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兒高中作文

除夕這一天對人們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一天人們準備辭舊迎新,吃團圓飯,大家看看下面的年味兒高中作文吧!

年味兒高中作文1

城裡人永遠享受著便利,過年過節也一樣,或去超市里採購些袋裝盒裝的速成食品,或舉家到大酒店聚一聚,或乾脆藉機瀟灑地跟著旅行團外出旅遊。鄉間就不同了,特重視過節過年,就像春天播種插秧、夏天灌水施肥、秋天收割打場一樣,每一樁每一件都做得非常認真,非常仔細。

鄉間的“新年”來得特別早。進入臘月天,外出務工的人們便計畫著返回家鄉,接著便陸陸續續地拎著大包小包,帶著老婆孩子,趕了火車,搭了汽車,匆匆忙忙行走在鄉間的道路上。帶著切切的思念,帶著殷殷的期盼,也帶著一年收穫的喜悅,他們要與家裡的老人孩子、十里八鄉的親朋相見,享受著濃濃的親情。年味兒洋溢在那聲聲的笑語中,在那緊緊的擁抱中……

鄉間的“新年”過得特積極。臘月才過一半,集市便日漸熱鬧起來,一大早就攢動著人頭,大姑娘、小媳婦們一撥一撥地擠在肉攤前、百貨店裡,買幾條魚,提一箱酒,置幾套新衣,扛一台電暖氣……每個人的手都不閒著。平時難得展開老臉的李嬸、劉三姑見了面也笑靨如花:“哎呀,俺家臭小子回來了,帶著個漂亮媳婦,還抱著個大胖小子呢!”“恭喜,恭喜啊!俺家老大就愛瞎作弄,買個什麼車,這不,一小家子開車回來過年了!”……集市的熱鬧一直延伸到鄉下,家家的門前都掛出大嘟嚕大嘟嚕的臘物,鵝呀,雞呀,魚呀,臘腸呀,簡直成了又一個農貿市場。

鄉間的“新年”過得特殷實。從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開始,家家就準備操辦大年了,女人們把買來的吃物分類存放,殺兩隻雞,宰兩條魚,炸些圓子豆腐泡。過年的前一天,就更忙活了,所有的臘物都要提前煮熟,灶台前瀰漫著騰騰的熱氣,散發著濃濃的香味,這家的與那家的混在一起,在整個的鄉野里飄溢著。

鄉間的“新年”過得特喜慶。年夜飯擺上桌,家中老人點燃香燭,外面的鞭炮“噼里啪啦”地響個不停,一家人圍桌而坐,燭光映照著一張張開心的臉。你敬我一杯白酒,我敬你一杯果汁,你祝我“萬事如意”,我祝你“新年發財”,其樂融融,好不熱鬧!

年夜飯後,大人們圍火而坐,敘家常,談打算,暢想未來,看看春晚節目;孩子們更是樂開了懷,放一陣煙花,玩一會“地老鼠”,又嘴裡銜著糖果,給大人磕頭辭歲,當然小腦袋裡打著小算盤——得到大人的壓歲錢。大大的紅包到手了,一個個臉上樂開了花,給大人們唱歌,逗大人們一陣一陣地笑……

鄉間的“新年”意味深長,它銜接著收穫與夢想,醞釀著來年更幸福的團聚,更濃更濃的年味兒。

年味兒高中作文2

清晨,天剛剛晌亮,我也正趴在被窩裡,流著口水和周公約會。一串響亮的爆竹聲打破了村子裡的沉靜,為年的到來拉開了序幕。不一會兒,爆竹聲越來越密集越來越響亮,而我也終於被吵醒,擦擦口水,打著哈欠,抻個懶腰來迎接新年的到來。向窗外望去,滿地的白雪上鋪著火紅的爆竹碎屑,仿佛春日裡大地上開的串串鮮紅的杜鵑,把這隆冬也打造的鮮活閃亮,或許這就是過年所特有的”年味兒“吧。

我總以為只有到過北方過年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年味兒。不說別的,單是這顏色上就比別的地方正宗。不知是不是天公也想一覽這北國風光,在東北,過年前通常會下幾場雪。於是在除夕這一天,白雪覆蓋著整片大地、屋頂。所以與其他地方的雜色不同,北方過年的底色是絕對純淨的白色。這時,不知道從哪家開始,整個村子都開始披紅掛彩,通紅的大燈籠,閃亮的小彩燈,燙金的紅春聯,映著白雪。不知這北方的人們是否學過時裝設計,怎就知道紅色和白色是最流行的搭配,怎就將大地打造的如此俏麗多姿?

