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假期複雜的寫事記敘文範文

客觀來講,高中記敘文寫作現狀不盡如人意,一方面,老師在教學中不太重視,另一方面,學生在記敘文寫作的水平也不是很高。原因有哪些呢?怎樣突破高中記敘文瓶頸?我想就這幾個問題來談談我的思考和幾點意見:

一、高中記敘文與國中記敘文的區別;

二、高中記敘文寫作教學存在的突出問題;

三、高中記敘文寫作的基本目標;

四、高中記敘文寫作教學的著力點;

五、高中記敘文寫作教學策略。

一、高中記敘文與國中記敘文的區別

雖然學生在國中學過記敘文,但是高中的記敘文與國中相比有很大不同,現在之所以學生到高中階段對記敘文不感興趣或者說寫不出高水平的記敘文,這與我們的記敘文寫作教學是有一定關係的,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拉開距離,要把這兩者拉開距離,我認為關鍵一點就是要深刻認識高中記敘文,那么他們的區別在哪裡呢,我認為有這樣幾點:

1.國中記敘文:國中記敘文:屬於簡單記敘文。簡單記敘文遵循“生活真實”,所記敘內容基本上是客觀生活的反應。

高中記敘文:複雜記敘文。要求的是“藝術真實”,除了客觀生活的記敘,還有主觀情感、理性批判和嫁接、想像、虛構的滲透。

2.國中的記敘文:重在要素的完整,如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等地交待,比如寫事,需要完整的表現事情的來龍去脈。

高中記敘文:有更多特寫鏡頭,片段敘述。比如寫人,幾個特寫,可以多角度凸顯人物某一特點,也可以立體的展現人物的多元個性。

3.國中記敘文:往往從一件事,一個生活場景去表現作者對生活的觀察和理解,常常把一件事從頭寫到尾。

高中記敘文:內容更豐富,表現生活的視野更開闊,情感更飽滿,思考更深入。

4.簡單記敘文:好比是長鏡頭,在連續的時空里相對完整地展現事件和人物。複雜記敘文:可以使用蒙太奇,打破事件發生的本來時空鏈條,通過時空的穿插,把多個時間、地點並不連貫的素材按照表達主題的需要靈活組織在一起,以此構成合乎邏輯的有節奏的完整的內容。

5.簡單記敘文:所記敘的內容客觀性更強,記敘內容多是作者直接的人生體驗,或親身經歷,或親眼所見親耳所聞。

複雜記敘文:偏重間接人生體驗,有更突強的主觀性,寫作中的自主意識和自我意識更加突出,作者在記敘中,常常把別人的轉述、自己的想像以及閱讀收穫帶入文章。

以上是從內容、構思這些角度來看兩者之間的區別。

從語言來看,簡單記敘文的語言重在清楚明白,複雜記敘文的語言用詞更富於變化句法迂迴靈活,表情達意更細膩,畫面感、場景感、代入感更強烈,語言的藝術性增強,想像空間更大。

所以,要突破高中記敘文的寫作瓶頸,提高高中記敘文的寫作效率,確實提高高中生記敘文寫作水平,關鍵是我們在教學當中要加深對高中記敘文的認識,只有我們加深了認識,才能更好地指導寫作教學。

二、高中記敘文寫作教學存在的突出問題

1.寫作知識陳舊,高中記敘文寫作知識的教學仍停留在靜態的文章學知識層面,具體的說停留在國中階段的要素知識階段,除了記敘六要素,倒敘、順敘、插敘,描寫等以外,其既沒有明顯高於國中的內容,也沒有新的突破,因而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帶來良好的教學效果。高中記敘文教學應該跳出國中狹義記敘文的範圍,滲透廣義記敘文的知識。廣義記敘文包括日記、遊記、參觀紀、回憶錄、傳記、年譜、大事記、生活隨筆以及年表、世系譜;還包括現代的訊息、通訊、報告文學、特寫、速寫等,文學作品中的散文也涵蓋在內,還包括敘事詩、虛構的小說等文學作品(張玉新等,20xx)。打破實用文與文學作品的隔膜,調動文學作品寫作知識為記敘文寫作注入活力,同時寫作知識的拓新必然會帶來寫作教學面貌的變化。

