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以明志

“在當今時代,有一種幾乎是正宗的哲學,到成功的門下甘為僕役,穿上成功的號服,卑躬屈膝地效命。“我們要飛黃騰達,這就是自上而下貫徹下來的慢性腐蝕教育。

古人云“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愚以為這兩句的大意是”淡泊名利才能明確志向,不爭不搶才能看清未來、志存高遠。“一杯清茶,醇香而透亮;加之靜止於透明的杯子,又為它的透亮增添幾分純淨。將金錢壓在杯底,金錢看得一清二楚,澈至好像穿過金錢。人既要淡泊名利,就要像清茶一樣透亮,刺過財富名利,看清自己的未來、明確自己的志向。因此,成功不意味著名利,從古至今的許多豪傑,反駁了文首雨果的觀點。

我國東晉詩人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表達出了自己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志向,可能說他取得的成就不令人矚目嗎?

人稱“詩仙”的浪漫主義代表詩人李白,寫下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豪言壯語。他身體中流淌著的西域遊牧民族的奔騰的血液,造就了他桀驁不馴的性格。視名利如糞土,不代表就不會成功。余光中評之“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以上二位,無不體現著淡泊以明志。眺望近現代,諸如此類的偉人仍有。

面值一百人民幣上的毛主席,他的淡泊明志體現在《沁園春·長沙》中“糞土當年萬戶侯”,但他取得的成就不能隨意衡量。

2024年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經歷成百上千次的實驗失敗,最終成功提取出了“青蒿素”。她獲獎後告誡青年們“要以學術為目的,而不是名利。”正是因為屠呦呦能夠明確自己的志向,不以名利為目的,才獲得了真正的成功。

他們在志向的幽邃視野中,目光如雷電,凝神注視,清楚望見名利外的事物。

然而,這些令我們仰望著的絕對存在者畢竟是少數。在大眾的眼裡,成功和出人頭地幾乎是一碼事。風雲得意就意味著本事才幹,你中了彩票就被視為一個精明的人。誰得勢誰就受人尊敬,只要萬事亨通,就能身價百倍。無論什麼人,無論在什麼方面,只要達到目的,就立刻贏得眾人喝彩,被誇為曠世奇才,被譽為摩西、但丁、米開朗琪羅,或者拿破崙。一言以蔽之,鍍金即真金。

以上種種,世人都稱作天才,如同說穆斯克東的嘴臉非常俊美,克洛迪烏斯的儀表十分莊嚴。他們把爛泥塘中鴨子的爪印,和蒼穹上的星辰混為一談。我們不應如此。

“淡泊以明志”也應當成為每個人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