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年夜飯日記1000字3篇

篇一

一年之中,是什麼節日讓家人團聚在一起?是什麼時候我們可以領紅包、放鞭炮?沒錯,就是過年!今年的除夕夜,我擁有一頓幸福的年夜飯。

夜幕低垂,家家戶戶飄散飯菜的香味,我家也不例外。一棟簡單古樸的房子,洋溢幸福的香味,口水早已成了一條河,我待在客廳盼呀盼,終於盼到奶奶那一聲“吃飯囉!”。我立即跳下椅子,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沖向餐廳,看到滿桌的山珍海味,有吳郭魚、烏魚子、臘腸、蘿蔔糕、通菜、白蘿蔔湯……等許多奶奶的招牌菜,數得我眼花撩亂呢!大飽口服的同時,爸爸也告訴我這些菜蘊含的意義,像是吳郭魚代表“年年有餘”、蘿蔔糕象徵“步步高升”、白蘿蔔湯則是“好彩頭”,都是對新年的希望。在歡笑聲中,我們吃得不亦樂乎,感覺幸福無比。

填飽五臟廟後,爺爺提議去津港賞花燈,全家一致同意。來到津港,看見擠得水泄不通的人群,可能連一隻螞蟻都進不去,爺爺厚實而溫暖的大手緊牽著我,深怕我走丟。我們沿著河畔散步,一路欣賞河面上漂浮的花燈,在黑夜的襯托下,花燈柔和的光芒更顯得耀眼,大家都被華麗的燈景所吸引,看得目不轉睛。緊接著,我們順道去參觀當地的老戲院,爺爺立即變身為小老師,向我們介紹舊電影播放的流程與方式,讓我體會以前人民的生活。最後,我們去吃有名的鹽水意面、水煎包等小吃當宵夜,拍著快被撐破的肚皮,酒足飯飽的啟程回家了。

回到熟悉溫暖的家,已是晚間九點半,除夕夜的重頭戲,莫過於守歲了。雖然瞌睡蟲悄悄找上了我,我卻奮力與周公對抗。窗外滿天星斗,一顆顆的小星星彷佛在對我眨眼睛,這是在無光害的鄉下才能見到的美景。拿了一把小椅子坐在外頭,一面感受晚風拂來的涼爽,一面享受片刻的寧靜,好久沒有這么放鬆了……“來!領紅包了!”一陣呼喊聲把我喚回現實,現在是我們小孩子最期待的領紅包時間,望著手上厚厚的紅包,一股暖流流過心扉,這些錢都是長輩給我們的祝福,希望我們能平平安安過一年,能擁有這么多的祝福與愛,真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

過年的時候,大家團聚在一起,不論是吃團圓飯、賞花燈,亦是領紅包,在在都是平凡中的幸福。今年的除夕夜,一頓“幸福”的年夜飯,是我深刻的回憶,永難忘懷!

篇二

除夕這一天對華人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一天人們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圓飯。家庭是華人社會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團年飯充分表現出中華族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這種互敬互愛使一家人之間的關係更為緊密。

家人的團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與滿足,老人家眼看兒孫滿堂,一家大小共敘天倫,過去的關懷與撫養子女所付出的心血總算沒有白費,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輕一輩,也正可以藉此機會向父母的養育之恩表達感激之情。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桌上有大菜、冷盆、熱炒、點心,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說明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是象徵"吉慶有餘",也喻示"年年有餘"。還有蘿蔔俗稱菜頭,祝願有好彩頭;龍蝦、爆魚等煎炸食物,預祝家運興旺如"烈火烹油"。

年夜飯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餃子、餛飩、長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講究。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為白麵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徵著"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之意。有的包餃子時,還把幾枚沸水消毒後的硬幣包進去,說是誰先吃著了,就能多掙錢。

吃年夜飯的注意事項

除夕夜的年夜飯也叫團圓飯,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因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飯桌中間設定火鍋,因此也稱圍爐。

