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作文

家鄉作文(1)

樂園,生我養我的地方,我為你感到自豪,我願為你歌唱……

那蘊滿神秘的大山,那碧透人心的龍潭河水,那優美的傳說,那樸素的風情,奏出了一曲充滿生機的綠色鏇律。

誰不知道樂園是山歌之鄉?你看,農民都纏著頭帕,穿著草鞋,一身山里打扮,一口濃重的樂園鄉音。雖然顯得有點土氣,但土家人的生活是美滿的,心情是歡快的,嗓子是圓潤的。他們一邊勞動,一邊唱山歌:“黨的政策是天平,左右兩端都平衡……”那歌聲匯入龍潭河,流進了長江、大海;那歌聲從大山里飛出,越過千重關山,飛到武漢、北京……他們的歌聲有泥土的氣息,有樂園的韻味,有土家的風格,情真,質樸,生動。

我喜愛樂園,我愛樂園的歌。當你走進樂園的村村落落時,你會驚奇地發現,幾乎沒有不喜歡歌的。每年7月黨的生日來臨之際,樂園便舉行山鄉賽歌會。男女歌手穿紅著綠,雲集樂園鎮,這裡霎時成了歌山歌海,熱鬧異常。“樂園”真可謂名副其實的樂園。

歌聲入耳,使人如醉如痴。在賽歌會上,歌手們總要炫耀自己一番:“你歌沒有我歌廣,祖先埋在歌山上,大哥名叫歌師傅,二哥名叫歌秀才,我名就叫歌口袋。”對方不等歌聲落音,就接著唱道:“桑木扁擔三尺長,挑起歌本到處唱,長陽唱到北京城,萬首山歌獻給黨。”

若是男女對唱,則更是情深意長了。女的唱道:“想唱山歌不怕羞,情哥哥你快抬頭,先看山上花引蝶,再看溪邊藤纏柳。”男的唱道:“情妹唱歌哥抬頭,歌聲隨著妹妹走,花引蝶來蝶戀花,藤纏柳來抱成球。”男女合唱:“阿哥阿妹情意深,好比芭蕉同根生,阿哥好比芭蕉葉,阿妹好比芭蕉心。”陣陣歌聲招來熱烈的喝彩。

這一年一度的賽歌會,成了土家人的盛大節日。其實平日裡,土家人也同樣愛唱歌,總是這山唱來那山和:“又有稻穀又有茶,采了頭茶二茶發,割了早稻晚稻青,稻穀飄香麥抽芽。”那一聲聲悠揚的歌聲,飄過一山又一山,聲聲比糖水還要甜。

啊,樂園!充滿歡歌的樂園,願你的優美歌聲長盛不衰!

家鄉作文(2)

我的家鄉巴河鎮是一個坐落在長江之濱的水鄉小鎮。那裡不但有美麗的湖光山色,而且有豐富的物產資源,最聞名的要數蓮藕了。

說起家鄉的蓮藕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聽爺爺的爺爺說:從前有一隻美麗的仙鶴,嘴裡叼著一顆仙丹從家鄉上空飛過,不小心把嘴裡的仙丹掉進了巴河的芝麻湖裡,從此家鄉芝麻湖裡就長出了我們現在吃的蓮藕。

家鄉的蓮藕支兒長,個兒大,皮白肉嫩。剛挖出來的蓮藕只要用水把泥巴洗乾淨,就可以看見它真正的顏色,白光光,胖乎乎,真是出污泥而不染。但與眾不同的是家鄉的蓮藕比一般的藕多一個藕眼,不管從哪個角度看都是三眼一排,距離相等,的確美。外婆常對我說:“你吃了家鄉的蓮藕會比別人多長個心眼,比別人更聰明。”聽了這句話後,我每次都是搶著吃,現在的聰明可能就是多吃蓮藕吃出來的吧!

