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眼春意濃

已是江南三月天,春光明媚,桃紅柳綠,蝶飛蜂舞,大地一派濃濃的春色。地處城郊的沁園春小區有幸與郊外的春色融為一體,只是小區的人們無心欣賞這些美景,人們總是每天清晨乘車匆匆離開小區,傍晚匆匆趕回家裡休息,小區的美景也從眼前匆匆掠過。

只有他除外。每天開車歸家,他刻意將車速調慢,快到大門口時,他習慣性地降下車窗,對著崗亭里的老頭打了一聲招呼:“老王好!”,然後順手遞上一支煙。“李總好!”老王接過煙,便趕忙升起橫槓,兩人相視一笑。這是他們多年的打招呼的方式,習慣而自然。不同的是,今天老王接過煙後,接著連聲感謝道:“上次謝謝您幫忙啊!真的謝謝您,謝謝您!”

“你幫了他什麼忙啊?”身旁妻子不解地問。

“上個月他被車碰了,車主不願出全部醫療費,我幫他討回了公道。”李總輕描淡寫地說。“用得著這樣嗎?一個鄉下守門的老頭,他又沒幫過你什麼忙。”

“你啊,要懂得眼中有人的道理,‘以人為本’是我們公司的理念,正是這一理念才使我們公司才發展這么快。”

車繼續緩緩前行。

“兒子,那是什麼樹?”父親指著車外一棵柳樹問道。

“楊樹。”兒子說。

“是柳樹呢。”母親笑著說,“能不能背下媽媽教你背的《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兒子背得滾瓜爛熟。

“真不錯。”母親樂了。

“爸爸,媽媽,好漂亮的梅花!快看!”兒子看著車外紅彤彤的一片興奮地喊起來。

“呵呵,傻瓜,那是桃花,不是梅花。梅花是淡黃色或白色的。”爸爸說。

“快下車看看,快下車看看,從沒見過這么漂亮的桃花。”兒子嚷道。

“別看了,你還有一大堆作業沒做。”母親催促著。

“讓他欣賞一下春天的美景,孩子連楊樹和柳樹、梅花和桃花都分不清了,只知道做那些沒完沒了的作業。”父親為兒子辯護道,順手拿下相機,停車打開了車門說,“一起照張相,好久沒一起照相了。”

“你什麼都寵著他。”拗不過父子倆,母親只好一起下車走到桃花前。

“真美!”三人異口同聲地稱讚。

“先給爸爸媽媽照張合影。”兒子搶過相機推了推臉上厚厚的眼鏡,趁著父母還沒注意,就“咔嚓”一聲按下了快門。

“人面桃花相映紅。”兒子脫口而出。

“我們的兒子快成詩人了,呵呵。”母親樂呵呵地稱讚。

“爸,這株美人蕉倒了。”兒子突然發現身邊的一株美人蕉倒在地上,“我去弄點泥將它扶起來。”

“髒死了,別去。”母親連忙阻止。

“讓他去,現在的孩子太不親近土地了,連泥土的氣味是什麼都不知道。”父親說。

兒子興致勃勃地從傍邊挖來點泥巴,用雪白稚嫩的小手將美人蕉輕輕地扶起。旁邊的父母也忍不住地彎下腰加入了兒子的行動……

“老師這周要求你們背了一句什麼格言?”母親在車上一邊用衛生紙幫兒子擦去手上的泥巴,一邊問兒子。

“黑髮——不知——勤學早,老來——方悔——讀書遲。”兒子搖頭擺腦,背得韻味十足地。

“爸爸這周也要你背一句。”父親回過頭若有所悟地說。

“哪句呀?”

“腳下有地,頭頂有天,眼中有人。”

“爸爸,什麼意思呀?”兒子有些不解。

“先背下,長大後你會明白的。”父親回答說。

車繼續緩緩地前行,一路春風,花紅草綠,滿眼春意濃,這醉人的春色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