這北方的年味兒還要數那最樸實最實惠的菜品――殺豬菜。每到過年,農村的家家戶戶都要殺上一頭豬,家裡不養豬的或家庭條件不好的就買上幾腳豬肉。這農村自家養的豬,肉就特別的香。媽媽切下一塊連肥代瘦放到鍋里和自家醃的酸菜一起燉,那香味瀰漫整間廚房。這時候,在院子嬉戲瘋跑,凍得的瑟的孩子們就會乖乖回屋向媽媽討一碗酸菜湯,也不顧燙就幾口喝下去,暖和了一陣後就又到外面放鞭炮去了。這殺豬菜也就成了北方孩子們內心最溫暖的牽掛。

我想,這北方的年夜飯最值得一說的也就是酒。這北方人喝酒那是最豪爽痛快的。無論是原來的一斤散白,還是後來瓶裝的豐谷、稻香村,北方人都能暢快痛飲。喝著滾燙的白酒吃著精緻的小餃子,這樣的年夜飯才有年味兒,才像是北方人過年。

我是地地道道的東北人,自出生起這17個年都是在北方過的。家鄉的年過得年味兒濃濃,過得我心頭火熱。我相信以後不論在哪,不論春運多可怕,我都會――回家過年。

年味兒高中作文3

小時候的我最喜歡的節日就是春節,最愛看的節目就是春節聯歡晚會。對於我來說,沒有什麼比這過年七天更樂呵的了:貼春聯,掛福字,包餃子,放鞭炮,一個個忙得不亦悅乎。

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漸漸對春節失去了興趣,人們都在忙,親戚們根本沒有時間聚在一起。春聯依舊貼,紅燈照樣掛,鞭炮仍然放,可是總覺得春節不是這么回事,總覺得春節真的是越來越沒有意思,越來越沒有年味。

我經常想:“如果這樣下去,那么再過幾年,人們也許就要忘記春節這千年節日的習俗了?忘記了春節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真正的味道了?”

不過,今年的除夕夜徹底改變了我的想法。

今天大年三十,我一大早就和父母去姥姥家,我的親人都聚到了那裡。大家一起貼春聯,掛福字,忙碌中隱隱透著一股年味。

中午,大家都聚到一起吃飯,大家暢談這一年裡的趣事和收穫。共同暢想美好的未來。大家一個個敞開心胸,開懷大笑,所有的矛盾都在笑聲中化解了。這時還有人在樓下放了一串象徵辟邪的鞭炮。我從飯的香味中感到了一股濃濃的年味。

下午,大家高興地架起麻將桌,玩起了麻將。輸錢贏錢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情。大家一邊玩著麻將,一邊談論。我們小孩打開電視,所有的節目都和過年有關,越發讓我感到了濃重的年味。

晚上,我們全家坐在電視機前看春節聯歡晚會。時不時響起一陣陣笑聲,大家笑的前仰後合。趁著過年的鐘聲還沒有到來,我們下樓去放鞭炮,樓下也有人在放鞭炮,我們的和別人的鞭炮在空中交繪出一幅美麗的圖畫。從鞭炮的火藥味中我嗅出一股濃厚的年味。

