朝聖者的敬畏

我像玉龍雪山下一位虔誠的朝聖者,瞻仰它的聖潔,心生敬畏。

我敬畏生命。

一次在湖邊散步,看到幾棵大樹正飄散著大團大團的白色纖維,有的飄到草地上,有的飄進湖水裡,我突然想到中學時有篇課文曾提到這種樹木,它靠風力傳播種子,風一直吹,它就一直飄散種子,或許這些種子只有一顆能落地生根,長成大樹。這種偉大的生命延續方式讓我產生一種無以名狀的敬畏,我不能不被生命這種豪華奢侈、不計成本的投資所震撼。

不知你是否用心觀察過石縫中的小草,那裡缺少泥土和養分,而它卻倔強地在那裡生根發芽,忍受著無比巨大的痛苦,尋著點點陽光努力生長。當它細瘦的莖兒伸出縫隙,頂著兩片嫩綠的芽兒向陽光招手時,我似乎看到它的眼裡噙滿幸福的淚水;狂風暴雨能將它纖弱的身體擊倒,卻挫不敗它不滅的勇氣,它毅然堅強地站起來,似乎向世界昭示著它對生命的渴求。如此執著頑強的小草,怎不讓我萬分敬畏。

大自然對於一個朝聖者來講,永遠值得敬畏。

飛流直下的瀑布,變幻多端的雲海,若隱若現的海市蜃樓,奇形怪狀的險峰,或是黃沙漫天的沙塵暴,一發不可收拾的洪災,地動山搖的地震,都值得敬畏。

我敬畏真情。

雖然我並不知道這位母親的名字,但我知道唐山大地震時,她在廢墟里用自己的鮮血哺育嬰兒;縱然我不清楚狼的情感究竟有多濃,我卻知道母狼中彈後拚死堵住洞口保護它的幼崽。馬克思與恩格斯的友情已成佳話,同甘苦共患難,共創偉業;俞伯牙與鍾子期高山流水,心心相通。無論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還是“山無陵……天地合,乃敢與君絕”,抑或是“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都是對愛情的忠貞堅守。真情呼喚著我的靈魂,感化著我的心懷,我深深折服,無法不敬畏。

對天真的孩子那一句“皇帝沒穿衣服”,我心生敬畏,這是“真”;對那被毒蛇咬死的農夫,我心生敬畏,這是“善”;對羅丹那忘記時間和空間的投入而創作出的傑作心生敬畏,這是“美”。

我敬畏那些在寂寞中堅守的勇者,敬畏那些高風亮節、不追名逐利的智者,敬畏那些矢志不渝的仁者。

我是一個朝聖者,我敬畏一切平凡中的崇高,樸實中的偉大,敬畏一切令我感動和震撼的。

泰戈爾說:“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這便是我敬畏的人生。

諸葛亮說:“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便是我敬畏的追求。

陶淵明說:“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這便是我敬畏的境界。

文天祥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便是我敬畏的氣魄。

……

玉龍雪山是納西族人的精神寄託,是孕育麗江古鎮的生命之源,納西族人敬畏玉龍雪山,或許正如我虔誠地敬畏我所敬畏的。

我願做個永遠的朝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