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作文

江南作文(1)

江南,無疑是一幅美麗的畫卷。

步入江南,清新柔美之感迎面撲來。雨輕輕拍打油紙傘的聲音與浸濕了的泥土的芬芳從四面八方向我襲來,整個人一下子融入了這幅絕美的畫裡。

江南多水,故江南多橋。江南的橋好似並非連線兩岸的紐帶,而是一種不可磨滅的文化,每一座都有著不同的典故,而正是因為這些美好的典故,橋在江南被賦予了另一種使命。

千年的情緣未了,白素貞與許仙又相約斷橋。斷橋,是實實在在的一種文化,那古樸的清香仿佛來自古老的千年前,正向人們訴說著這段情緣。是誰撐一把油紙傘,佇立在江南的雨里,遙望遠方?

我聽見了,聽見了千年前許仙的聲音“今世的因,定當是來世的國,千年後,娘子你一定要走一遭斷橋,好好等我許仙!”我立於斷橋之上,環顧四周,不知千年後,白素貞是否還會來此斷橋,與許仙再續那未了情緣,我沒看見,但我知道,她一定會來。橋並沒有斷,斷的只是那油紙傘下的情緣。多情的人兒,多情的油紙傘。斷橋之上,我輕輕撫摸橋欄,把我的印記深深刻在了橋上,我記住了斷橋,請斷橋也記住我,在時隔千年的今天,我來過。

我走了,不知又會是誰向我一樣在雨里,撐一把油紙傘,站在橋上沉思,撫摸斷橋之上的欄桿,聞一聞那青石板散發出的淡香……走前,我看了看江南聳立出來的高樓大廈,不經意間聽到了麻將桌上的歡聲笑語,我真擔心,我還要等一千年。

蘇堤冷清地坐落在西湖之上,很顯然,白堤要熱鬧得多。我是更偏愛蘇堤,因為在這裡隱藏了這個吟唱“大江東去”的蘇軾的情愫。蘇堤落進了江南的雨里,它並未掙扎,而是盡享雨的洗禮。

此時,正值春季,這遲遲來臨的蘇堤春雨催開了四周的桃花,催開了那個古老的記憶。蘇子一襲青衣而來,而白衣如雪的我也跟著落進了宋朝江南的雨里。

“春色是三分,二分乃塵土,一分隨流水。”我看見了這位才高可笑王侯的智者行走在悠長的蘇堤上,陣陣嘆氣。我看見,蘇軾像極了一條大河,在赤壁洶湧澎湃,而在這江南,則成了多情的源泉。蘇子多情,在夢裡“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望月時,“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堤,墜入西湖的蘇堤,青石鋪就的蘇堤,無疑是蘇子靈魂的寄託,我愛蘇堤,我更愛蘇子。來回地在蘇堤上走著,陪伴著這個寂寞的靈魂。在這江南的雨里,我撐一把油紙傘同蘇子同行!

我最終走了,但我對蘇子說了,十年後,我會再來,那時候,我已長大,天天陪著寂寞的蘇子,甘願一生做他的朝雲。青石板上留下了我的足跡,不知又會是誰將重複走在我的腳印上同蘇子同行。我看了看熱鬧非凡的白堤,很是擔心蘇子將會等上十年。

離了蘇堤,我來到了另一個地方,揚州個園。

個園,說小不小,說大不大,它比不得蘇州園林,比不得西湖鳧莊。它只以自己幽靜地姿態靜立於江南。個園,我看得最多的無疑是竹。園門被竹所包圍,園內也隨處可見竹的蹤影。個園的竹翠而綠,不鮮艷,不耀眼,只給人一種清爽之感。建此園林的人恐怕也愛竹吧。如若不是個園主人有愛竹這一喜好,恐怕如今的揚州個園早已荒廢了吧。立於個園,聽雨打翠竹又別是一般滋味,油紙傘依舊頂於頭頂,享受卻從視覺轉至了聽覺。

如今的個園,被繁華所包圍,小吃攤擺在了本該清靜的園門,個園已不像個圓了。我在江南時,去過個園兩次,兩次的個園都沒什麼變化,只是多了一些現代設施而已。我真不敢說“而已”二字,因為對於個園,根本不需要現代人的裝飾。個園,只屬於它出生的那個朝代!

