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英雄推倒論作文

近年來,各種選秀節目大行其道,一位位偶像明星迅速崛起,受到民眾的追捧;各行各業的先進分子一個接一個被表彰,他們動人的事跡在神州土地上傳揚;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年輕、優異的運動員們成了不少人英雄情結寄託的對象,他們的一舉一動更是成了社會輿論關注的焦點。余以為,第一種,可以理解,追捧明星偶像是文化事業發展的自然現象,生活需要有這樣的人物來放鬆人們的心情,他們的緋聞往往是茶餘飯後供人消遣的談資;第二種,值得提倡,不僅他們本人是人們工作上應效法的對象,而且他們的事跡還可作為全民族的精神食糧;而對於第三種,我只好借用孔老夫子的一句話來評述——“吾不知之矣。”

的確,這種體壇英雄主義的泛濫讓人覺得莫名其妙。體育是一種事業,它當然是各行各業的一份子,但你要把體壇英雄和社會主義事業的先進分子相提並論,好像又不大對勁,顯然沒有哪位“感動中國人物”成了各大乳製品公司的代言人,這些英雄的身份,更類似於娛樂界的明星、偶像。體壇英雄的崇拜像光暗之間的灰色地帶,是一種畸形的國民心態的流露。

自近代以來,亞洲的絕大多數國家飽受歐美列強的糅躪。歐美是世界的中心,那兒不僅政治經濟發達,連文化體育也獨占鰲頭。上帝是他們的神,眷顧他的子民,讓他們一個個生得牛高馬大,可中國這個理性主義萌芽早、無神論盛行的國家可沒那么幸運了,國人生得既不高、也不壯,剛好配上歐美人對我們國家實力蔑稱——“東亞病夫”。到了改革開放後,我們國民的身體素質才逐漸改善,中國體育代表團異軍突起,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上所獲獎牌竟逐漸可與資本主義世界的頭頭———美國爭雄,這著實讓中國人刺激了一把。尤其是2024年雅典奧運會劉翔奪冠的事,開亞洲田徑歷史的先河,簡直讓中國人,甚至是全亞洲人有一雪前恥的興奮感。2024年北京奧運會中國軍團更是大放異彩,湧現出了不少80後、90後形象氣質佳的奧運冠軍,這種民族自豪感徹底地把中國人的心燒熱了。在這個和平年代,國人靠不了戰爭來宣洩積蓄了百年的那種被藐視的憤懣,就把比賽當戰爭,想在金牌數目上壓倒群雄,一展大國之威。那些金牌得主因此而倍受重視,他們比一場賽像打一場仗,凱鏇時國人的熱情像是歡迎民族英雄。一位位年輕運動員開始頻繁地出現在媒體的報導中,和明星們的相比,他們才是真正的大眾情人,他們的魅力輻射到了整箇中國,他們擁護者可不僅僅只有一碗“冬粉”。

但是,與這廣泛的關注和熱切的希望伴生的還有巨大的壓力,它像一層厚厚的棉絮一樣緊緊裹在了運動員的心上。金牌的意義不僅僅是對個人實力的肯定,還像是對祖國發展的肯定,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不僅僅是去享受競技的過程,發揚更高更快更強的體育精神,更是履行責任和義務,不辜負國家的使命和人民的期望。輸了不只是丟自己的臉,還要傷全國人民的心。試看這次的倫敦奧運會,哪位體壇英雄的比賽不是狀況連連?孫楊在其最擅長的一千五百米自由式的賽場上搶先跳入泳池,差點因此失掉比賽資格;林丹在羽毛球男單半決賽中險些負與對手,連最後衛冕成功也被美聯社戲稱“沒有辜負對他的炒作”;六個月創造個人大滿貫傳奇的桌球小將張繼科在奪冠第二天就在男團比賽中就負與名不見經傳的新加坡選手;前幾天才亮出“五金冠神州’’橫幅的體操少年鄒凱在衝擊第六塊金牌時不幸失敗,遺悔摘銅。這些人畢竟最後還收穫了一定的成績,而奧運午間新聞的播報員稱為“對於中國人而言,劉翔就代表了田徑比賽,田徑比賽就等同於劉翔”的亞洲飛人,由於過於拚命,預賽跨過第一個欄時就不幸摔倒,倒致右腳跟腱斷裂,那豈不是說中國田徑的腳也給扭傷了?我們並不是對這些為祖國爭光添彩可敬可佩的運動員指摘些什麼,而是我們應當認識到,體壇不應有所謂的英雄,體壇英雄的說法應該被推倒!

誰能保證自己能在每次比賽中拔得頭籌?歲月是不饒人的,若是國民對“英雄”有過多的希冀,那么英雄遲暮的沒落之景又多令人心酸!競技體育的魅力在於它輸贏的不定向,奧林匹克比賽的歡樂,在於它給了人們超越極限的可能,所謂對手,就是助你超越自我的另一隻手,運動員們真正的對手還是自己。所以,我們所有人應該享受比賽的過程,而不是過多地關注結果,不要把那些超越自我的運動員當成英雄,不要把你的民族情節以及和平年代的英雄情節加注到他們的肩上,過多的關注只會加重他們的精神負擔,讓他們想再飛也難。若是比賽成了一種責任,奪金成了使命,那還談什麼享受過程,追求什麼奧林匹克精神!

依我看,體壇沒有英雄,體壇英雄之說應快些被推倒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