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議論文:享受過程

第一篇:享受過程

人生便是一種輪迴,在繁瑣中反覆循環。時間如流水般匆匆過去,我們享受著過程,享受著生命的過程。

春花嬌艷,夏葉繁茂,秋月似水,冬梅絢麗。大自然無時無刻不在運動,天宇蒼穹也在不變之中應萬變,況乎人?生命猶如一棵樹,蓬勃的生長,努力的成熟,沉默的凋零,是誰說它沒有詩一般的燦然?不必在春風中得意,不必在秋月下自憐,也不必踩著冬雪枉自嗟嘆。你盡可以理直氣壯地面對眼前的光景,去領會此時此刻原來屬於你的那份感奮和怡然。

生命的過程中,有轟轟烈烈,有樸實無華,有義無反顧,也有大起大落,偉大後是平凡,執著下是悲壯。正如春風的笑,嫵媚;秋月的眼,輕柔。一種心情只有在相宜的氛圍中烘托出意境,一種神韻只有在特定的景觀里展現和諧。

漫漫人生路上,沒有驛站,只有一塊塊里程碑,深深淺淺的每一個腳印都是追求理想的寫照。平凡與不平凡的經歷均為無可再版的故事——其實這是一次沒有回程票的旅行。我們一起生活在這塊可愛卻又貧瘠的土地上,不同的人生軌跡引申著一首共同意義的詩。在萬千美好的祝願與斑斑駁駁的現實之間,我們的歡喜憂悲組合成一個個五彩繽紛亦可歌可泣的日子。

也許你一無所有,讓尊嚴喚起你毫不示弱的勇氣,人格的力量能使你的輝煌從此崛起;也許你萬般失落,超越自我讓心靈風和日麗。新生活也不需要昨日那許多不經意的過去……年輕的心不應有無奈的位置,去任由精心編織的夢又一次零落成碎片。我們都沒有絕望的理由。哭聲與淚水只能襯托出青春的貧血,我們需要歡笑與隨意,能使我們的追求更加從容,而夕陽沉落後的圖騰又向我們展示了另一種哲理——

是春花,就在春天綻放,即使曇花一現,也可以留下難忘的瞬間;是秋葉,何不在秋風中揮灑自己最後的鮮艷,為成熟的季節增添幾許悲壯的燦爛?是冬水,就在寂寞中默默地流淌吧,匯入大江東去,就能夠在大自然的腹地找到屬於生命的永遠。

享受過程,享受生命的過程。這樣的時候,你會發現,生命本是一種過程。

第二篇:享受過程

通過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這結局當然是美的,許多人都會沉浸在這美好當中,因而他們往往會忽視了另一樣更美麗的東西,那就是為實現夢想而努力的過程,其實這過程才是最美的。

我們在追求一種客觀的物質需求時,往往最關心的是結果,有了結果便滿足了自己那顆具有強烈欲望的心,但卻遺忘了享受追求目的的過程。我們都在長大,而那些坎坷,挫折都是成長的過程,我們可以從這些追求結果的過程中學會怎樣長大。如果這道題這次算錯了,一定要去研究我為什麼算錯了,這樣知道了根源在哪裡,下一次我肯定不會讓它再錯,同一個錯誤怎么能讓它犯兩遍!從中,我們學到了知識,這好比在通往自己成功的道路上又墊了一塊基石,能使這條路變得更通順一點。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身邊也有不少人只追求結局而不講究過程的。就像在學習上,有些同學只看重成績,而根本不去體味在取得好成績所付出的汗水的過程,或是希望不勞而獲,或是一味沉浸在快樂之中,結果最後大多以失敗告終。所以,結局並不是最美的,為實現夢想而努力的過程才是最美的。假如我們在做一道計算題,如果直接照著答案寫上去,那只能是別人的答案,它並不屬於你,因為你從中一無所獲,沒有經過自己的大腦去運算,去思考過程,逐漸得出答案。也許當我們做一道很難的題目時,認真鑽研,仔細思考它的根源,再順藤摸瓜找到答案。這樣的結果會是令人欣喜的,因為我們付出了該得到滿足的汗水,收穫是不會讓付出落空的。

居里夫人是波蘭的女科學家,她由於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鐳而獲得了諾貝爾獎,這是在科學上多么至高無上的榮耀啊!可卻很少有人真正體會到她奮鬥過程的艱辛。這是她和她丈夫居里經過成千上萬次試驗用成千上萬個不知疲倦的日日夜夜換來的。但是,她視名利如糞土,她將獎金贈給科研事業和戰爭中的法國,而將那些獎章送給6歲的小女兒去當玩具。這是一種多么崇高的品德!她知道,她最終的目的不是那枚獎章而是享受過程。不僅僅是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名人,其實,我們的生活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第三篇:享受過程

火柴不會因熄滅而哭泣,因為它曾經燃燒過;雄鷹不會因折翼而沮喪,因為它曾經飛翔過;花朵不會因枯萎而傷感,因為它曾經綻放過······我們更不應該為了失敗而氣餒,因為生命的價值往往在於過程,而不在於結果。所以,享受過程才能領悟生命的意義。

享受過程才能看淡得失,獲得快樂。

居里夫人在獲得諾貝爾獎後,把獎章送給了女兒做玩具,她在乎的只是做實驗,探索真理過程的快樂遠比那枚獎章大得多!無獨有偶,20xx年悉尼奧運會上,俄羅斯跳水名將熊倪與金牌失之交臂,但他並沒有採取沮喪頹廢,反而面帶笑容,稱自己的每一次起跳都是一種享受,他很快樂。

熊倪失敗了,居里夫人成功了,但為什麼他們同樣那么快樂呢?原因就在於他們享受的是過程,把得失看得很輕,很輕。假如熊倪因失敗而沮喪,居里夫人因成功而滿足,他們還會快樂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是啊,人生之路總是布滿坎坷,但只要我們學會享受過程,那么,一切得與失,名與利,都只是過眼雲煙,這樣我們就能獲得快樂。

享受過程才能明確生命的意義,獲得最純真的滿足。

英國作家品特的父親是一個普通裁縫,但它不因自己地位與兒子的懸殊而感到自卑。他時常教育兒子:我因給別人做衣服而快樂,我生命的意義就在於做有益於別人的事。但是古代有一個國王,要他的車夫騎馬,馬跑過的地方就賜給他,但車夫不停地跑,企圖爭到更多的地方,結果累死在土地上。

品特的父親完全可以依靠品特生活,但他堅持自給自足的生活,幫助他人,享受做衣服的過程。對他而言,做衣服,是他生命的意義的全部。但是那位車夫呢?貪婪的心讓他不懂得滿足,敢問他在騎馬途中享受過周圍的風景嗎?不懂得享受,不懂得滿足,那么,他生命意義何在?

現在有許多學生高考失利就跳樓的,他們就是不會享受學習的過程,奮發讀書只是為了一紙文憑,一旦考試失利就跳樓,難道一次考試就把十二年來的寒窗苦讀全抹殺了嗎?結果帶給人們往往是一時的興奮或沮喪,而過程帶給的是最珍貴的體驗。作為青少年的我們應該享受讀書的過程,快樂的生活,因為生命在於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