我走了,離開了個園,走之前,我發現幾位工人正在園內開鑿一座假山,我真的不知道他們在開鑿什麼?我轉身離去,江南的雨在我面前不停地下,我走著,真不敢想像以後的個園將會是什麼樣子,於是,我暗暗下定決心,今生今世再也不回個園!

我落進了江南的雨里,走著,想著,把陪伴我一路走來的江南雨織在了一起,忽然,成了一幅美麗的畫——江南。

江南作文(2)

爺爺說,江南有放河燈的習慣。一條河從古老的巷子穿過,像是畫中青色的帶子。綿延,纏綿著柔和的曲調。我想做很多河燈,盛滿我的願望。

在子夜時分,坐在河邊的水泥台上,把赤裸的雙腳伸進冰冷的水裡。每個河燈燃著一根蠟燭,燭光似濺開的溫暖從河的這邊,飄向不知盡頭的遠方。

悵然與落寞墜入湖裡。像是場龐大的祭奠。祭奠美好,祭奠消逝的簡單。城市裡總是有繁雜的喧囂,吵鬧之時,我會害怕地捂住耳朵。

鬆開來,卻丟失了一切。成熟太過於痛苦,《邊城》中的哀愛戀,美好的讓人心生嫉妒。

如果,我是說如果,河燈搖曳時盪起的平靜,可是演變成每個人心中安寧的角落。那,我的安寧會不會太過於死寂?

它是否能喚醒我丟掉的單純?

江南作文(3)

對江南憧憬已經很久了。

??嚮往的當然有酥酥軟軟的江南儂語,煙波中的清麗女子,彈詞,織錦,水,還有多情的故事和傳說。很多人都嚮往這些,我豈能免俗。

??不過,我心中還有一個江南。或許有人用文字觸碰過,但我還是要說,淋漓盡致的講我的江南。想,我的江南決不類似於別人的。人有不同,江南也有不同,正如一千讀者眼中的一千林黛玉。

??好多份江南的色彩介於朦朧與清透間,仿佛江南生來就是水做的軟柔的一般。這大概也算是通識吧。

??我的江南,我大膽的說:“是剛硬的,是火熱的,是沸騰的!”

??到過“遠山來與此堂平”的史公祠,到過崖山,到過南京,到過南昌,到過武昌。每一處都曾有過血與火的頌歌,忠貞堅毅,誓死報國,熱血不屈,追求真理。太多太多了。無數先賢的前輩的血鑄造了非凡鐵血的幕後江南。

??江南柔順的背後是匿藏的隱埋的爆發,轟隆隆的血性。老子的道說陰極陽生。江南大概是吧。

??江南有無可彌補的傷痕,風波亭的舊事,後主的哀傷,林則徐的虎門,魯迅的社戲,文革的狂亂。江南啊,風景舊曾諳。

??心裡的江南如夢幻般,傷痕和熱血的江南,柔順和安然的江南,有太多心事的江南,重合在一起,近,卻咫尺天涯;遠,卻抬手可觸。無法琢磨,甚至於分不清柔和剛的界限,混合在一起。江南的魅力,一絲一毫間,經久不衰,如紮根般蔓延。

??唉,這江南。

江南作文(4)

江南,是從雨巷中撐著傘走來瀰漫著丁香花味的女子,是煙雨朦朧中半夢半醒蓮瓣微起的睡蓮,是斑駁著青苔歷經滄桑的拱橋。那么,我的江南,你在哪呢?

