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雪花山·石頭山周記

雪花山坐落在距離永濟市區十幾里的郊外。群峰雖非一望無際卻也綿延不絕,山上雖非佳木秀而繁陰卻也百木爭春,來到這裡雖無心曠神怡之感卻也頗為輕鬆。導遊說雪花山之所以為雪花山是因為山顛之上積雪長年不化,但是否真有積雪,我不得而知,倒是這裡的石雕給了我極大的震撼,讓我領略了民間藝術的偉大與不朽。

初到時,我睜開睡眼,映入眼帘的便是陡峭的石階,百十來頭石獅蹲坐其上。這石獅雖不勝宮闕門前的威武雄壯,體型健碩,卻是雕刻精巧,自有不怒而威之感。放好行李後,我便奔去細西欣賞那神態各異的石獅,小心登上石階,我用手指細細描畫著石獅的輪廓,這些石獅或喜,或怒,或面色凜冽,或臉色柔和,各有千秋,不曾重複。我驚嘆這石獅的數量之多,樣貌之繁,刻畫之精巧,不由得暗暗讚嘆工匠的心靈手巧。除了百餘尊石獅,還有為數極少的石猴,蟾蜍,個個生動逼真,令人嘆為觀止。

然而必起我往後的經歷,這百尊石像只算是小巫見大巫了。

吃完晚飯,我趁著半個多小時的空閒去山上走走。卻沒想到有了極其意外的收穫,我再次邂逅了石雕的驚艷。

我沿著鋪設好的混凝路一路向上,環顧四周,路邊每隔一米就有一米多高的石柱,石柱上蹲坐著各樣的石像:開懷咧嘴的商人模樣的小人兒,父背子的石像,還有模樣安詳的佛像。路兩旁還安放著各種石製品,在我的左手邊是刻畫著祥瑞之物與神仙官吏的石板,這些雕像,充滿了人們對幸福平安的期盼與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右手邊是各種石制的勞動工具,表明了淳樸人民對勞動的熱愛與讚美。越往上,還有《西遊記》中所描述的觀音菩薩與其他佛祖的坐檯,我不禁佩服人們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天色越發黯淡,我抬手看了看錶,發覺時間還早便繼續向前走去,卻不想眼前出現一座石棺,紅褐色模樣,棺底黑糊糊一片,我不自覺的心中發毛,“這莫非是埋葬過死人的”我不敢瞎想,快步朝山下走去。每走一步都感覺步履輕飄,恐懼的感覺縈繞心頭,揮散不去。

就這樣,結束了我的獨游。

登山時,所到之處,也全是有石頭鋪設而成的,我不禁想這山為何不命名“石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