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與得

人似乎有這么一種本性:樂於獲得而不願捨棄。殊不知,舍與得是一門學問,是一門藝術,有舍有得的人生才能開出絢麗的花朵。

翻開歷史厚重的書頁,我輕輕屏住呼吸:舍與得的抉擇改變了多少人的命運。他,曾貴為一國之君,戰敗後卻淪為奴隸。他沒有抱怨命運的不濟,忍辱偷生服侍了吳王三年,歸國後臥薪嘗膽,發憤強國,終於一雪前恥。勾踐捨去了尊貴的身份,獲得了超人的意志和國家的復興。而在物慾橫流的社會,多少官員被權勢財富蒙住了雙眼,難捨錦衣玉食,最終走向了腐敗墮落。

他,是世界上最傑出的音樂家之一,卻在青年時期喪失了聽覺。但這絲毫沒有澆滅他對音樂的熱情,反而促使他的驚人才華湧現,創作出一曲曲不朽名作:鏗鏘的《命運》、浪漫的《月光》……貝多芬捨去了寶貴的聽覺,獲得了澎湃的創作激情。反觀當今,多少難捨順境的人在厄運和困難面前不堪一擊,有的頹喪度日,有的糊塗輕生。

當發現醫術只能拯救國人的生命而拯救不了國人的靈魂,魯迅毅然選擇了棄醫從文。他以文字為匕首,將矛頭指向罪惡的社會現實。“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他的精神發揚滋長,深入人心。魯迅捨去了從醫的願望,獲得了拯救國人靈魂的堅定信念。而有人看不清現實,難捨錯誤的目標,徒做無用功。

當“5.12特大地震”的噩耗傳遍大江南北,全國人民悲痛萬分之際,積極支援救災:有人慷慨解囊,有人排隊獻血,有人趕赴災區……萬眾一心抗災的行動體現了人性的光輝和民族的凝聚力,每個人心中增添了一份責任感、一份愛國情,“中國精神”在肆虐的地震夢魘面前築起了一道銅牆鐵壁。人們捨去了個人的利益,他人獲得了生的希望。而有人難捨錙銖之利,斤斤計較。他們也難得一份生活的從容。

人們常說欲望可以毀掉人的一切,也可以成就一個偉人。我想,能在舍與得之間做出正確抉擇的人才能走上一條光明大道。身處凡塵鬧世,我們難達到“無欲無求”的境界,所以心中應有一桿權衡利弊的天平。可惜的是,人們往往在該舍的一端加多了砝碼,在難以取捨之際放任了機遇的流逝。

得,得到知識的光芒,得到信任的鼓勵,得到幸福的憧憬,得到親情的浸潤,得到人性的思考,使人生更加豐盈充實。舍,捨去多餘的物質,捨去奢侈的欲望,捨去心靈的負擔,捨去環境的紛擾,使人生更加輕鬆自由。

得是一種成長,舍是一種成熟。在舍與得之間做出正確抉擇,生命之樹才能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