最令人激動的時刻來了!離新年的鐘聲只有10秒了!9-8-7-6-5-4-3-2-1!大家互相拜年,給親友發簡訊,打電話祝福,一家老小其樂融融。

我很高興,因為由此可以看出,人們並沒有摒棄千年的傳統,依然可以感覺到過年的“年味”,那就是一家老小的團團圓圓。

年味兒高中作文4

由於國外的節日不斷的流入我國,造成了我國人民崇尚了“洋節日”,中國春節過年的年味也淡了。

但是我覺得中國的春節一年比一年更熱鬧。

2月28日,我們家買了許多的菜餚,知道我家要幹嘛嘛——我家呀過年了。今天我們準備吃年夜飯了,但是吃年夜飯之前我們先要祭祖,來總結去年的收穫和需要進步的方面,保佑我們在今年能快快樂樂,學業有成。當新春的爆竹聲響起時的那一剎那,我們從去年邁入了新年第一天,真真正正的感受到了新年的氣息,正如朱自清所說的“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拜神之後就開始吃年夜飯了:因為這點我反倒覺得春節的年味還未淡,反而我很期待。我們大家一起吃年夜飯,要不是春節,我們一家人還很少一起吃呢,每天都吃的“散散”的。我們吃好了爺爺奶奶吃。但是今天。一直阻擋著我們的薄膜破了,城牆到了,一家人說說笑笑,其樂融融的樣子,這一切都是我所希望看見的。

當爺爺把大大的紅包塞給我時,我既開心又興奮,我長大一歲了。

新年不正是因為能夠懂事一點,長大一點才如此熱鬧。當你與你的家人分享著長大的祝福時,你會覺得長大不好?過年不好?

春節年味淡了嗎?讓我告訴你吧,年味沒有淡。

年味兒高中作文5

年味兒淡了恐怕是許多人過年時的感覺。不必說有著傳統過年記憶的老人們,連才上國小的小表弟,都一臉無聊地說,過年就剩了兩件事有意思,放鞭炮和壓歲錢。看來,年味兒還真是淡了。

有人說,過年最大的主題是團圓,這話沒錯。春節期間,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個團圓飯,喝杯團圓酒,談談工作的事情,聊聊生活的煩惱,體會著家的溫馨,親情的溫暖,一種幸福感油然而生。但春節畢竟是春節,如果僅此而已的話,和一般的節假日也就沒啥區別了。過年,要過出年味兒來才好。

年是一種民俗,一種文化,它是幾千年民族文化傳統的積澱。爺爺說,以前過年,那可是有一整套的習俗,一進臘月,各家就開始忙活起來,初八吃臘八粥,二十三過小年,準備果品送灶王爺“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二十四掃塵日,全家大掃除,還要在床腳點燈,驅鬼辟邪。年三十,講究就更多了,貼鬥神,貼年畫,貼窗花,祭祖宗,祭天地,祭神靈,一直到正月十五過完元宵節,鬧完花燈,年才算過完。

眼下的生活,那些傳統習俗似乎已經成了遙遠的回憶,帶點年味兒的活動似乎只剩下了貼個春聯,放放鞭炮,看看春晚,真正的年味兒好像只有跟著旅遊團到遙遠封閉的鄉村才能看得到。

過年是一種文化,年味兒需要載體。當以前只有在過年才能吃到的年貨現在每天在超市里都堆積如山的時候,我們更需要文化層面的年、民俗意義的年。迎來送往、喝酒聚會的間隙,可以去聽聽家鄉戲,看看大秧歌;興之所至,也可以拿出毛筆來試著寫幾副春聯,跟老人們學學剪紙,或者什麼都不做,只是坐在火爐旁聽爺爺講“過去的故事”,你也可以感覺到年味兒正一點點地從老人臉上的皺紋里,從噼啪作響的灶火中滲透出來,洋溢在你的周圍——那就是過年的感覺。

年味兒高中作文6

本來,在記憶中春節是這樣的。

老屋裡很是熱鬧,儘管沒有各種霓虹燈點綴,但足夠多的福字也是令老屋喜氣洋洋。門前的竹竿掛滿了鞭炮,孩子們在井口旁邊玩耍。到了除夕上午,各路宗親便從外地,從城裡趕回來參加祭祖,沒有禮炮,沒有奏樂,只為了團聚。在我記憶中除夕或者過年的八九點鐘,便會有各種雜技表演,但也許這只是我記得的很小一部分,其它都但淡忘了。

如今的我已然將要成人,我眼前所看到的已經不一樣了。祭祖的人看不出比以往多,但他們神色匆匆,點燃香燭,長者引領晚輩三鞠躬,少了些紙錢,放了鞭炮,於是便走了,不復以往之香火裊繞,人聲鼎沸。

除夕夜,人是團圓了,但吃完了團圓飯,人們便各自活動,大人們打撲克,孩子們奔向網路,以往家人圍坐看春晚的日子不復存在。大年初一,傳統上是要一起床就去拜年的,但是本該如此的我還是像機械般起床,過我的學習生活。我不禁在想:是年味淡了,還是我長大了?

