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年味高中作文

年味,並不是物質的豐盛,而應該是文化的豐盛。濃濃的年味,其實是被咱們自己的無知所消解的。它緣於咱們對自己的文化及其價值的無知,對人的精神生活需求的無知。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了我心中的年味高中作文,希望對你有所借鑑作用喲。

篇一:記憶中的年味

春節是人們最隆重的節日。臨近年關,遠在異鄉打工和上學的鄉里人經歷“春運“的重重考驗,回到家鄉,與家人團聚、共慶新年。快要過年了,人們緊鑼密鼓地籌辦年貨。大年三十晚上,各家各戶桌上都擺滿了香噴噴的年夜飯。飯桌上,家人有說有笑,嘮嘮家常,合計合計來年的打算,一起看看春晚,節日的氣氛變得更濃了。飯後,老人、大人和孩子一起守歲,祈求新年更加美好。大年初一,家家戶戶張貼春聯、放鞭炮,歡渡春節。人們見面個個面帶笑容、互說吉祥話。小孩到本家近房(同一家族的人)去拜年,想多攢些壓歲錢。整個鄉村處在熱烈的喜慶之中。

特別在大年前後,小鎮上的集會便成了名副其實的“相親會”。平時在外忙於打工的青年男女,恰好利用春節回家的這次機會解決了婚姻大事,也好滿足家裡老人的心愿。媒人約好地點,邀來男女雙方見面。媒人幫著搭橋牽線,忙著撮合。雙方的家人也都幫著仔細地打量。街上熱鬧的相親場面,成了鄉村過年風味獨特的景象。

然而,在人們的印象中,“年味”似乎淡了許多。尤其是與近幾年相比,人們更加懷念過去的春節。雖然過去的物質生活比不上現在,但是“過大年”遠不是吃吃喝喝那么簡單。吃喝只是物質匱乏年代給人們留過的心理暗示,本身並不是過年的重要內容。主要原因應該是人們對於傳統文化的缺失。大多數春聯由原先的家人手寫變為了街市上的印刷,人們已不能體會到裁紅紙、寫毛筆字、讀春聯的快樂了。人們過去之間的走親訪友也變為了呆在家中看電視或上網······於是人與人之間似乎多了層隔閡。

風俗正在簡化,人情也日漸淡薄。原因就在與人們在追求更高物質生活時,卻忘記了生育咱們的“傳統的文化”,令人擔憂的是,無論鄉村還是城市,這種趨勢還在上升。難道以後人們只能在記憶中追尋那種“年味“了嗎?

篇二:高中我眼中的年味作文

新年,小區的臘梅早早開花了,似乎在告訴人們20xx年的除夕就快到了,可住在城廂鎮,我卻沒有感到一絲絲過年的味道,直到那天奶奶叫咱們回老家過冬至節,我才感受到那濃濃的新年快到的味道。

一進到老家的院子裡,滿眼都是奶奶為過年準備的醃的、醬的東西。醬雞、醬鴨、醃豬腿,它們被整整齊齊地掛在竹竿上,還有那一根根都累彎了的鐵絲箍,分量之重可見一斑了。走進客廳,桌子上推滿了白花花的年糕,猶如一座潔白的小山,奶奶說年糕有“年年高”的意思,吃了年糕就意味著新的一年裡你的生活和學習能夠一年比一年提高。聽了這話,我打算等會兒多吃點,讓我明年有更多的進步。

吃完中飯,我到村子裡走了一圈,哇,那家家掛在院子裡的年貨才真叫壯觀,這樣的氛圍,不禁讓我想起去年除夕的情景。那一天,是老家村子裡人們最忙碌也最愉快的日子。天還沒亮,村子裡就熱鬧起來,冬日的寒冷根本抵擋不住人們暖和而喜慶的心情,尤其是貼上春聯的村子更是增色不少。

可是,這些都不管咱們小孩的事,因為最讓咱們小孩開心的便是那“呯呯”作響的鞭炮了。到了除夕的晚上,咱們幾個匆匆地吃完年夜飯,就一手拿著十幾個鞭炮跑出了大門,外面的天空早已是五彩繽紛,一顆顆五顏六色的禮花飛升降落,在空中綻放,時而如花朵盛開,時而如天女散花,時而忽明忽暗,把黑夜照得如同白晝,在夜幕中嵌上一朵朵的鮮花,整個世界充滿了歡聲笑語。

咱們在屋前跑來跑去,變著花樣放鞭炮,一會兒把鞭炮放進竹筒里,聽著鞭炮“呯”的一聲悶響,咱們開心極了;一會兒又把鞭炮扔進水池裡,“嘭”,隨著鞭炮爆炸,水花濺得很高很高,如噴泉般的。哎,真是哪裡有鞭炮哪裡就有咱們的身影!那樣的記憶太美好了,以至於眼前那一院院的年貨就讓我對今年的除夕充滿了急切的盼望。我想:去年的除夕是如此美好,今年的除夕也該如此迷人吧,或者更勝一籌!在老家這濃濃的年味里,我期待著,盼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