生活在江南一個不起眼的小城,春夏秋冬四季分明。

書中的江南一直是我嚮往的地方,總想著有一天也能煙花三月下揚州,去領略碧波蕩漾,柳絮飄飛,煙雨濛濛,古鎮青石。

說起來,我也住在江南,可我從未感到過江南那如水的氣息,那些文人騷客興筆拈來的詩詞歌賦在這絲毫得不到體現。

不經意間有些許怨恨,卻也說不出是什麼。興許是看多了書中那美不勝收的江南,總覺得它應該有著“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婉約動人。春天應該是“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的輕盈;夏日應該是“葉上初陽乾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的秀麗;秋季應是“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的輕悵,冬日應是“鏇撲珠簾過粉牆,輕於柳絮重於霜”的素美。

可當樹木增加了十七年的年輪,我依舊感覺不到,我看到的只是幾片單薄的新芽在春天依舊乾冷的風中瑟瑟發抖,汽車呼嘯而過,揚起一陣塵土;我聽到的只是幾聲單調的知了,驕陽似火,無情的舔噬著空氣間的水汽;我觸摸到的只是如糙紙般的枯枝殘葉和翻卷的樹皮,不時地幾場小雨更添一分陰冷;我發覺在樹枝上孤獨的幾朵臘梅花苞只是凝固在那,不見其綻放,冷風呼嘯,卷夾著灰塵與石子,吹得人生疼。

這哪是我的江南,全身的每一個細胞都叫囂著不願承認。

可我又該到哪去找尋?瀲灩西子,平湖秋月,橋弄亭堂,這些古巧與秀美是屬於蘇杭的;纖雲弄巧,飛星傳恨,七夕牛郎織女鵲橋相會,西湖邊,水漫金山,雷鋒塔下素珍許仙情動天地,這也是屬於蘇杭的。那么,屬於這小小的城的,屬於我的江南又在哪呢。

內心深處有一小小的聲音在呼喊,在召喚著我去仔細看看這座養育了我十多年的小城。

我終於認真省示,走出家門,走過每一處土地,去看,去聽,去找尋“江南”的蹤跡。

我看見元暢樓上艾青題的那幾個蒼勁的大字“八詠樓”,古老的牆壁上殘留著易安“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盪氣迴腸的詞。我看見婺江邊垂柳綠意盎然,聽見鳥雀在綠蔭間合鳴,悠閒的路人在石子路說笑著,我忽而發現一個不同的江南,她不像行如弱柳扶風的黛玉,有著玉成天然的柔美,她有著屬於自己的俠骨和微澀的青綠。

我聽見鳥雀互鳴,聽見人們的歡聲笑語。這片小小的土地上雖然沒有管瑟琴弦撩動人心,沒有美麗的傳說和華麗的詩句,但也曾孕育過傑出的詩人,他們不是生活在唐風宋雨中,沒有“春將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朝生”的良辰美景,他們在艱苦的環境卻依然有詩情,更有堅毅的血肉,在寒冷封鎖著中國的時候,依然向太陽,把靈魂沐浴在陽光中。這裡沒有如水的江南風情,卻有著民族的靈魂。

我突然展開笑靨,我曾經執著的追求了十七年的江南,堅信只有水鄉古鎮,曲院風荷才是江南的氣息,忽而發現我一直迷茫著,我僅僅只是沉浸在詩詞里那被美化過的江南臆想里,忽視了身邊,忽視了生活中潛藏著的江南,這獨特的,有著血肉的,屬於我的故鄉,屬於我的江南。

什麼彩舟雲淡,星河鶩起,三秋桂子,十里荷香的人間美景就交與蘇杭吧,金華這座小小的城市只要一條並不清澈的婺江溫婉的流淌,樹木花草肆意的瀰漫著大片大片的綠意便足矣。

我走在路上,看兩旁的法國梧桐慵懶的沐浴著陽光,看天空中散落著幾朵白雲,我忽而真真切切的看到了我的江南,屬於我的那平凡而閒散,卻有著血肉有著純粹的靈魂的江南。

江南作文(5)

