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暖春來

新的一年來到了。天空中一片晴藍,太陽露出笑臉,天氣暖和多了,雖然風還是颯颯吹著,但拂過臉上卻又有著一股喜氣洋洋的暖意。

新的一年,新的氣象。洋紫荊開出一片吉祥的紫氣,在風中搖曳,花店中鬱金香也散放著無邪優雅的丰姿。走在小葉攬仁整齊列隊的馬路上,細瘦的小葉攬仁沿路張開細瘦的臂膀,伸向晴亮的天空,翻動新綠的葉片,直往天際探頭。這一切都讓人有寒冬將去,春日將到的喜感。

回到家中,雖然冬天還掛在牆上的溫度計上,心中卻有迎接新生、迎接春日的愉悅。原來單薄的日曆,也換出厚重嶄新,1月1日的大紅字樣,在日曆仿佛兩支旗竿,指向新來的三百六十五天。這是開始之日,一切從頭開始,所以稱為元旦,“元”就是“始”的意思,“旦”則指“日”,初始的一天,喻示著全新的的日子就從這一天開始了,這和春天象徵的生命之泉的涌動其實是一樣的,天地之間,生機盎然。所以“元旦”也有“元日”、“元正”、“元辰”、“元春”、“元朔”等等別稱,南朝梁人蕭子云的《介雅》詩中說“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和我們掛在嘴上的吉祥話“一元復始,萬象更新”,都同樣表達出了天地之間的萬象萬物又回到一個新的起點,舊日已在昨夜逝去,新辰以從此刻開始的意涵。

早年習慣過陰曆,所以一元復始本指農曆春節,這幾年來,隨著西方文明和生活習慣的改變,漸漸有愈來愈多人趕在陽曆過新年,因而有了在新年前夕“跨年”的新文化的出現。動輒以數十萬人計的跨年活動,在許多大都市中進行。在絢爛華麗的燈光中,在數十萬人齊聲吶喊的聲勢里,過去的一年真的過去了,當午夜零時零分零秒到達之計,新的一年在數十萬人的眼前又開始滴答前進,每個人的臉上掛著笑容,情緒飆到最高點,仿佛一切不快、暗郁,一切不平、陰霾,一切不順、坎坷,都在火樹銀花的開謝中,散向天際,拋到雲外;歡樂的歌聲、輕快的節奏,還有每一張燦開的笑顏、舞動的肢體,把將來的、剛到的新年,寫成充滿快樂、洋溢希望的賀卡,在人群中傳遞、開展、收闔。

這是個美麗的年,過去的與未來的,都如此美麗。而中國,似乎也唯有在這個跨年的狂歡中,才又重新回復到“美麗九州”的真實情境之中。

這樣的歡樂氣氛,說明了一個國家的昇平,也顯示了一個社會的富裕和開放。仿佛大唐盛世的舊日景象重新搬上舞台一般,唐朝詩人蘇味道詩《正月十五夜》,描寫元宵之際京城盛況: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游妓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在火樹銀花的燦爛中,“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一方面說的人馬絡繹不絕,更鼓不催、城開不夜的盛況,一方面也寫出了歡慶新年的人們去舊布新的期待。這幅畫面,直教人讚嘆欣喜。

如果每一個年,每一個日子,每一個人都像跨年夜這樣,開懷而笑、喜上眉梢,眼中沒有你我之別,心中沒有怨憎之意,看到的都是希望、傳遞的都是真情,釋放所有不快、不平、不順,天天就都是好日,人人就都是好人,事事就都是好事。新年新氣象,應該是這樣有希望的氣象,快樂、平正、順遂的路途應該就會在這樣的心緒中開展。

年來,心順;春來,日暖。不宜只是一時,但往往卻也只是一時。因為新年來到,讓我們看到昨日已去,明日可追,產生一切可以從頭開始的期待和希望,心,因之而順;因為春天來了,萬物向榮,讓我們看到生機無限,連日頭也充滿暖意和喜氣。但年有來,也有去,春有來,也有去,來時歡欣,去時惆悵懊惱,就左右了我們的心緒,一旦心緒隨外在節氣起伏,隨外在情境波動,哪來日日好日、人人好人、事事好事?

多數人在跨年的那一刻,心中想的,大概都是:從此刻起,我要開始做一個快樂的人;從此刻起,我要開始做很多有意義的事;從此刻起,我的人生將重新展開,告別陰霾,迎接未來。

但多數人也只有在跨年的這一刻,才享有短暫一刻的歡樂、喜悅和希望。新年會逐漸舊去,誓願會逐一磨損,向上的力量會隨著時間逐步往下沉淪,最後回到吃飯、睡覺、工作、休息以及喜怒哀樂不斷輪迴的過程,讓我們無法脫身,陷溺其中,難以拔出,只好又等到下一個新年,下一個跨年夜再重來一次、擦亮一次。

把“年來,心順;春來,日暖”調一下,改成“心順,年來;日暖,春來”,庶幾近之。因為心順了,每一個平常的日子都是新的一年的到來。日暖之際,春也就不請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