2.沒有抓住記敘文寫作的根本來教學。高中記敘文寫作困境也源於教學關注點只在寫作結果即寫出來的作文優劣上,沒有關注學生在寫作中最大的困難是什麼,最需要的指導是什麼,可以說是“結果的教學”而不是“過程的教學”。高中生寫記敘文最大的問題還不是“怎么寫”的問題,而是“寫什麼”的問題,學生在記敘文寫作中遇到的技巧問題是表面的問題,對物、人、事的情感、態度、認識才是深層的決定性問題,可是很多人認為那個情感、態度、認識不是作文教學的內容,因而遭到忽視。花大力氣解決表面問題,在根本問題上卻重視不夠,是捨本逐末的教學。

我們在寫作教學當中也有一個不好的傳統,總覺得寫作是學生感悟出來的,總覺得是學生去大量的練習以後,自己練出來的,而忽視了教師在寫作當中對學生所起到的應有的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

3.寫作教學被高考異化為文本製作,這在高中階段表現的更為明顯。在高考的束縛下,寫作教學淪為得分技巧教學,教學內容除了應試技巧就是滿分作文欣賞。寫作教學是應該幫助學生形成一些規律的認識,把對寫作規律的探求窄化為寫作技巧的灌輸,其實質是教學功利化的表現。高考指揮棒的陰影下記敘文寫作教學教的是如何寫題記,如何開頭,如何在每段段首點題,如何針對事件發議論,如何增加文采等等,因而,寫出來的記敘文沒有真情實感,是很難打動人的。

三、高中記敘文寫作的基本目標

當然不是說,高中的寫作中只有記敘文寫作,記敘文寫作是高中寫作中很重要的一方面,還有議論文教學,套用文教學甚至抒情文教學,我們強點前者,不是要忽視其他的寫作,我們也不是說高中記敘文寫作教學要達到一個像作家一樣很高的不可企及的目標。

高中記敘文寫作有幾個基本的目標,首先要達到這幾個基本的目標,然後再追求更高的目標。

1.記敘要素要清楚。人物、事件、地點、原因、結果等記敘要素雖然不需要每個都做交待,但是要有必要的交代,事件雖然不必寫的有頭有尾,交代來龍去脈,但要具體明白,事件的前後聯繫要清楚。

2.結構層次要清晰。時空轉換要遵循事理,合乎邏輯;事件的勾連重疊要分清主次,輕重分開;人物的出場也要妥當安排;景物選擇轉換有次序。分清主線副線,圍繞主線安排副線。

3.材料安排要清白。能夠依據表達的需要,選擇適宜的敘述材料。事件寫出它的典型性,人物要抓住個性特徵。對中心事件或最能突出中心的,詳細敘述;次要的,少寫或不寫。

這幾條是首先要把握的,或者說高中生這幾條是要過關的。這幾條過關之後,才能去追求更高的技巧。

四、高中記敘文寫作教學的著力點

在實際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有切身感受,現在的高中生寫作要么很幼稚,要么很虛假,要么內容沒有意義,沒有價值或者千篇一律,看不出對事件有什麼深刻的思考和獨到的認識,這背後是什麼原因?背後有一個情感的問題,有一個認識的問題。情感和認識上不來,我們又怎么希望學生寫出有真情實感的記敘文,更不能奢望寫出有思想含量的文章。

文章是作者生命的表現,不必開口閉口就拿“三皇”,“五帝”,“老子”,“孔子”說事,寫日常生活中經歷的事情,寫自己對生命的感悟,形成情感到認識到思想的循環。我想,這是我們高中記敘文寫作教學不能放棄的,也不可以放棄的目標。所以,我們首先要引導學生,要培育學生對生活的情感,對世界的情感,對大自然的情感,熱愛生活,熱愛人生,熱愛大自然,去關心他人,關注生活,有一顆悲憫的心,友愛的心,只有這樣,才能發現生活當中那些有意義的、有價值的、精彩的素材,慢慢地加深對生活和人生的認識,對世界的認識,對自我的認識,認識上來了,作文的思想就出來了,不用擔心枯燥了。