昨夜,一夜大雨。

入夏以來,還沒有象這兩日這樣淋漓地下著雨,凌晨三點,站在陽台,看著外面的雨漸漸傾盆。

雨夜,城市是美麗的,透過朦朧的雨絲,看迷茫的夜色,燈光是昏黃的,若一個沉睡千年的女子,慵懶而嫵媚。伸手到窗外,觸摸那急速落下的雨絲,有絲絲涼意,沁入心脾。

?早上出門,雨還是在不斷地飄落,淋淋漓漓。往日的車流如潮,而今仍在繼續,只是,馬路顯得更凌亂、嘈雜,車子開過,不時地濺飛起路面的積水。行人撐著各色的傘,仿佛雨中盛開的朵朵花,只是,那匆匆的行色,分去了那一份悠閒的美麗。反倒是路邊綠綠的小草,蔥蔥的小樹,是越發的清脆欲滴了。經過一夜春雨的洗刷,整個城市煥然一新。

??坐在車上,放下車窗,挑一張輕柔的cd,慢慢地游晃在清新的微風中,靜靜地看著這個城市在這樣的雨季,是怎樣地釋放自己獨特的美麗。

這座江南的小城,曾經孕育過多少的文人志士,處處有墨荷飄香,處處是詩韻詞風,秦時城牆漢時瓦,唐時明月宋時風,無一不飄蕩在這個雨季的天空,醉了一城的懷想。?

?江南,有的是小橋流水,有的是古井人家,而這一切在雨水的滋潤下,更加別有風味。看,雨墜入水中,象一個個迫不及待要飛落人間的精靈,在融入水中的剎那,泛起點點的水花,淺淺的水紋還沒有來得及漾開,就被下一個雨點擊散,就見水面輕輕晃動。不知道水底的那些小生物,看見如此的情景,會不會正在水下歡快地遊玩,追逐嬉戲,感受這大自然的恩賜。

蔥鬱的草,茂盛的樹,到處可見。兜轉千回,輾轉反覆,眼裡心裡,竟然都是這個城市的一道道美麗風景,雖然比不上那些有著千百年歷史,精心雕琢的古典園林,但是這些自然平靜的景色又何嘗不讓人賞心悅目?

找一處雅致的茶樓,選一個靠窗的位子,點一杯今春的新茶碧螺春,嫻靜地細賞著外面的雨景,於靜看動,又一種別樣的風情啊,雨天,原來縷縷憂傷的情緒就在如此安靜的幽雅中漸漸散去。

??窗外的世界一如以往的每一個日子,平靜而匆忙。雨絲慢慢地飄落,絲絲縷縷,隔著窗,若一張從天撒下的網,點點銀光,飄逸閒散;開窗,再細看,更美,點點滴滴,漫天滿地的都是雨絲,仿若天上的雲不小心灑落的眼淚,讓人忍不住想伸手輕觸。手中溫暖的感覺,杯中輕展的茶葉,空氣中瀰漫著清新的淡雅,轉頭,再看煙雨朦朧中的小城,隔著千絲萬縷,透著輕風細雨,卻是格外的美麗。

?淡雅的雨季,江南,若一個雅致的女子,沉澱了千年的風韻,在柔和的雨中安詳地綻放自己的魅力,靜靜地等待自己的重生,默默地煥發自己的獨特神采。?

?雨中的江南,如畫的江南,讓我們慢慢地品味……?

