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捕捉理性的靈光

求知的瞳孔中蘊含希望的色彩,黑色的沃土中注滿流連。我站在雨季的邊上,綿亘國中的三年,即將踏入高中,踏入社會。到底是該憑藉直覺和感情親疏去認知這個紛繁的世界,還是邏輯分析,理性判斷,助長理性的羽翼?我願意讓生命噴薄,把羽翼淬火,去捕捉理性的靈光。

但是,我們幼稚的心能夠排除感情的絞絆和愛的糾紛嗎?於是我獨自躺在那一方蘆葦 地里去傾聽先人的諄諄教誨———孔夫子一襲長袍,沿路呼出“理性至上”;諸葛斬馬謖,忍痛割愛,那是諾言,是軍紀,是理性。海明威獨守大海般的憂傷,梵谷獨具向日葵般的孤單,冉?阿讓受折磨一生,最終顧全大局,為保全機密殺死情人。

我們澄清的眼睛裡無法寫滿滄桑與事變,不經一事,不長一智。為了後師之鑑,我們從古典、實錄、現實中,可以有所感悟,尋求方向。從司湯達的《紅與黑》,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妮娜》,我觸及到了主人公在感情上和倫理上,理性的矛盾和揪心的苦惱。從中可以折射出現實生活的影子,貪污犯不是一上任就徇私枉法的,殺人放火者也許是執著於對某個親人的不平或保護,同樣的一句話,兒子說出來就是聰明,鄰居說就也許是想要犯罪。人就是這么一種奇怪的動物,但是我們應該看準方向,學著成熟,試著長大,流年似水,不應該只將淚光鐫刻;風雨如晦,總應該把羽翼淬火。

如果不是理性,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操,姜樹椿會重新走上手術台?葉欣會成為又一個南丁格爾節的持燈護士?何大一會放棄“愛滋病雞尾酒療法”的研究,不遠千里治非典?感情是枝葉,是潤滑劑,感情的親疏遠近不會影響我們對事物正確的認識,理性永遠是主幹和主流。

寵辱偕忘,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邊雲捲雲舒。眺望金色的夕陽,勇敢捕捉理性的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