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子書

親愛的孩子,你終有一天會在十餘年後呱呱墜地。

你將以你自己的方式和這個世界道第一聲好—天知道你的第一句話會說什麼呢,是“媽媽”“爸爸"還是咿咿呀呀的稚嫩可愛的獨特音調呢,但不管怎樣,作為你問好的回禮,媽媽和這個世界會選擇在將來的日子裡一直愛你,一直默默地祝福你守護你,直到媽媽有一天不得不離去。

媽媽希望你能夠在未來迷茫的時候,可以參考一下當媽媽和你一樣大時的媽媽的想法,那或許會對你有一絲小小的啟迪。所以媽媽寫了這篇文章。送給某一天十八歲的你。

終會有一天你到了媽媽現在這個年紀,說起來媽媽現在還是個十八歲的小姑娘,媽媽和其他的年輕人一樣,會拿大把的青春用來迷茫與彷徨,好在上天待我不薄,媽媽在放逐自我的日子裡又有幸找回了初心。

媽媽在高三的最後一個學期選擇了休學自己在家複習,媽媽剛收拾行李回家的時候一直在想自己是不是太衝動了,畢竟媽媽的成績不錯,在學校里只要按部就班的學習就會得到一個差強人意的院校,但是媽媽的心很高,媽媽不喜歡差強人意。

當初還在學校念書的時候,每天下晚自修的時候就已經十點鐘了,而媽媽又是走讀的學生,所以媽媽總會獨自面對有星星搖曳的黑色天空,冬天的晚上冷的異常,媽媽會挺起身子快步穿過黑夜,媽媽曾經試過縮著身子,但那樣不僅會更冷,而且媽媽多想的大腦會把曲著身子和懦弱聯想到一起,媽媽不喜歡懦弱,所以媽媽選擇勇敢一些去面對。

媽媽想,或許和生活相處也是一樣,勇敢並不是說你要氣呼呼硬碰硬地去和生活討一個說法,火冒三丈的要去找生活單挑,不是的,不是這樣的。我如今像一個語焉不詳的孩子,其實媽媽是想說你不必和誰抗爭,更不必和自己,與其說“勇敢”倒不如說“不卑不亢”。著名表演藝術家秦怡曾說過:“人吶,活在世上能有一百年嗎?你能恨一個將要走的人嗎,我覺得在世上的時候大家就要和諧,其實很多事都是小事。”孩子,媽媽並不是一個偏執絕對的人,但是媽媽認為這句話說得很對,做人就是要和諧的。

媽媽是經過這些獨處的日子後燥熱的心才慢慢的沉澱,初心才開始浮現的,媽媽原本也非常的燥熱,心氣非常高,我那時候對外界宣稱我是非北大不考的。現在想來,那時候真真是為了虛名去的,是佛學中所說的“攀緣”或者說“強求”,其實隨緣更好一些,得之我幸,弗得我命,最重要的是,天空中不僅僅是有我飛過的痕跡,而是有我盡全力飛過的痕跡。媽媽現在並不像當初看的那么重了,也不想證明給誰看,媽媽希望能夠先取悅自己,再去取悅別人。

現在想和你講講媽媽的初心。媽媽第一次真正關注北大這個院校,是因為媽媽一直想要找一個學術氛圍濃厚的地方去修社會學,心理學,正如愛因斯坦所說“與其做一個成功的人,不如做一個有價值的人”,媽媽正是這么想的,媽媽希望自己雖然是貧瘠的走進知識的象牙塔,但是能夠充實的從象牙塔走出,回歸到社會底層去,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畢竟媽媽也是出生於底層收入水平的家庭,看著那些七老八十的老奶奶們還去拉難以想像的笨重的板車,走街串巷的收廢品,在大中午的馬路邊,吃著有餿味的飯再搭配兩三根黃不拉嘰的菜葉,媽媽真的是感到心如刀絞,那是怎樣的一種愧怍與難過啊,你將來會懂得的吧。

但是媽媽在學校里日復一日增加的壓力下,媽媽的初心變了質,媽媽變得越來越功利,情緒越來越被成績左右,北大似乎也只是一個為了襯得自己更加光耀的名號,似乎也只是作為一個有面子的理想存在。我如今真是感謝當初的那場衝動,讓我得以靜下來審視自己,慢慢的找回了本心,如今,媽媽的心很安定,說來也很難想像,如我這般有強烈競爭意識的人如今聽見一些刺激我的“朋友們的進步”,心中並不覺得很急躁,因為媽媽知道自己只是以自己的方式去迎接高考的到來,並且也是為迎接更廣闊美好未來的到來做準備。

媽媽很喜歡龍應台的一句話——有些人在跑一千米,有些人在百米衝刺,而你卻在清晨漫步,你會覺得自己被社會淘汰了嗎?不,不會的。

媽媽不怕黑夜,不怕寒冷,但是媽媽怕如此美好的青春年華被生生浪費,而它絕不會再來,媽媽只覺得浪費青春會讓人感到心痛。許多人都說成功的人是在用青春在換成功,我倒覺得青春並不是作為一種交換的東西,奮鬥讓青春更加美好,成功則更證實了奮鬥讓青春更美好,更有意義。所以我們理應去選擇度過一個有意義的韶華,不是嗎?時間如白駒過隙,我們是浪費不起的。

孩子,媽媽恐怕是有些囉嗦了,最後媽媽想送給你幾句話——孩子,你有權以你自己的方式長大,你做事不必強求,但是要盡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