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作文

感悟作文(1)

感悟,用心去感受才能從中領悟,每一個人的成長環境不一樣,經歷不一樣,個性不一樣,父母不一樣,不一樣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也不一樣,不同的教育方法決定了孩子的未來,有的孩子愛看書,那也是他們的父母願意做榜樣,俗話說得好啊!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父母是什麼樣孩子是什麼樣,孩子從小到大的興趣愛好是培養起來的,就算孩子有天賦,你不去培養那么,這孩子遲早有一天會失去這天賦,有些父母和孩子之間只缺真誠的交流,父母能和孩子多多交流是很好的,這樣能讓孩子感覺到父母是在乎我,在乎我才會關心我。

現在看看新聞,有些人犯法,大部分都是缺愛,大部分都是父母離異,這樣的孩子非常可憐,這樣的孩子不懂得自愛的話會非常的痛苦,誰不想學好,人都想變好,人生的路途中,贏在改變,也許在改變的過程中缺了一些東西,迷失了方向感,使他們走向了小道,小道也有可觀的地方,那就是能賺錢,不過賺的是不義之財,這樣的錢用著都不會踏實,所以人想要越走越遠,不管怎樣,都要堅持走光明大道,一旦人走向光明大道後,最好不要滑到,一旦滑到,想要在站起來,沒那么的容易。

人從出生,就算給自己買了一張單程車票,從出生就沒有回頭路可以走了。人們都知道犯錯容易,彌補難,有時候往往就一念之差,就犯了大錯,給自己帶來巨大的傷害。

念好不念壞,

念壞莫後悔,

因為能走的路已不遠。

多給自己好的念頭,

也給就給自己留了好的路。

多念好,不要走極端,莫毀自己路。

高一:祝德昊

感悟作文(2)

春回大地,是誰把春天又一次喚醒,是記憶的時光?還是時間的消磨?

春天來了,我走在滿是快樂的路上,準備我新的旅程,看著一群群背著書包,穿著整潔的校服偶爾向我撇來醒目的眸光我知道自己已經長大了。微風輕輕拂過我的臉頰,春雨輕輕掠過的的一角,我走在希望的道路上,我看見滿是鮮花高高目放,投來親切的問候與無限的希望。我愛此時此刻的我,我知道國中已經不再屬於我了,而新的挑戰現在就要開始了。當步入校園,鈴聲再次響起,是那么的動聽,或許帶一些絲絲的苦澀,但卻依然那么悅耳悠揚;當老師微笑的走到面前,我即緊張又興奮,不知道將會發生什麼不可想像的事情;當我走過操場,看見新朋友們一個個青春煥發,足球、籃球讓我渴望得到新的力量。

——高一

春天來了,又是一年的春天,在這裡我感受不到春天的生機,我只知道每次做錯了題,都會悄悄地跑到操場哭泣,老師的話語一遍遍刺激著我的小腦袋,說著:“看看!這個題你是怎么錯的?明明是這樣”為了躲避在教室中的乏味情趣,為了逃避老師的訓語,我走在校園的小路上,一邊觀賞美麗的花朵,一邊嘲笑老師們的無知,一邊思索我晚上究竟要去哪裡吃飯?什麼時候回來,想著想著就想到,不對!我的錯題本還沒交呢,於是匆匆的回到了教室。當我聽到下課鈴聲響起,沒注意的我終於去了食堂,人山人海的食堂里,只見一群群學生吃著笑著,各有所做,仿佛我就是一個世界的累贅,沒人看得起我沒人去關心我,在我轉身的那一霎那,同學來到我面前笑著說:“走帶你去看看櫻花。”於是我們來到校園的一角,讓我看到在寂寞的春天裡還有如此美麗的景色,我取名叫他櫻花落,他是不是我的希望?

——高二

春來了,又是一年春天,時間之快猶如黃河之水,一去不復返。仿佛昨日還高歌暢飲,今日又要在戰沙場。教室中再也找不到老師的訓語,三三兩兩的學生有的為自己的未來低泣、有的高興、有的憂鬱、有的煩悶各種心態在不同的學生中已經慢慢滋長,誰也不能預料到將來,誰也不知道以後,仿佛只有時間是證明他們真正的存在。我帶著別有的風情再次來到櫻花樹下,想起當年他對我說‘走我們去看櫻花’只是我已經再也見不到他了,聽說他去了另一所學校進行學習。不知道他還記不記得曾經有個人陪他看了一次櫻花落。微風輕輕扶起地面上的小草,四四方方的石凳上赫然間多了幾個學生,有的在溫習課文,有的在說說笑笑,還有的低頭不語好像誰也都不知道究竟他在想什麼。操場上又想起了學生們的尖叫,只是不再是我們而是新的面孔。我很自豪的對著天空說:“我也曾經走過”風,偶然吹起,增添了並不是喜慶,而是苦澀的難耐與無奈。高三我留戀。

——高三

當春風再次吹起,我不知道如何去面臨他如何去說服自己,有誰能幫我?

感悟作文(3)

午後的陽光緩緩流動,一捧清茗,任目光輕盈地撫過書頁,心靈在溫暖的空氣中感悟、升華。

讀是感悟。

讀莊子,讀到的是空靈的澄淨,心如澄澈秋水,行若不系之舟,他甘願做一棵守護月亮的樹,他甘願“曳尾於途泥”,為的是守護那純淨的心靈之樹。

讀李白,讀到的是瀟灑與不羈。“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篷蒿人”鑄就了他的豪邁與飄逸。“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激盪著他的自信與博大。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讀司馬遷,讀到的是剛直與堅韌。面對殘酷的刑罰,面對眾人的嘲笑,他沒有屈服,他依舊屹立在歷史的巔峰上。“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剛正不阿,留作正氣滿乾坤;幽怨憂憤,著成信史照塵寰。正是太史公的凜然正氣,才能使得他站在人生的高峰上呼嘯:“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讀李清照,讀到的是淒婉與哀傷。“花自飄零水自流”是怎樣的一絲惆悵。“梧桐更兼細雨”是怎樣的一縷憂傷。“生當人傑,死亦為鬼雄”是怎樣的一種悲壯。“只恐雙溪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又是怎樣的一簾斷腸。

雲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茵。品讀蘇武,讀出的是忠誠,悟出的是偉岸。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品讀譚嗣同,讀出的是正氣,悟出的是堅韌。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品讀林妹妹,讀到的是“半卷湘簾半掩門”的羞澀,讀到的是“口齒噙香對月吟”的悽美,悟到的是“嚴寒霜劍刀相逼”的絕望,悟到的是“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儂知誰”的愁怨。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品讀三毛,讀到的是深處大漠卻熱愛生活的樂觀爽朗。讀到的是懷抱天堂鳥笑意盈盈的臉龐。悟到的卻是快樂的心底里深入骨髓的憂傷。悟到的卻是痛失愛人後瀰漫在生命中的絕望。

讀書是感悟,讀人更是感悟,感是“舉手長勞勞,兩情同依依”的微笑,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彷徨,悟是“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的朦朧,是“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的慨嘆!

漫漫人生長路,在悠然的午後時光感動,在靜謐的的午夜時分流淚,在微明的晨光熹微中徹悟,不失為美麗。

因為讀書,因為感悟。

心靈得以升華,生命得以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