或許年味根本沒有淡,因為除了我看到的祭祖的簡化、焰火的漸少,還有我看到的各種新奇的過年方式。人們開始習慣了過年旅遊、過年學習、過年運動,牌桌上的人是越來越少了,電視前的人也是越來越少了。從此來看,年味真的沒有淡。我當初下結論說年味淡了,也許是我一時寂寞看到了片影便妄下結論。

的確,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的年齡是大了不少。我已不如兒時天真,當時的我可以拿著鞭炮於各家各戶間串門,在想點燃的時候點燃。現在的我如果這么做卻一定被說幼稚。的確,我必須為這長大作出犧牲。但是如果僅從年齡上看我是長大了,如今我是高中生,壓力令我身不由己,我無力去管得了傳統這些東西。相對於長期漂泊在外的遊子,我也難體會其萬里歸家只為一聚的艱辛,我沒有像他們一樣的閱歷,從心底認識到家的溫暖,那么我其實是還沒有長大的孩子,我只能在團圓之時感受到過年的溫暖,卻沒有為之付出辛酸。

我一直有感於各種傳統的變遷,但也不像老人般懷古傷今似的,過年對於我來說,我認識到的是傳承的力量,是華夏民族千百年來維繫團結的力量,這是我無法否定的。僅僅從我的微薄閱歷來看,年味沒有淡,是我沒有真正長大。

年味兒高中作文7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途蘇,又逢佳節,本應該另人興奮無法入眠的除夕夜,我卻懷揣著一顆平靜的心在網上聊著天。什麼過年?什麼除夕夜?還不跟每周六一樣,吃完飯上網聊天,我印象中的歡慶場景去了哪裡?那濃濃的年味呢?

在農村外婆家,剛入冬就開始準備年貨——醃製品,灌香腸,醃豬肉,醃鹹魚,醃菜。當肥肉在滷水中泡過掛在屋外晾曬,不需幾天,一塊塊油晃晃的肉就開始不停地往下滴油,豬油裹著豬肉,就像冰糖葫蘆,冰糖裹著山楂,嗯!

的確很誘人。把肉注入豬腸里掛在屋外,不需幾天,也會滴起油來,把魚用鹽抹好一樣掛在屋外晾曬,而醃菜卻是將菜放入水缸中壓上一塊大石頭擺上一兩個月的,用來炒肉絲,也很好吃,漸漸地家裡的吃的東西越來越多,炒花生,炒板栗,炒瓜子,聽老一輩人說吃瓜子會變美。

吃瓜子,吃瓜子,吃出一張瓜子臉,於是我拚命吃,真希望再長美一些,這致使我的門牙成了瓜子牙,哎,當時少吃點就好了。過年,我們猴孩子就喜歡玩擦炮,取出擦炮,往火柴盒上一擦,摩擦處立刻噴出半寸多長的火焰,接著冒出一縷煙,再掄起手臂向前一扔“叭”一聲響,瞧這架勢,好象在跟扔手榴彈似的。過小年一家子聚一聚,年貨準備也差不多了,青菜,大白菜,蘿蔔,山芋,羊肉,牛肉以及一些醃製品。最開心的還是小孩子,熱烘烘地擠成一團說什麼吃的,玩的,到了灶王日,要在灶台上貼上灶王像,嘴裡貼上一塊冰糖,這樣,灶王就不會向玉帝說我們家壞話了。

年三十,往往最忙碌,貼春聯,收拾屋子,穿新衣,掛壽星像,搭供桌,做供品,包餃子還分素和肉,包湯圓,貼春聯用的不是膠水,而是用麵粉和水,再放鍋上加熱半成熟,粘乎乎的倒是挺好用的,三十晚上,吃過年夜飯,直到午夜才睡,一家子聊聊一年的見聞,小孩子在院裡放了一會煙花不太久就睡了,當午夜的鐘聲撞開新年的新門,年就這樣過了。正月初一一早起床吃顆糖向家長問新年好,這一天不用刀,吃素餃子,直到大年初二才能開刀吃肉。那些記憶總是很美好,尤其是三十那夜不絕的鞭炮聲,年味真的好濃。