江南作文(6)

雨後的江南,獨自漫步在一條飄溢著酒香的古巷,聽耳邊傳來若隱若現的琴瑟之音。希冀著,能夠邂逅一個像丁香一樣結著仇怨的姑娘。

江南的雨一如江南的女子,溫情而善變。短暫的晴朗之後,江南又開始沐浴在雨幕中了。雨,像銀灰色粘濡的蛛絲,織成一片輕柔的網,網住了整個天空。使得這雨巷看起來愈顯雅致了。雨安靜的下著,只有一點細細的淅瀝瀝的聲音。雨水順著灰白的屋檐落下,最後索性跳入青石板窪地的積水中,濺起如雪蓮般美麗動人的水花。那面灰牆寂寞的佇立在那兒,在雨幕的襯托下,顯得斑駁而意韻十足。而那牆角的幾株黃金葛,愈發是生機盎然,爬滿了雕花的門窗。天幕泛著灰白,與青石街道交相輝映。這時候,仿佛一閉上眼睛,身旁就會飄過幾個撐著油紙傘一襲素衣的女子,在這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裡,漫步徐行,最後消失在小巷盡頭。此情此景,輕抹出一副唯美的黑白映畫,入眼入心。

江南的女子一如江南的雨,柔美而靈動。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色如春曉之花,眉如墨畫。“出沒花間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飛若揚。蛾眉顰笑兮,將言而未語。蓮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恐怕也只有水鄉的靈秀才能蘊育出這樣的一群佳人!從林黛玉到杜十娘,從羅敷到西施,她們每個人的身上,都滲透著江南女子特有的清麗和才貌。至於服飾,江南的女子更是別具匠心。衣料的顏色由淺入深,千層萬層的絲綢錦緞是她們的最愛。蘇杭一帶的繡藝,以其精美而冠於天下,這讓生活在這一帶的人兒更有理由去注重她們的著裝。那刺繡的嬌艷,鏤空的大方,流蘇的飄渺,著實讓人愛不釋手。也許被水洗滌過的心靈都是多情的,江南女子從小在這水汽氤氳中長大,一個個都多愁善感。然而這卻成了文人墨客筆下的最愛。於是像林黛玉、西施這樣的形象,一個個都躍然紙上。在感嘆作者鬼斧神功的文筆同時,我們也不能不衷心的感嘆江南這一塊神奇的土地,造就了如此多文雅娟秀的靈魂。

這裡還有戴忘舒勾勒著丁香的仇怨,這裡還有李易安尋尋覓覓的綽影,這裡還有鄭愁予錯誤的馬蹄聲和蛩音,這裡還有李後主剪不斷,理還亂的春花秋月。

“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江南,永遠是一首寫不完的詩,讓人細細的品位她的如詩如畫和似水流年……

江南作文(7)

我生活在潮汕,一個可以稱得上是江南的地方。儘管我腳下這方潮汕大地屬於江南,但是對於江南這個模糊的地理概念至今我仍然分不清,不過水鄉水韻的江南卻時常令我為之沉醉。

不記得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就喜歡佇立在古巷的深處,窺探著那一座座老屋班駁的牆壁窗花,一間間府第書齋屋裡各式磚雕木雕瓷雕,還有屋頂上的每一簇植物。從那時起,我就愛上了潮汕這個女子,這個江南的女兒。

我覺得煙雨三月的潮汕,是一年最美的去處。撐一把折骨雨傘,撅起腳後跟兒,走在柳樹掩映的翠綠里,聽淅淅瀝瀝的雨聲,從路旁的柳樹濺落下來……

水淋淋中,綿綿煙雨中,我踏著江南淺淺的雨水和淺淺的綠意,在寬不盈丈深深的小巷,帶著煙雨中這樣一份閒致和幽靜,慢慢兒走到盡處……

幽深幽深的小巷裡,舊時的繁華被歷史的車輪輾過,我仿佛走進了幾百年前的幽夢裡——

腳下的石板路就像一把老椰胡,一下下從過客的心頭拉過,穿行在眾多縱橫無序的小巷子裡,牆上的雕花有的清晰可辨,有的已經班駁不堪,歷史並不湮滅這些記載著衰敗和繁榮的牆。站在通花的花巷裡,探古尋幽,幾滴檐水滴下,透露出一絲愜意。一滴滴檐水的滴答聲中,一聲聲功夫茶的“請、請”里,就這樣一條巷一條巷地穿過了潮汕,認識了潮汕。

