髙中作文:溝通

(一)

一篇《蘭亭集序》未曾被矮圮掩埋,一聲“我有一個夢想”未曾被炮聲壓制,是能使後之覽者有感於斯文的溝通,是能使自由之聲響於每一位上帝兒女口中之溝通,讓人類的靈魂,穿過時間的洪流,跨過空間的荒蕪,傳遞至今,並將一直傳遞下去。

自古以來,語言與文字被人們視為溝通的不二渠道。抹去吃比那一場大火所焚下的灰燼,還可見那一抹舉杯而立的身影;撇開病榻上那一個枯瘦的身軀,還可見那不曾停止遙想的靈魂;拋去雖千里忽而往返的靈魂,還可見那與天地同生、暢思宇宙的精神。那是“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求賢若渴,那是“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的壯心不已,那是“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思考探究。文人們以言語述其心,或低吟淺唱,或慨然高歌,或訴諸筆端,便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與人的溝通,與國家的溝通,與宇宙的溝通。

無論以何種方式,目的都在於溝通。古語有云:“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人不知溝通,不僅無益,更甚者,以致有害。無益者,“酒香也怕巷子深。”不知溝通,不明白表現自己,則人不知我,又何得以獲賞識取機會,從而一展宏圖?有害者,誠如前文所言,不通則堵,但悠悠之口又何以能堵?不溝通,則不明得失利害, 國 君若此於國,國危矣。

反之,如唐太宗,深知此道。“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此番以物、人、事為鏡之過程。便是一種溝通,一種交流。如是,得成其人,成其業,成其國!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的橋樑,心之距離縮於微毫;溝通,是人與世界的橋樑,世界之大縮於咫尺。學會溝通,世界盡在我眼!

(二)

但凡天地之靈,各具溝通之法。溝通,非聖賢之獨有。上至大方之家,下至販夫走卒,皆須之。況人非踽行於世,必存親友,若微夫溝通,何以哉?

溝通,吾以為此乃立足之基本點。離朱之明,察針末於百步之外,不能見淵中之魚;師曠之聰,合八風之調,而不能聽千里之外,不足以治三畝之宅也,應循溝通之法。善與眾溝通,必多助;善與敵溝通,百戰不殆;善溝通於鄰國者,斯得天下矣。古能人志士莫不善於此,乃知其重也。

溝通乃立人立國之本,所以行之。古文人多嘆其仕途多舛,時運不濟或君無慧眼,曾不識人。吾以為,非無聖主,實乃己之過。竟不知表其志,使君明其心,實乃區區!猶以高潔自詡,空餘報國之情,撫凌雲而自惜!人然,國亦然。我泱泱大國,近代受盡凌辱,非民不利,戰不善,弊在鎖國,不與外相溝通而力虧。初猶相抗,因國力之殊甚遠,終不能獨完。返而觀敵國,吐故納新,變革創新,國力甚盛,此乃溝通之力。未戰,其果已不在戰矣。惟以地、款事敵,猶抱薪救火,誠不得已。悲夫!昔盛今衰,此為不與鄰國溝通之苦果也。

人無溝通,必不得志;國無溝通,恆亡。人慾成器,國欲存久,必有此一技見長。審其時,度其勢,擇溝通之法應適其時、適其勢,乃可以遊刃有餘,所謂戰勝於外交,快意人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