漸漸地,回外婆家次數越來越少了,只能留在家裡過年,稀薄的年味,讓我無法察覺這就是過年,正月前一個禮拜才準備年貨,不談小年與灶王日,買的年貨很方便,買的年貨各種各樣,豐富無比,有許多“溫室”菜,可我總覺得年味很淡,這哪裡是過年,真像是過星期六,心裡頭對年味的感覺越來越淡,竟忘乎了真正的年味,年味淡了,在我心底的年味真的淡了。

今年,又去了外婆家,大雪擋路,直到年三十才到達,一張張歷經風雨磨礪的笑容順著皺紋蔓延一年的辛勞,伴隨著做年貨的小調,流失,一年的不悅,在新年的鞭炮聲中消散,這濃濃的年味不正是因為快樂與滿足而帶來的嗎?

我心裡的那份忽濃忽淡的年味兒不正是因為我心中有太多的不滿嗎?放下太多的包袱,又變得開心起來,久違的年味又回到了我的心裡,只要每天都很開心,每一天都可以過年,那年味時淡時濃,過年只要滿意,真心付出的就好。

年味兒高中作文8

我一直在思索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在中國,春節是最隆重的節日,是中國人最喜歡的節日呢?後來,想了很久,我終於想明白了,人們看重的是春節的這種氛圍,團圓的氛圍,熱鬧的氛圍,好玩的氛圍。大家都辛苦了一年,好不容易聚到一起,一家人在一起聊聊天,吃個團圓飯,看看春節聯歡晚會,談談工作,談談學習,談談家庭,小孩子穿上嶄新的衣服,去放鞭炮,點菸花,給長輩們拜年賺壓歲錢。傳說除夕夜有叫“新年”的怪獸,許多人還會整夜不睡,這種習俗叫做守歲。過年的時候,人們總有一種溫馨幸福的感覺。

過年固然好,可是,春節又將至,大街小巷張燈結彩,我卻發現,近年來年味兒越來越淡了。似乎過年能讓我們高興高興的,就只剩下穿穿新衣服,賺點壓歲錢了。春節不再是令人人都欣喜若狂的節日,成了給幼年的小孩子們樂一樂,玩一玩的日子。

過年領著5歲的表弟去玩,走在街上,他東瞅瞅,西看看,好像什麼都是很新鮮的樣子,一會兒要去買氫氣球,一會兒又要去遊樂場玩,還有廣場許多小吃也令小傢伙垂涎三尺,吵著嚷著要買這買那。玩一次鏇轉木馬能讓他高興很長時間,買一盒炮來放,能把他嚇得躲在我身後不敢露面。看到廣場有漂亮的花燈,拉著我的手就往廣場跑,要去看花燈。叔叔給了他二十元錢零花,他激動得一蹦三尺高,喊著:“耶,爸爸給我錢了,我有錢了。我們去買好吃的!

可是,相比之下,我這個姐姐就顯然成了個陪玩人士。對我來說,氫氣球已經不再是我可以玩的東西,去遊樂場也只是高興一小會兒而已,廣場的小吃都吃的膩了。陪著表弟去玩鏇轉木馬,看到都是一群小孩子,似乎鏇轉木馬也只是童年時代美好的夢了,去看花燈,花燈也只能圖個漂亮,去放炮,放炮不過是噼里啪啦響幾聲罷了。至於表弟對二十元零花錢的熱情,我就更是沒有了,表弟才5歲,沒人一次性給過比這二十塊更多的零花錢了,可是對我來說,這二十元零花就很普通了。表弟喜歡的東西,對我都沒有了吸引力,而對於過年來說,我也沒有了從前的那股熱乎勁兒。

