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最可愛的人

也許,有許多人認為在這個網際網路發達的時代,人人都帶著一張虛偽的面具,頂著一個個虛幻的暱稱與人交流,終日麻木,終日感嘆:在這個陽光越來越少的世界裡,綠葉素越來越少,連一片綠葉也無法製造,我們的心,死了……

但是,在黑暗中,有時也許會有陽光呢。

程浩,就如同一朵堅強的寒梅,靜靜的綻放在了我們的面前。

他,天生體弱多病,一生下來就被醫生下了死亡診斷書,為了活著,他堅強的活了下去,身為殘疾人,他本應成為人們關懷,照顧的對象。但他不甘心,他不願這樣窩囊的活著,儘管無法上學,但他依然用頑強不屈的毅力叩開了知識的大門。在母親的幫助下,他成功的掌握了漢語,他在自己的努力下,將自己的思想傳播給眾人。也許是他所經歷的苦難造就了他,正如羅曼羅蘭所說的:痛苦和磨難造就偉人,他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也許,他的一生正如他所說的那樣:“親人會死去,朋友會背叛,夢想會破滅,信仰會崩塌,將“活著”的希望寄予其中任何一個,都是靠不住的。然而,生命終究不是一粒塵埃,不可能在真空的世界裡隨意漂浮。它是一粒沙子,在洶湧的海浪中掙扎,在憤怒的烈火中灼燒。它無能為力,卻不是無所作為。我們被一種無形的力量牽引,帶著迷茫和麻木,奮力向前。”

也許,他也曾迷茫過,膽怯過,但,若是退縮,他又豈能甘心,正如他在一篇文章里描述的“你咽下的藥,扎過的針,吃過的苦,受過的罪,不都是為了活著嗎?你若是畏縮了,膽怯了,不想活了,那從前吃過的苦就白吃了,受過的罪就白受了,所有付出的代價,都變得毫無意義了。你甘心嗎?”誰也不會甘心,也無法甘心。

是的,他沒有不甘心。這種感覺就像你問他為什麼要寫作一樣。他會挽起袖子給你看,手臂上有長時間寫作壓出的、無法消散的淤青。他知道:自己未必能成為一個作家,未必能寫出讓自己滿意的作品,但是他必須堅持寫作這個行為,因為他不想讓自己身上的傷痕變得毫無意義。看著這些淤青,他就能想起曾經的日日夜夜,想起曾經的自己。若放棄寫作,則是對之前付出的一切表示否定。

也許,人們的堅持,往往不是因為相信未來,而是他們不想背叛過去。

夢想如此,活著亦是如此。

他總是幻想,人間就是一條長長的大路,每個人都是一隻背著重殼的蝸牛,殼裡裝著理想、誓言,以及所有關於過去的執念。人們在路上爬行,尋找傳說中的天堂。能夠堅持到底的人,很少;半途而廢的人,很多。但無論是堅持,還是放棄,這兩種人活得都不輕鬆。那些堅持的人,哀嘆希望的渺茫;那些放棄的人,卻已經失去了希望。

也許人們無法明白“活著”的意義,但是我們已經為“活著”付出了太多代價;也許我們無法實現自己的夢想,但是我們已經為夢想流下了太多淚水。我們能做的,僅僅是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絕不能回頭。天堂未必在前方,但地獄一定在身後。

他,在網上帶人坦誠,他,在生活中勇敢堅強。他,是最可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