北方人年夜飯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餃、魚、年糕、長年菜等。因為水餃狀似金元寶,有富貴之意;魚這道菜不能吃完,因為在漢語中“魚”和“余”同音,有“年年有餘”的吉祥意思;年糕則有“年年高升”之意;吃長年菜則有長壽的意涵。華南則多有雞、燒肉、髮菜、蚝豉等,因為“髮菜蚝豉”與“發財好市”諧音。江南的典型年夜飯必有魚,豐盛湯鍋。

按照老禮,除夕夜傳統的座次是“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年宴的首席為輩分的長者,末席為最低者。如果是請客,首席為地位最尊的客人,主人則居末席。首席未落座,其餘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動手,大家都不能動手。

篇三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肴盛饌,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熱炒、點心,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說明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是象徵吉慶有餘,也喻示年年有餘。還有蘿蔔俗稱菜頭,祝願有好彩頭;龍蝦、爆魚等煎炸食物,預祝家運興旺如烈火烹油。最後多為一道甜食,祝福往後的日子甜甜蜜蜜,這天,即使不會喝酒的,也多少喝一點。古代,過年喝酒,非常注意酒的品質,有些酒現在已經沒有了,只留下許多動人的酒名,如葡萄醅、蘭尾酒、宜春酒、梅花酒、桃花酒、屠蘇酒等等。在這些酒中間,流傳最久、最普遍的,還是屠蘇酒。但是屠蘇酒的名稱是如何來的?又是用什麼製作的?從來傳說不一。

屠蘇是一種草名,也有人說,屠蘇是古代的一種房尾因為在這種房子裡釀的酒,所以稱為屠蘇酒。據說屠蘇酒是漢末名醫華佗創製而成的,其配方為大黃、白朮、桂枝、防風、花椒、烏頭、附子等中藥入酒中浸制而成。這種藥具有益氣溫陽、祛風散寒、避除疫癧之邪的功效。後由唐代名醫孫思邈流傳開來的。孫思邈每年臘月,總是要分送給眾鄰鄉親一包藥,告訴大家以藥泡酒,除夕進飲,可以預防瘟疫。孫思邈還將自己的屋子起名為屠蘇屋。以後,經過歷代相傳,飲屠蘇酒便成為過年的風俗。古時飲屠蘇酒,方法很別致。一般人飲酒,總是從年長者飲起;但是飲屠蘇酒卻正好相反,是從最年少的飲起。也就是說合家歡聚喝飲屠蘇酒時,先從年少的小兒開始,年紀較長的在後,逐人飲少許。宋朝文學家蘇轍的《除日》詩道:年年最後飲屠蘇,不覺年來七十餘。說的就是這種風俗。有人不明白這種習慣的意義,董勛解釋說:少者得歲,故賀之;老者失歲,故罰之。這種風俗在宋朝仍很盛行,如蘇軾在《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詩中說:但把窮愁博長健,不辭最後飲屠蘇。蘇軾晚年雖然窮困潦倒,但精神卻很樂觀,他認為只要身體健康,雖然年老也不在意,最後罰飲屠蘇酒自然不必推辭。這種別開生面的飲酒次序,在古代每每令人產生種種感慨,所以給人留有深刻的印象。直至清代,這一習俗仍不衰。今天人們雖已不再大規模盛行此俗,但在節日或平時飲用這些藥酒的習俗仍然存在。

年夜飯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餃子、餛飩、長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講究。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為白麵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徵著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之意。有的包餃子時,還把幾枚沸水消毒後的硬幣包進去,說是誰先吃著了,就能多掙錢。吃餃子的習俗,是從漢朝傳下來的。相傳,醫聖張仲景在寒冬臘月,看到窮人的耳朵被凍爛了,便製作了一種祛寒嬌耳湯給窮人治凍傷。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溫熱的藥材,用麵皮包成耳朵樣子的嬌耳,下鍋煮熟,分給窮人吃,人們吃後,覺得渾身變暖,兩耳發熱。以後,人們仿效著做,一直流傳到今天。新年吃餛飩,是取其開初之意。傳說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狀態,盤古開天闢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長面,也叫長壽麵。新年吃麵,是預祝壽長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