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關於信仰的作文:安貧樂道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題記

曾幾何時,總是捧著一本古詩詞,細細品味古人雖身處困境,卻擁有豁達、開朗的品質。是怎樣的品質讓他們不追求名利,不為富貴而折腰?我想也許是他們追求安貧樂道的心。

安貧樂道也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道德準則,它指安於貧窮的境遇,樂於奉行自己信仰的道德準則。從古代到現代,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不乏具備這種品質的人。

陶潛,號稱“五柳先生”,在現實和理想的矛盾下,毅然地辭去官職,歸隱田園。他扛起鋤頭,在田地里忙碌。有時引壺觴以自酌,有時眄庭柯以怡顏,有時倚南窗以寄傲,又有時矯首而遐觀。雖然生活潦倒淒苦,但卻不忘記自己的志向,在安逸的田園生活中度過自己的餘生。

杜甫,眼見自己的茅屋為秋風所破,立即提筆寫下“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詩句。這又是怎樣的心境,能夠安於自己貧苦難堪的生活,寫下這千古名句?這難道不是安貧樂道的真實寫照嗎?

因提取鐳而聞名於世界,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居里夫人。上天賦予了她驚艷的美貌,她本可以趁著年輕貌美如現代女孩吃青春飯那樣,在欽羨和禮讚中活個輕快,活個愉快。在大學裡無數的追求者對她投懷送抱,但她對這種熱鬧不屑一顧。她寧願在煙燻火燎的舊木棚里攪拌著鍋里的殘渣,她的衣裙上,雙手上留下了酸鹼的點點燒痕。她的美麗容顏正一點點地被鐳射線侵蝕,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隱退,她逐漸變得眼花耳鳴,蒼白無力。但心無旁騖,懸樑刺股,臥薪嘗膽的進取精神促使她這么做,理想讓她甘願讓酸鹼啃蝕她柔美的雙手。從此美麗端莊的形象印入了人們的腦海,她安貧樂道的品質永遠印刻在了人們的心中。

希望現代人能夠向偉大的聖人學習,以理想為重,條件為次。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安於自己的生活,不放棄自己的原則,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

教師評語

安於貧窮的境遇,樂於奉行自己信仰的道德準則,這就是安貧樂道,這又何嘗不是為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而不拋棄、不放棄自己的原則?作者用她優美而凝練的語言,用她富有哲理性的話語,加以典型的事例,再次告訴我們要樂于堅守自己的信仰,更要努力成就自己的夢想。

指導教師:高照金

本文作者: 張田(公眾號:北京文鑫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