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

透過大大的窗戶,可以看見對面安靜的樓宇。

這是上午的11點鐘,工人不下班,孩子不放學,可以清晰的看到樓宇側門的集市也幾乎沒有人來人往。

其實,集市早已“熱鬧”完了,新鮮的蔬果清晨四五點就被攤販們從更大的批發市場購來。因為9點以前,是他們生意最好的時刻。早早的把攤位梳理好,也就意味著這些蔬果能夠早早的“名花有主”。通常早集上的攤販都是笑盈盈的,生怕錯過了重要的顧客。所以經過攤前的人即便不買,也會禮貌性的誇讚一番,又能讓攤主意會你今天沒有要買的計畫,而只是隨便出來逛逛,最多也只是買一塊豆腐回家上鍋煮了吃。那些有意要買的,攤主通常在收錢時高調省去一些“零頭”,然後還要在顧客要走時送一些類似芫荽、蒜苗之類的一些“添頭”,常常顧客都是滿心歡喜並會不由自主的說聲謝謝。這樣的場景反反覆覆,賣的痛快,買的歡喜。

像現在這個時刻,攤販們大都“歇”著了。眼神不再慌張,有的轉頭投入一桌麻將的賽事。特別是夏天,男販們通常光著膀子,沉醉在他們辛勞之後唯一的“娛樂”之中。而女販們卻相反,細心的梳理著一上午被顧客們翻撿的蔬果,或擇去韭菜上的黃葉子,亦或把最怕風乾的芹菜重新用大塑膠袋“滋養”好,又順便把那些又紅又亮的水果擺在最顯眼的位置以招攬顧客的眼神。他們這樣精心打理著自己的攤位,希望每時每刻都有好的生意,雖然是小本小利的生意,卻總是能看到買主走後他們隱藏在眼眉里的那份笑逐顏開。

樓宇里照樣安靜,不像夜晚那樣色彩斑斕,每個格子就是一個家,而且細心的人會發現夜幕降臨時,每個格子的燈光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整個的樓宇才會看起來色彩斑斕。每個格子在白天似乎並無“家”的意義,只是一個物體意義上的房子。只有在晚上,被晚歸的人、飢餓的人、以及奏響鍋碗瓢盆的人、歡笑的人亦或爭吵的人才濃墨重彩了“家”的概念。其實,家就是歸來、是等待、是享受、是付出、是歡笑亦或哭泣的城堡,是酸甜苦辣、喜怒哀樂藏匿的地方。每一個格子都有很多的故事,只是有的故事隨炊煙一同飄出融入了雲朵里,有的故事“隱”在床頭的日記里,只有案頭人來回翻動它並思索著。

但樓宇外面的馬路卻一定是洶湧的,一層又一層的紅綠燈不厭其煩的梳理著交通秩序。似乎每一輛車都像一個可能會調皮的孩子,總猜不出是誰會惹出可怕的事端,從而引動“家”的不安與惶惑。“平安出行、安全回家”是一種警示,也是一種溫暖。有了對規則的遵守,對紅綠燈的敬畏,才能有“家”綿延的溫暖。

恍然間時間已是正午,或許,集市又重歸它的“熱鬧”。這安靜的和不安靜的,此起彼伏。像生命的一種特質,一呼一吸。也許吧,這就是生活,安靜的和不安靜的表面,都映照著一份生存的真實。

這扇大大的窗戶,只有走過去掩上厚厚的窗簾,世界才會被真正的隔在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