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作文600字

有的人一生漂泊,有的人終生不離故土,有的人少小離家老大回。人生的軌跡可能不同,但是每個人的心靈都會遠遊,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的精神家園。正如作家殷健靈在其作品《訪問童年》說的那樣:人越往前走就越接近原點,越接近心靈深處那未曾被污染的純真。

我們一直在路上,一直在尋找初心,那便是我們精神的家園。李零說過一句讓人印象深刻的話:所有懷抱理想、在現實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園的人,都是喪家狗。這句話聽著有些刺耳,可現實就是如此。

漫漫人生長途中,我們要經歷太多,改變許多。現實社會改變著我們,讓我們看穿面具里的謊話,讓心散得像沙。但人生終究是往前走,無限接近原點,找到精神家園。有人說:“我很有錢,生活很幸福。”但是,那不是心靈的歸宿、精神的家園,還需要孜孜不倦地繼續追求。

精神家園到底是怎么樣的?我能想像這樣一些地方,或是坐在家門口的大樟樹下,搖動麥稈扇,聽老祖母講那過去的故事;或是走了一段長長的道路回到村口,聽到母親大聲呼呼你的名字,叫你“客歸”吃飯;或是和老爺爺在門前平地上下棋,“偷”了他的一隻車,他竟然沒有發現……

也有人苦苦尋找精神家園,卻痛苦地發現它遠在天邊,消失在歲月的風煙中。有人在外打拚一輩子,當他回到老家尋找丟失的記憶時,卻痛苦地發現:老鄰居家王的小菜園不見了,澆成了一片平整的、夏天時熱得讓人腳板發燙的水泥地;以前繁榮的小鎮、熱鬧的村莊人去樓空,寂寞得像一座空城。

但精神家園一直存在,存在於不懈地追求中,存在於求而不得的迷惘和失落里,存在於童年的記憶里,就像《訪問童年》一書中說的:“訪問童年”其實是訪問一個人的精神家園,一個人畢其一生都在整合他自童年時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

所以,我們的一生都在路上,奔波在尋找精神家園的路上,“訪問童年”的路上,回到原點的路上,尋找內心質樸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