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的淚水,誰能懂

淚水,一個多么令人茫然的字眼啊!它意味著苦難、屈折和艱辛,意味著人生的歷程。點點淚水投射出生活的喜、怒、哀、樂。也讓人們漸漸明白淚水不僅僅是興奮或是悲傷的表現,它更是不捨與愛意的流露……

淚水就像一顆顆海底的珍珠,藏在我心中。每一顆都有它的故事,今天,就讓我挑出一顆給你傾訴一下。

時光穿梭到一位六歲小女孩的生命歷程中的一個晚上。那天,一向愛說、愛笑的小女孩卻一言不發,旁邊的爸爸媽媽都在忙著收拾自己的行李,臉上掛滿了愁容——他們要出去打工了。六歲的小女孩知道父母要乾什麼,她的內心像打鼓一樣一刻也不能平靜,也許此時像她一樣的孩子正在父母的懷抱中看電視呢!而今晚對於從來未離開過父母的小女孩來說就像經歷生離死別。當天晚上爸媽給她和弟弟收拾好了行李,準備把他們送到奶奶家住。路上媽媽交待了她很多話:“你在家要聽爺爺奶奶的話,別和弟弟打架,你大了要讓著點他……”她認真聽著媽媽交待她的話。每一字、每一句都深深地刻在她的心裡,淚水也伴隨這雕刻聲一顆、一顆的掉落下來。一路上她用兩隻小手相互掐著,嘴唇也快咬出血來,她告誡自己:“不是說好不哭的嗎?不許哭!”。一路上,她深深地垂下頭,任憑絲絲的涼意侵入骨髓!

那晚的路顯得漫長而沉重,似乎夜也在為媽媽的離去而傷感悲泣。拖著鉛一般的腳步到了奶奶家,她偷偷地擦乾眼淚,深深地呼了一口氣。她依偎在媽媽的懷抱里怎么也不肯離開,生怕自己離開後媽媽就不再回來了。很快就可以吃飯了,奶奶煮了一些雞蛋,媽媽說:“快吃吧!吃完了長個子,上學學習也聰明。”媽媽把碗遞給了她,她趕緊低下頭猛吃起來。她用眼角瞄了一眼,看到媽媽正定定地望著她。她不敢抬頭,怕見到媽媽那種慈愛的眼神,不爭氣的淚水會爭先恐後跑出來。爸爸媽媽這頓飯沒吃多少就到門外去了。她和弟弟也跟著去了,只見爸爸蹲在那裡一言不發,媽媽微笑地望著她,目光是那樣慈祥,媽媽憐愛的摸著她的頭,她把頭埋得低低的,害怕看見令她心顫的目光。媽媽又對弟弟說:“我和你爸爸要出去給你們掙錢買好吃的、蓋大房子,你們在家要聽話,知道沒!”弟弟一聽爸爸媽媽要走便哇的一聲哭了起來,女孩也終於忍不住了,也跟著哭了起來。媽媽有些哽咽了,眼眶裡噙滿渾濁的淚水:“要不是家裡沒錢,我們也不會出去的,我們也想和你們在一起啊!這也是沒辦法!”一直沒有說話的爸爸這時也低聲啜泣了起來,說:“只要你們在家聽話,過得好,我和你媽也能安心在外地幹活了。”女孩是第一次見爸爸流淚。女孩拉開爸爸的讓爸爸抱著她說:“我會乖乖聽話的!”第二天,爸爸媽媽要走了,媽媽笑著和她說了些話便轉身走了。在轉身的一剎那,女孩看到媽媽臉上的笑容剎那間凝固了。她又一次低下頭來。媽媽回過頭整了整她的衣領,上上下下拍打了一遍,女孩把媽媽送到村口,媽媽說:“好了,就到這吧!”說著就轉身擦了下眼睛。女孩不敢回頭後望,她怕流出淚會使忙媽媽傷心,更怕媽媽不捨的目光,爸爸媽媽就這樣打工去了。

以後的幾天小女孩總想著媽媽,做夢也叫著媽媽。漸漸地女孩適應了沒有媽媽在身邊的日子,一年……兩年……三年……一直到她十五歲。整整九年。九年里女孩學會了自立、自強、勇敢、堅強。一個十五歲的女孩能做到這些,她所付出的淚水與汗水是他人無法想像的。原來人生是需要淚水澆灌的,只有流過了成長的淚水,才能擁有愜意的笑容。

從與爸爸媽媽分開起,小女孩就成了一位留守兒童,雖然有些許的孤單,但老天是公平的,讓她失去一樣東西的同時也得到一樣東西。她明白了淚水能夠撐起人生的大船,駛向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