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論才,讓我記住了你

從古至今,就有著這樣一些人。他們鼓動唇舌,就能為百姓贏得寶貴的和平;他們據理力爭,就能使即將點燃的戰火灰飛煙滅;他們直言不諱,就能使自己國家的尊嚴不受侵犯。這樣的人,古代稱為“使”,現在叫做“外交官”,但因為他們的論才,人們也記住了他們另外一個好聽的名字——英雄。

唐雎,你的論才,讓我記住了你。秦國,兵戈如林,猛將如雲,巧取豪奪,兼併韓魏,秦王更是不可一世。安陵不過一小隅,你不過一布衣,竟有如此膽識,敢與秦王叫板。而你有的也絕不僅僅是膽識:“否,非若是也”,輕輕一語,以靜制動,讓秦王知道並非所有人都會屈服於他的強權之下,緊接著,你發動了攻勢,反客為主,連舉三例,“與臣將四矣”,讓秦王明白了“布衣之怒”的可怕,使其“色撓”“長跪”,終保全陵不受侵略,真是“捨得一身剮,敢把秦王拉下馬”啊!

小平,你的論才,讓我記住了你。鄧小平這個名字,之所以在中國乃至世界上都熠熠生輝,不僅是因為改革開放的決策,更是因為在外交桌上的應對自如。英國“鐵娘子”柴契爾夫人,想借她花旗國初勝阿根廷的軍威,繼續霸占我國的香港,這點小心思豈能逃過你的法眼?深謀遠略的你,一開始就看破了她。於是,你義正辭嚴,明確指出:“主權問題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維護了我國的尊嚴,接下來你用唇槍舌劍,把柴契爾打得節節敗退,最後柴契爾撕破臉皮威脅你,你更是毫無懼色,使談判結果一錘定音,香港歸屬塵埃落定,昔日“鐵娘子”在北京栽了跟頭,淪為天下笑柄。

不只是古之唐雎,今之小平,透過青史我們還能看到許多以舌戰代替兵戰,論才橫溢的英雄。看,秦嶢關上,酈食其曉以利害,攻垮了強秦的最後一道防線;看,記者席前,周總理不卑不亢,維護了我炎黃子孫的尊嚴……你們的論才,讓我記住了你們!

在中華的熱土上,從來就少不了兵戈;在華夏的版圖上,從來就少不了分裂;在五千年的青史中,“破”“下”“攻”“伐”這樣的字眼表面輝煌,可誰知那是用鮮血寫成的!幸而有這樣一些人,他們不用任何武器,他們不費一兵一卒,他們以他們的論才為利刃,刺入敵人的胸膛,拯救著無辜的生命。英雄,你的論才,讓我記住了你,更讓世界永遠地記住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