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脈相承的失敗者

清末鹹豐年間,一個嬰兒呱呱墜地,帶給這個家以短暫的祥和。

然而這個大清,卻已不安。

西夷的腳步,虎虎生風,正如他們的父輩破開萬里長城一般以銳不可當的氣勢衝破了古舊中原的防線。國人為之譁然。

於是有志之士便開始尋救國之道。他們模仿西夷的技術,開始製造堅船利炮,開始創辦近代學堂,開始工業化的中原,卻以君主為綱。

然而有一人,卻不這么想。他參與了西式學堂的學習,又並之以中國古文化的教誨,結合前人的經驗,深刻指出,中國的出路,大清的出路,便在君主立憲。這不過是變換了形態的一種民主,於是他北上,拜名師康有為,進京,提議,成功了,他開始了百日維新,卻又失敗了。

當我們在回眸這段歷史時,會發現,人們到底有多么不支持君主立憲。當大部分人以專制統治世界,他要以民主振我新生;當大部分人緘默,他要以聲音振我耳聵……

他是近代接受西式建築教育的第一人,也是古代技藝的傳承者,他希望高樓廣廈拔地而起,卻也不願見到古代明珠煙消雲散。

有關他的成就,浩如煙海,可他仍以一個失敗者的形象出現於眾人面前。他鑽研《營造法式》,卻被視為古舊文化的糟粕,埋藏在紙堆中;他奔走疾呼,以期得保留古中國的瑰寶,卻也只流下垂垂雙淚,滴落在殘垣斷壁上。

歷史的車輪向前軋過,當人們終於意識到古舊文化的重要時,它們已然不見了。

總有一個不得不觸及的話題,很沉重,也很輕盈,它叫環保。

有這樣一個人,為環保奔波。他人隨意丟棄的東西,他都撿回來重新使用,因為樸素,他去參加全國政協大會時門衛竟懷疑他的身份。

這並不是最悲哀的事。有一次他在大學應邀演講。他說完“環保是沉重的,但大家都幫忙的話,也是輕盈的”這句話時,座席卻只剩下幾個零星的學生。

在高速發展的當代,環保又怎么可能成為主流呢?他是當之無愧的失敗者。

但是,千百年後呢?

當人們早已忘了當年耀眼的成功者時,唯一銘記的便是失敗者。

他們是梁啓超,梁思成,梁從誡。

他們是失敗者,他們也是成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