眼下也正是過年時,與以前的過年相比,雖然現在過年物質生活更豐富了,但精神文化卻總是像缺少了些什麼,似乎那些年的過年更熱鬧,更開心一些,我們似乎更懷念以前的年味兒。以前過年時,總是盼著年關時候能和爸爸媽媽一起貼對子貼福字,能全家人一起掃屋子,能架起年貨來準備點年貨,總是盼望著三十晚上能看春晚,能一晚不睡覺守歲,能放包餃子吃餃子,總是盼望著大年初一能和爸爸媽媽領壓歲錢花,能穿漂漂亮亮的新衣服,能放鞭炮放煙花。那些年,身為小孩子的我們聽到鞭炮聲會亂蹦亂跳,穿著新衣服在鏡子前照了又照,拿著爺爺奶奶給的壓歲錢捨不得花,最後還是都給了老爸老媽,等到別人家放完炮就跑過去,看看有沒有剩餘的小炮再撿回來自己放,午飯時看著桌上許多好吃的,流著口水卻又捨不得吃,因為一年也難得改善這么幾回一伙食,生怕吃完了明天吃不上這些好吃的了,過年的時候爸媽總會領著我們一家到攝影館照許多相片,我總是擺出各種姿勢來顯擺,媽媽總說我愛臭美。可是到了如今,物質生活好了,即使在平常爸媽也會給買很多漂亮的衣服,親友也會給足夠的零花錢,老虎炮要多少有多少,文娛節目天天有,好吃的隨處可見,最不缺的就是食物,而家家都有數位照相機,想什麼時候拍照就什麼時候拍照。所以,有了物質生活的豐富,人們就把精神文化給忽略了,過年的程式刪減了一道又一道,過年的氛圍也少了一層又一層。

過年也是一種文化,在如今這種精神文化短缺的時候,或許,追求民俗,一家人圍在一個大火爐前講講各自的故事,參加參加各地的風俗活動,也能找到一些年的感覺……我思索著,那份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氛圍何時能重新出現在年關呢,那份我懷念的年味兒,那種特殊的精神文化……

年味兒高中作文9

春節,真是一個美妙的辭彙。既可以放假,又可以收壓歲錢,真是好事成雙。可是最近網上老是抱怨沒了年味,但因為本人的錢包有些體力不支,所以也懶得糾結年味這個問題。為了給錢包補充能量,只好靠一些“非法”手段謀取暴利了(別怪我下手太狠了),

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上網大量瀏覽了一些小手法,,學了一招,拿幾張一塊的試了一個晚上,可以說萬事具備,只欠東風了。為了孔方兄我認了,我拼了;為了錢包,我認了;為了小康生活,我爆發了。當老爸看見我抽風的樣子時,十分淡定地說:“女兒,不早了洗洗睡吧!”

我卻滿臉鬥志的說“爸,我要發達了。”便十分開心地跑回房間,老爸和老媽對視了一下,說“最近孩子都怎么了?”就一起回房間了。

初一,哥哥先給我壓歲錢,我心想:讓你平時欺負我,我一定連本帶利要回來。於是我在數錢時設下了一個陷阱,故意把一張錢塞回去,本來是五百,再一數就變成了四百了。數完後,我陰聲陰氣地說:“怎么就四百啊?四很不吉利的。”哥哥說:“不對啊,我明明數的是五百啊!”

於是我把錢折成扇子狀遮住下部分,十分心虛的說:“你看,明明就是四百,國小數學都不過關,再說四真的很不吉利的。”哥哥無奈的說:“你到底要怎樣?”我個個字都咬著說:“一千吧!”

哥哥向後跳一步說:“你打劫啊?”

“沒關係,可以打六折的。”我滿臉正義的說。哥哥鬆了一口氣,又拿出兩百給我。我十分開心的說:“哥,新年快樂。”就拿著錢塞進了錢包里。看著哥哥的錢包扁扁的,,我的錢包鼓鼓的,就明白了我的小康社會在向我款款走來,不禁心生感嘆:春天真的要來了。

年,春節,壓歲錢,都是那么美好,或許壓歲錢不在多少,而在於生活情趣,或許我的小計倆已經被看穿了,但為了大家開心,或許那一兩百塊錢就不那么重要了。因此過年的年味兒,也就是人情味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