還有一個著力點,訓練學生的敘事能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平常要引導學生髮現有意義的值得寫的生活故事,引導學生寫好日札、隨筆、周記,幫助學生確立捕捉細節,探尋價值的有效途徑,隨機提升學生的認識水平和思想境界。黎錦熙先生提出“日扎優於作文”,作為教師,應及時捕捉學生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引起思索和爭議的事件,引導學生及時用筆來表達自己的見解。抓住機會,把學生的思維、認識水平向前推一小步,推一大步,長期這樣引導促進,那么學生就會慢慢進步。只要捕捉能力、認識水平提高了,然後再形成和養成一種用筆表達自己的情緒、見解、思考的習慣,那么就能寫出高質量的作文。

五、高中記敘文寫作教學策略

高中記敘文寫作教學的基本策略就是關注寫作的過程,寫作的思維,寫作的技巧。三個方面有時候很難區分,寫作的過程一定是有寫作思維參與的,寫作思維表現為寫作過程,寫作的思維有時候也表現為寫作技巧,所以我們在教學的時候,要分開思考相互的關係。反過來說,我們有時候也要選擇一些對學生確實有益的技巧,通過這種訓練,來訓練學生的寫作思維,在寫作過程當中提升學生的寫作思維。這一點在國外的教學中比我們做的好,特別是英美國家,他們在這一過程中,非常重視寫作的過程、寫作程式,他們的基本觀點認為寫作是可以教的,可以教出好文章,他們就是緊緊的抓住了寫作的過程,寫作的程式,通過這些來提升學生的寫作思維。

講一講我個人的觀點,我覺得在高中記敘文寫作策略上與國中要拉開距離,要有一些新的元素,讓學生能夠學得到,學得會,有新鮮感,有興趣學,讓學生感覺到用這些策略寫出來的作品明顯的優於國中的記敘文。可以嘗試有目的地訓練學生,這裡,我主要講以下幾種方法:生成波瀾、雙線結構、製造懸念、視角轉換、開篇入境、呈現細節等。

第一,生成波瀾。寫事件一定要有波瀾,才有吸引力,切忌平鋪直敘的記敘文。這方面我們需要反思,我們在引導學生寫有波瀾的記敘文的時候,做的不是很好,我們總是告訴學生寫作的時候要有波瀾,但是我們並沒有找到一個很好的辦法怎樣去生成波瀾,我們只告訴學生結果,並沒有告訴學生具體怎么操作。我覺得英國的母語教學這方面做的非常好,值得我們借鑑。英國的作文教學中,也非常重視生成波瀾,認為開頭要有懸念,要有伏筆,要有照應,這樣寫出來的故事才有波瀾。他們研究出一個操作性很強寫作模式,叫“大卡車(BIGCAR)”寫作模式,就是每個單詞的第一個字母組成的一個新的單詞,有六步。第一步,Beginning,在開頭抓住讀者的注意力,第二步,Introduceaproblem,要拋出麻煩事,第三步,Catherpace,要營造緊張情緒,第四步,Crisis,要陷入危機,第五步,Adjustment,要開始調整,第六步,Resolution,解決麻煩,這是英國訓練學生生成波瀾的模式,同樣一個故事,經過這樣的處理,就發生了變化,可讀性很強,寫作起來也很有味道。這就叫“生成波瀾”。所以,我覺得要改進我們的寫作教學,很多時候要向外國學習,操作性要強,要一學就會。其實不應該反對寫作模式,特別是學生在剛剛開始寫作的時候,有些模式是很有效的,模式的背後是一道程式,程式的背後是什麼?思維方法,我們需要寫作模式,只要不模式化就可以了。掌握更多的模式,學生就不會模式化。

第二,呈現細節。

1.攝取細小動作

《我的老師》中蔡老師“教鞭好像要落下來,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輕輕敲在石板上”的細小動作,極富情趣地表現了蔡老師假怒實熱的品性。楊二嫂順水拿走灰中的盤子及手套之類東西的動作,阿Q畫圓圈的動作,孔乙己用手罩盤子讓人過目不忘的細節,更是比比皆是。

2.抓住細微的痕跡

相同的食物總是在細微的痕跡上顯出區別來。如《鞠躬盡瘁》中寫焦裕祿克服病痛忘我工作的精神,就有一個相當典型而傳神的細節,他辦公的藤椅右邊的扶手上被頂穿了一個洞(肝痛時用外物給頂住)。再如果戈里《死魂靈》中潑留希金的形象:“脖子上圍著一種莫名其妙的東西,是襪子,是腰帶,還是繃帶呢,不能斷定,但決不是圍巾。”這一形象便因其典型而獨一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