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寶興救援作文

震後到寶興救援的各類組織有60多家,總人數達到一萬餘人,這一數字差不多和寶興縣城的常住人口相當。如何讓救援更有效率?如何讓資源最合理地配置?

災難應對

在寶興縣抗震救災指揮部的一份救援組織花名冊上,記者看到,震後前來寶興救援的各類組織達到了60多家,總人數達到一萬餘人,這一數字差不多和寶興縣城的常住人口相當。

在寶興縣靈關鎮,一位應急救援組織的負責人也證實,目前前來救援的人數只稍弱於寶興縣全縣人口,對一個並不強大的縣來說,交通和生存壓力不言自明。

如此之多的救援人群,真的能讓寶興脫離災難嗎?

可能是因為汶川大地震的“前車之鑑”,此次震級7。0級的蘆山地震,四川省政府毫不猶豫地啟動了抗震救災一級回響。同時,國務院也迅速啟動了抗震救災一級回響。

一級回響的意義是什麼?以下一組數字或可說明一些端倪:

震後兩小時,4月20日10時12分,空軍機組到達震源地上空;10時20分,海軍航空兵機組到達作業高度開始作業。10時26分,陸軍航空兵編隊開始起飛並於11時6分開始在災區降落。

由於空軍航拍,中午12時左右,外界已經可以從電視台和網上看到航空遙感影像,並據此分析受災情況。龐大的救援力量,讓雅安市有些受寵若驚。但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這次地震從本質上不同於汶川大地震——房屋受損嚴重,但倒塌率並不高,這就意味著搜救工作並不繁重,部分地區的傷員也並不多,來了能幹什麼?

昨日中午,記者在寶興縣城看到,前來支援的各大醫院的支援點,幾乎沒有病人來諮詢,醫生們也覺得這種情況不能被理解。

警官學院四旅的鄧龍參謀介紹,現在的工作重點主要是轉向為各個鄉鎮災區運送物資,比如隴東鎮駐紮的幾名官兵,當天幫助受災民眾搬送了200箱速食麵、20噸大米以及油、面等。

不少武警官兵也坦承:“這次好像缺乏一個統一的規劃,因為各個階段任務不同,誰先來誰後到也應有個次序,現在前來救援的人數好像是多了點。”

啟示

地震應急預案應向公眾公開

4月23日,據中國地震局網站訊息,為有效實施地震應急預案管理,中國地震局起草了《地震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開始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辦法》指出,政府和部門地震應急預案應當通過政府公報、政府網站、新聞發布會以及報刊、廣播、電視等便於公眾知曉的方式公開。

這一公開方式,或者能幫助更多的人理性思考,衡量參與地震救援工作的得失。

救援管理

多大的官都要聽地方指揮

目前災區房屋倒塌和地貌改變的情況,沒有當年的汶川地震嚴重。但是,這並沒有阻擋“八方支援”的熱情。四川省的鄰近市縣,差不多都是在一小時內就派出了救援隊;駐紮在成都周邊的武警官兵和解放軍戰士,都是在半小時內衝上前線;外省市的救援團隊,也都在第一時間整裝完畢,或者直接沖向蘆山縣,或者至今仍在衣不解帶地待命之中。

但這次抗震救災,雖然隊伍眾多成分複雜,卻有一個良好的轉變是:地方政府主導色彩明顯。地震之後,四川迅速成立抗震救災指揮部,總值班室設在省政府應急指揮中心,省領導在總值班室值守調度。指揮部啟動一級應急預案,安排相關部門調集救災物資。

隨後,大批物資包括帳篷、衣被、對講機、發電照明設備被送往災區,醫療分隊攜帶藥品、血漿跟進救援。

記者採訪的寶興縣總指揮部,也是屬地管理明顯。不論是多大級別的軍隊領導,都要接受縣武裝部的統一分配指揮。採訪中,有軍方領導表示:“應急管理需要集中統一指揮、協調配合,但最終要落到屬地管理,地方政府無論在參與度還是協調指揮方面明顯起了一個主體的作用,這是一種成熟的表現。”

寶興縣委一位魏姓負責人表示,實際上地方上的官方機構,更能夠了解屬地的情況,以及災害發生後各區域的嚴重情況,直接指揮抗震救災有非常好的正面效果。

4月23日上午,一支來自西安的救援隊伍——西安災害救援應急突擊隊,趕到了寶興縣災區。這支精英隊伍由經歷過汶川大地震救援的人員組成,到達之後,他們首先向當地的抗震救災指揮部報了到,然後等待指揮部安排任務。這幾乎是所有官方和民間組織參與救援工作的一個流程。

西安災害救援應急突擊隊隊長宋磊建議,在整體的資源調配上,也應當設立一個統一的指揮部。“這次的道路擁堵現象嚴重,其實完全可以設立一個統一的指揮中心,指導本地交警和外來支援的交警統一步驟,不要存在一個放行一個禁行的情況。”

“還可以在易擁堵路段及危險路段兩端設立調整哨,讓車輛通過更有效率。”宋磊說,更完善的交通管制制度,可以讓災區交通更為暢通。

啟示

屬地管理能提高效率,有效分配資源

寶興縣委一位魏姓負責人表示,實際上地方上的官方機構,更能夠了解屬地的情況,以及災害發生後各區域的嚴重情況,直接指揮抗震救災有非常好的正面效果。

西安災害救援應急突擊隊隊長宋磊對於屬地管理這樣認識:該制度有優點但也有明顯缺點。他舉例說,對於隊伍突擊救災而言,屬地管理能提高效率,有效分配資源,這一點值得肯定。但是,也存在地方上官員的全局把控意識不強,反應速度慢等問題。

微博觀點

京城湖北人:黃金救援的72小時已經過去,相比汶川地震,雅安地震在組織救援工作方面有顯著改善。但值得反思之處依然存在:面對擁堵的生命通道,民間救援是否該明確規則?紅會坐擁巨額資源卻失民心,今後又該何去何從……

黃鋒_bum-bo:救助亂象猶存,博出名博出位者不少。一個地區的災害,發動全國人民的愛心,為何現在受災民眾還有不少在挨冷受凍?錢哪去了?民間捐贈的財物公示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