潮汕的老屋,不以招搖競艷,卻以和美動人。通常一進門就有一個杉木做成的屏風。屏風過後,是一個寬闊的院子,我們叫做“外埕”。外埕里通常種著花花草草,少不了一缸幽香的蓮花。而且就是這缸蓮花,讓我對江南有了一種最感性的認識。小時侯,我們喜歡在早晨的時候,收集落在蓮葉上的露水喝下,滋潤、而且甘甜無比。大水缸里,金魚在蓮葉下嬉戲,翻開蓮葉,驚動了那一群活潑的小精靈。晚飯後安靜的院子裡,風吹過,月光斜射入院子,幾竿蓮梗在風中輕輕搖曳,荷香微微地氤氳,一杯杯湯色亮麗的潮汕功夫茶,真切的茶香、荷香鑽入鼻子,一杯茶入口甘醇不苦澀,喝完口齒生津余香猶在,足以消減幾多疲憊,幾多躁動。

煙雨中,水井旁,竹椅子上,我品到了一種不可企及的嫵媚——

潮汕是雨的天下。

縹縹緲緲的細雨,薰陶了潮汕清清淡淡的文化,也涵養了潮汕的一方水土。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總是很溫潤。大街小巷,上班下班,丁丁當當、花花綠綠的車鈴雨衣過後,就是踮起腳尖,撐著雨傘,悠悠走路的行人……

水靈地氣哺育的潮汕,最動人處,便是那溫柔的水。

潮汕屬亞熱帶,天氣自然溫潤多雨。初春三月,時雨霏霏,那池那水,便漾起一圈圈漣漪,青翠了江南的天氣……

潮汕還是井的天下。

雨、水、井,清潔了潮汕一方天地,也滋潤了潮汕的一方人情。清粼粼的井底,水藻搖曳著,蕩漾著……

而今,煙雨江南依舊。而我家的院子,早已經沒有了那缸靜靜的蓮花,那口汩汩湧出的井水了。這些年,當我的心靈疲憊了的時候,我總想有一個地方可以讓心靈靠岸,而故鄉潮汕,卻總是讓我一次又一次地跋涉,一次又一次地停靠……

行走在無數履踏的潮汕大地上,心裡忽然變得澄澈而透明。

江南作文(8)

我曾想像我在一座古老的江南小院裡,青灰色的瓦,白色的牆,還有雕花的木窗。

我每天黃昏的時候出去走走,我每次出去時都望一望梧桐樹上的那隻斑鳩,久而久之,那隻斑鳩在我出去時也會望一望我。我在傍晚的時候回來,悠長的巷子裡我會遇到許多陌生或熟悉的人,我把微笑送給他們,我發現淡黃色的日子薄如蟬翼,一片片輕輕飄過。

有一種花會在我走到門口的一剎那盛開,香氣霎時溢在空氣中。每一次那種花都極精確地在我出現時盛開,仿佛它一直蓄積著力量,它捕捉著我的氣息,它要在我出現時毅然決然開出悽美的花朵。或者我的體內有一種神秘的意志,它驅使著我在花開時刻趕到,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