家鄉的蓮藕不但外表好看,吃起來更別有一番風味。吃蓮藕的時候十分有趣,你咬上一口,藕斷絲連,再把剩下的藕往下一拉,會拉出很長的絲來。微風一吹,藕絲沾在臉上痒痒的。如果多咬幾口,藕絲飄在下巴上,真像一位飄著白須的百歲老人,別有一番風趣。除生吃以外還有很多種吃法:炒藕片吃,煨藕湯喝。每逢佳節,各家各戶就會把藕切成半寸厚的圓片,再在九個孔中塞滿肉餡,外麵糊上一層麵粉,用油一炸,金黃鬆脆,可饞人了,這還是我家鄉“夾三元”餐館的一道名菜。台灣同胞回家探親都要點上這道名菜,以表達對家鄉的思念之情。但我最愛吃的還是藕粉圓子,咬一口既甜又細膩,回味無窮,越吃越愛吃。你如果到我的家鄉來做客,我一定讓你把家鄉特產蓮藕吃個夠。

家鄉作文(3)

一曲動聽的嗩吶,吹出了天邊絢爛的朝霞,一座美麗的石雕,披著夕陽送它的衣裳。當四季光輝交匯時,有一座小城,這便是我的家鄉,嘉祥。

嘉祥的象徵是麒麟,麒麟是大地的精靈,是自然的守護者。嘉祥自然就是四季交匯的結晶。

曾子,這位歷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古代四大聖賢之一,孔子學說的主要繼承和傳播者,他的故鄉就是嘉祥。同時,儒家學說也為嘉祥奠定了豐厚的文化底蘊,使嘉祥蒙上了一層悠遠的文化色彩。

嘉祥的過去人才輩出,現在也是發展迅速,憑藉著豐富的生物資源,特別是牛羊繁殖,是濟寧市的重要產業,石雕業的快速興起,城市的向東發展,石雕廣場的修建和人工湖的開鑿,經濟開發區的逐步擴建,並根據“十一五”計畫的中期目標,經濟開發區的財政收入將超過10億元,這都是嘉祥飛速發展的的過程和最好的證明。

除此之外,嘉祥的特產也十分豐富,色味俱佳的紅皮大蒜,營養,藥用價值都很高的細長毛山藥,富有民族特色,鄉土風韻的魯錦,巧奪天工的石雕等。憑藉這些獨一無二的特產,嘉祥被賦予石雕之鄉,手套之城等美譽。

目前嘉祥正在弘揚“孝”道精神,申請“中國孝城”。以二十四孝故事和曾子的儒家思想為基礎,開展了一系列活動,還創作了一首動聽的歌《百善孝為先》。

如今的嘉祥像一張紙,記載著過去歷史,揮灑著今天的墨彩,譜寫著明天的樂章。在《誰不說俺家鄉好》這首老歌過去後,迎接的將是更美好的明天。

家鄉作文(4)

太陽又下山了,一切又寂靜了。小草趴在地上睡著了,小河躺在橋下也在打著甜美的呼嚕。唯有那家鄉的明月,在星空中守望著大地的夢……

坐在庭中,一縷清爽的月光象那熟悉的朋友,撲在身上,撲在大地上。那輪玉盤,看似孤單,又有些愉悅。什麼“山高月小”“三潭印月”,自然浮現在腦海中,美不勝收。心中的那份閒不免適展開來,想體會一下“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快感――雖然家鄉賜給我們的是那杯濃濃的綠茶。

只可惜,我的家鄉沒有如此的奇妙的青山碧水,卻也不失獨特韻味:“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的奇幻,沒有“八月湖水平”的氣派,沒有“無言獨上西樓”的抑鬱。家鄉的明月,有的是“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的怡然自樂,有的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的心曠神怡。

也看過別處的月――上海的月亮,被霓虹燈照的暗淡無神;新疆的月亮,被高山惹的寒風四起;內蒙,內蒙的月亮,則有些空曠孤寂,其境過清。而家鄉的明月,雖物大城市的奔放,卻有小城市的靦腆;雖無草原高山的威嚴,卻有小橋流水的溫馨。那在別處被污染,誇張了的月亮,在家鄉變得那么樸實――小草樸實,流水樸實,家鄉的人更樸實。每逢望月,一論皓月當空,銀光萬里,上下皆空,香遠益清,卻毫無令人惆悵之感。家鄉的明月,既有青春的笑意,也有成熟的深沉;既有孩童的稚氣,也有壯年的穩重――那輪月亮,這片家鄉,還有我……

我更愛家鄉的朋友。曾幾何時,我的身旁只有青草樹木;又曾幾何時,多了一些知心朋友與我月下論經典,談談“蓋竹柏影也”的清光,議議“把酒問青天”的豪邁,不亦樂乎。而如今,時光在變,家鄉在變,人也在變。我們忙了,也沒有了昔日的閒暇。那份情趣,永遠成了我們之間永恆的回憶……

“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不知將來,我還能再次坐在家鄉中?與我同行的人,又是誰?

我在遙望,在那家鄉的月亮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