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第一學期高二期中作文:成功源於快樂

作文材料】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40分)

上個世紀初,有一位猶太少年,他做夢都想成為帕格尼尼那樣的小提琴演奏家。

有一天,少年去請教一位老琴師。老琴師先讓他拉一支曲子。少年拉了一支,簡直破綻百出。老琴師問少年:“你為什麼喜歡拉小提琴?”少年說:“我想成功,我想成為帕格尼尼那樣偉大的小提琴演奏家。”老琴師又問:“你拉琴快樂嗎?”少年答:“我非常快樂。”老琴師把少年帶到自家的花園裡,對他說:“孩子,你非常快樂,這說明你已經成功了,又何必非要成為帕格尼尼那樣偉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不可?你看,世界上有兩種花,一種花能結果,一種花不能結果,不能結果的花更加美麗,比如玫瑰。”少年明白了,從此冷靜下來。雖仍然常拉小提琴,但不再受困於帕格尼尼夢想。 

這位少年就是日後名震天下的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審題分析】(純屬個人觀點,歡迎批評指正)

1.快樂就是成功。

2.靜心做事,也許就會有所成就。

3.以上兩者結合,保險係數較大。

其實,我並不同意材料所表現出來的傾向。少年既然以成為帕格尼尼為目標,就不可能把單純的拉琴作為快樂,只有成功才能帶來快樂。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悲傷,也沒有無緣無故的快樂。拉琴本身無所謂快樂,只有與人生目標或欲望聯繫起來才會有快樂不快樂的問題。少年也可以從拉琴中獲得快樂,前提是降低自己的欲望。很多人喜歡說: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這是有道理的,但前提仍然是降低欲望。如果欲望不降低,結果就比過程重要。何況我們大家判斷一個人是否成功,恐怕沒有人不看結果的。

當然,這似乎和材料所表現出來的傾向有了很大距離了,我必須尊重這種傾向,站在老琴師的立場上說話。

【下水作文】(非規定時間寫作)

成功源於快樂

如果以成為帕格尼尼那樣的小提琴家為成功的標誌,那么一旦未能如願,就會有挫折感,就會認為人生是失敗的。其實,真正能夠做出傑出成就的人永遠都是少數,但這並不意味著平凡人的生活就沒有意義。只要我們感覺是快樂的,我們就是一個成功者;當我們認為自己是成功者的時候,我們就會靜下心來,認真做事,沒準兒我們就能做出傑出的成就呢。

陶淵明曾在仕途苦苦追求,但他最終明白了那裡不是他精神的歸宿,毅然回歸田園,醉心於“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生活,在“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的自由環境中,享受“此中有真意”的快樂。一不小心,便成了青史留名的田園詩人。假如他眼裡只盯著官場,還能忍受“息交”“絕游”的寂寞嗎?

愛迪生潛心鑽研電燈材料,失敗了五萬次。換上一般人,早就敗下陣來。但愛迪生始終把研究本身當做樂趣,而對失敗淡然處之:“它至少可以告訴別人這五萬種方法是行不通的。”假如他把完成這項發明作為自己成功的標誌,他能忍受上萬次失敗的折磨嗎?

李素麗自幼喜歡朗讀,原來是想當一名播音員的,但命運卻選擇她作了北京公車的售票員。她沒有自怨自艾,也沒有怨天尤人,十幾年如一日,始終微笑服務,感動了無數乘客。假如她把沒有實現自己的願望作為失敗,還能堆起笑容並保持十幾年嗎?

做本身就有意義,就有樂趣。只可惜現實生活中,我們許多人太在乎名利了:學生學習只想著考大學,官員做官只想著謀取私利,商人經商只想著快速致富。有多少人能夠靜下心來,做那些讓自己快樂的事?把有身份、有地位、有財富作為成功的標誌,就會不擇手段去獲取身份、地位和財富,一旦不能實現,或鬱鬱寡歡,萎靡不振;或東窗事發,鋃鐺入獄;或精神崩潰,自殘自盡。何樂之有?

有傑出成就的人永遠是少數,多數人注定只能做平凡的人。如果平凡就是失敗,那多數人就都是失敗者,多數人的人生就沒有價值。其實,追求成功不就是追求快樂嗎?只要我們現在是快樂的,我們就是成功者。心底無私天地寬,當我們沒有了功利之心,遠離了浮躁,我們就可能做出意想不到的成就,愛因斯坦的經歷也許可以證明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