明月半牆時,蛙聲四起,五十里地外都是蛙聲,蛙聲濺起的月光沾濕我的衣襟。

如果飄起了絲雨,我願撐起紙傘踏著青石板走進幽深的雨巷。歲月留下斑駁的痕跡,古舊的牆體,越過時間,不知它們有沒有傾聽的耳朵,聽歲月經過時的清音裊裊。腳步發出輕輕的聲音,如輕柔的水波漾開去,又柔柔地折回,重重疊疊的聲音飄然悠然。我不知道有沒有一扇窗子悄然無聲的開著,等待江南雨中的過客。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這樣的詩句當屬江南吧。當然,還有水一樣的伊人。忽然想到,江南和女人密切相關,不知是誰賦予了誰靈性,誰成就了誰的美。水一樣的伊人,端坐在水邊,銀白色的河面上泛著光芒,沉謐而深遠。蘆葦的白花美麗得讓人心動,水一樣的伊人,她招一招手,所有的白花都變成了白色的鳥,或是蝴蝶,蹁躚起舞。月光籠罩著她,像是一層白紗,她的皮膚光潔,眼睛像水一樣清澈,她的笑容只在臉上顯現一瞬,空氣中就泅散開無數笑容。

這樣的江南總是讓人心醉,讓人在心底惦記,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我願用大片的夢土,種上江南的植物,在三月的小院裡,看細雨飄落。

江南作文(9)

談及江南,人們會不約而同地想到山,想到水,仿佛江南的一切都是山疊的,水捏的,粗獷壯美又純淨透明,讓人一看就有心曠神怡的感受。山水造就了一個個令人難以捉摸的古鎮,因為古樸蒼老,便更值得留戀。湘西鳳凰,就是這樣一個美好的存在。

古城鳳凰的美是容易親近的。相比之下,周莊顯得過於柔媚,同里則有些單調,而西塘又似乎少了一點靈性。在南方的古鎮中,只有鳳凰鶴立雞群地獨守著自己的奇特,演繹著自己的燦爛文化。

鳳凰城不大,進入正門後,便有一條小路直通城內,兩側是林立的商鋪:小吃店裡,大鍋牛肉湯熱辣辣地翻滾著,那誘人的香氣隔著幾條街都能聞到;銀飾店中,身著苗裝的姑娘擺弄著精緻的銀器,發出叮噹的聲響,是那樣清脆悅耳;還有賣蠟染用品的,一件件藍底白紋的衣服掛在那兒,厚重的衣料把衣架都壓彎了;近旁幾間木質老屋深情地望著遠方,像是在回憶著往昔的趣事。沒有任何誇耀,這裡只有自然而安靜的生活。泡一壺濃茶,獨坐於石階之上,看著石板上的青苔,裂縫間的綠草,還有或匆忙或閒適的往來不息的人流,足可消除人世的許多煩惱。老成與新生的交融,使整個鳳凰古鎮散發出迷人的魅力。

緩步徜徉在大塊青石板鋪就的老街上,能感覺到鳳凰人的氣息瀰漫在每一團空氣里,讓人時刻品味著他們的質樸。當一陣微風吹來時,一條玉帶般的河流截斷了我們的去路,這正是當地的母親河——沱江。是它造就了鳳凰的古樸,同時又賦予原本寂寞的古鎮以無限活力。長長的翠綠的水草在水底招搖著,越發映襯出江水的碧綠。上船後,船隻緩緩開動了。戴著斗笠的船家憨厚地朝我們笑了笑,代替了話語,竹篙輕輕一點,小船便優雅地向前行駛了。這自然的美把一切紛繁複雜都簡潔化了。

沿途的美景像一冊長長的畫卷一樣在我們眼前徐徐展開,從容而恬靜。瓦藍的天空飄著幾朵白雲,還時不時划過一兩隻飛鳥。在這明亮的天空下,寬闊的江面、錯落的房屋和縷縷炊煙似乎都融合在一起了,宛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畫,令人神往。

這時,河岸邊的吊腳樓呈現在眼前。這些吊腳樓與一般房屋不同,屋基僅由幾根細木柱支撐著。這些細木柱,在撐起房基的同時,似乎也撐起了一段沉甸甸的歷史。當年畫家黃永玉回故鄉鳳凰時,看見了當時吊腳樓的殘敗景象就呼籲保護,甚至說吊腳樓不復原他就不再回湘西。如此,這些吊腳樓才得以翻修,保存至今。這些吊腳樓成群地排列在江邊,像是一個個亭亭玉立的女子,臨江照出自己纖巧婀娜的身姿。然而令人頗為惋惜的是,現在不少吊腳樓已經改成了旅館,在繁華的商業氣息的籠罩下便少了幾分純真。但它們仍顯示出蒼勁的建築風格,凝固了歷史某個瞬間的雋永,讓人們來緬懷來品味,這也算是對古樸的一種堅守吧。

漁家的歌聲,伴隨我們結束了此次沱江之旅:“阿哥今天來看妹喲,一定要到船上來;船上的阿哥壯,阿妹必定會跟我來。呀呵——喂!”歌聲粗獷、高亢,尤其是最後的一聲吶喊,更是寄託了無限的希望,傳送到遠方……

江南作文(10)

江南是才子,是在梧桐落葉下舞劍,冷月清輝中吟詩的書生;江南是佳人,是在深閨秀閣中撫琴,秦淮河邊嬉戲的小家碧玉。江南不從政,不議天下事;江南唯讀諸子百家,只觀琴棋書畫。江南不是皇宮都闕的富麗堂皇,江南只是山清水秀的世外仙境。江南不是富貴牡丹,江南只是清水芙蓉。江南不是大紅大紫,江南只是淡藍淡綠。江南不是高亢秦腔,江南只是呢喃吳音。江南不是兵馬俑,江南只是青花瓷。江南不是毛皮,江南只是絲綢。江然而那只是千年前的江南,士別三日即刮目相看,何況是整個江南?人工的玄武湖底隧道都如蜘蛛網般四通八達了,我們還能相信岸上是曉風殘月楊柳,畫閣鳳樓珠簾嗎?

南不是火,江南只是水。江南只是水,水似江南。

或者根本就是我想錯了,也許她真的不如虞姬般貞烈,她順從了,已不是當年那“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的江南了。輾轉千年中,她變了,杜郎見了她今日這副模樣也唯有驚呼深情難賦了。就好似玻璃櫥窗里的一件古老展品,縱無人識得她曾經的容顏,她仍低吟淺唱般地講述往昔“卷上珠簾總不如”的繁華。而如今她的繁華落盡後的蒼老與展廳里的燈火極不協調地交織在一起,讓人懷疑這時否只是一件贗品,而那二十四橋的明月也恍如隔世的迷夢一樣。跟前的她穿金帶銀,傅粉畫眉,似風華絕代的貴婦人一般,我只能對著此情此景怨她背叛了她的初衷,背叛了“江南”著兩個字。

當然那些只是我憑空的猜測,無論是那一種可能我都不願意接受,於是我從一個陰暗的角落裡找出一本古籍,抖落灰塵縷縷,再翻開,只見上面赫然寫著“變”字。紫金山天文台上發現的星星都一百多顆了,明孝陵都重修的面目全非了,秦淮河邊許久都沒有《後庭花》的聲音了,誰還會講起“西園公子名無忌,南國佳人號莫愁”的神話,誰還會描繪金陵十二釵的美貌,誰還會登鳳凰台憫吳宮花,誰還會道說當年四才子的風流韻事,當然更不會有人在二十四橋指點玉人吹蕭了。

當秦淮河已不是當年浣紗的秦淮河,棲霞寺消除了當年祭天的風光,貢院也沒有當年臥虎藏龍的時候,就只剩“江南”空虛唇齒留香的名字讓我感覺她的幽怨,她奄奄一息地殘喘著。

總之“手持一桿煙雨,笑傲十丈紅塵”的飄逸被一種庸俗的氛圍取代,空中不在瀰漫淡淡的墨香,江南只是一個形同虛設的畫框,她表面上順應潮流的變化確乎理所當然,然而引來了一聲不為人知的輕嘆。

江南,她究竟在想些什麼?煙雨依舊,然而當夢被埋在江南的煙雨中後,我心碎了都不懂,世間竟是這樣瞬息萬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