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劍為一搏,六月試鋒現真我!高考日記六篇供您參考!

篇一

6月5日星期二晴

直面它,才不失體面

北京五中考生許曈

醒來的時候問自己,還有幾天?每天伸出的手指數漸漸地減少了,今天變成了二。

儘管感官已經探向四面八方,似乎能夠捕捉到每一句風說的話、探測到每一處葉子的搖擺,敏感成了自己不認識的樣子;但想到馬上將要到來的考試,還是有一種恍惚的不真實感。

最近幾天,每天被填充得再充實也是空虛。總覺得許多時間已經白白過去,是我挽救不及、也彌補不上的;剩下幾天緊鑼密鼓的縫縫補補也未必起到什麼作用,於是就產生了“一切都是徒勞”的負能量,原來的一切都擱置不顧,陷入到一種彷徨的無措里。

這些都無所謂,最讓人彆扭的,是無論自己多么手足無措了,時間還是從從容容地邁著它自己的步子,既不同情,也無憐憫,攀過我的眉尾發梢,溶解在空氣里。我突然想起原來的課堂,老師在講台上唾沫橫飛,密密麻麻的字把黑板都幾乎塗成白的,而我們在底下昏昏欲睡,一個個耐不住暑熱和疲倦地在自己的座位上蠕動。我支著頭,對著手錶數秒,給錶針加油,希望下課鈴趕緊打響……

對照著現在的光景一看,這還真是報應。

恐懼是會傳播的,在這個緊要的關頭斷絕和別人的一切聯繫未嘗不是一種安慰自己的手法;但是,簡簡單單和朋友聊了幾句,心頭其實總會有一種舒了一口氣的暢快。我和螢幕那頭的他們,可能內心都在忐忑不安,但都留出了最樂觀和豁達的樣子給彼此。我和他們的相處不需要祝福,也不需要安慰。同齡人之間的感情和體恤,是即使明白每個人都是孤獨的個體、每個人都只有能力為了自己而奮鬥,也不會有什麼自私感。

可能這種感情還很稚嫩,但沒辦法,我們還依舊是少年。

聊天的最後,我們以壯士斷腕、英雄自戕的壯烈告別。

誰都明白,恐懼是面對未知時誰都會有的反應。而我們這群小孩能做的也就是直面它,才不失體面。

能躲嗎?能逃嗎?能止步不前嗎?事已至此,日子在鞭策著我們繼續走下去。

篇二

6月5日星期二晴

高考,甭緊張

考生家長李庚

熱風呼呼地刮進來,家裡的溫度計顯示32度,但願考試那兩天會好些。女兒倒也沒喊著開空調,沖個澡接著看書,心靜自然涼吧。越到臨近考試,家長群里反而沒了聲音,想必這個時候,每家都開啟了非常模式。畢竟這是每個家庭的期望。

女兒最後一天從學校回來,興高采烈地掏出一件白色校服,上面用各色的彩筆寫滿了同學和老師簽名。她一個一個地指給我看,給我介紹年級里那些優秀的同學們:賽兒在校服後背上大大地寫了四個字“精忠報國”,簽名是“岳母”;這個漂亮丫頭,高冷得男孩子不敢接近,但跟女兒要好,頑皮真摯。這才是00後的樣子。

我們和女兒吃睡如常。她午飯自己叫了外賣。晚上她媽媽特地包了餃子,這是一家人的最愛,吃得津津有味。晚飯一直是一家人的開心時刻,今天也不例外:跟女兒聊聊學校和單位的趣聞,聊聊她將來的生活、工作、家庭,女兒也樂意把她的想法跟我們分享。討論到選專業問題時,問她將來希望做什麼;女兒說“爸爸工作太辛苦,我還是喜歡媽媽這樣的。”這真不是她第一次這么說了。我挑一挑眉毛,倒也贊同她的選擇——這些年欣喜地看著她一天天長起來,有了自己的喜怒哀樂,有了自己的道德操守,有了自己的人生追求;我們的理念也一點一滴地通過言傳身教注入了她的思想。

飯後,女兒繼續趴在她的床上刷題、刷歌,大聲地背誦“政治經濟學”條目。過了一會兒,突然跳起來告訴我們,她喜歡的專輯在國外買要便宜些,她可以委託在英國留學的子燁去代購。我和她媽媽會心一笑,這哪兒像個要高考的孩子啊。我這幾天一直仔細觀察,她能夠外松內緊、自我調節,也是我們期待的吧。跟天南地北的朋友們聊天是她一貫喜歡的。這么大的孩子,早就該有自己的天地了,我們始終支持。

回想三年前,中考臨近,女兒自己上網查詢,發現二中的食堂非常棒,她一咬嘴唇說我一定要考上,然後就悶著頭努力了。在高二分文理科時,她又給自己樹立了目標,努力考入了實驗班,並且同時報了TOEFL考試,衡量自己的水準。我當時在國外,沒能給她什麼幫助和指導,小有遺憾。不過很欣喜,早在國中階段就逐漸培養了女兒的自我評估規劃、追求進取的能力,這無疑是將來應對社會的一次提早實習和檢驗。中學時代,遠不是考個高分就OK啊,考驗的也是父母的眼光。

高考,只是一站,遠不是終點。孩子若能擁有高遠的思想眼界,有責任感,正直善良,還有溝通和交往能力,這才是將來一輩子生身立命的能力。

18歲,無論父母多么不捨,孩子也該自立了。我常想,我面前的這個孩子,形成了自己的個性,無論到一個什麼樣的陌生學校或者是工作單位,都可以懂得求知上進,能夠迅速建立起自己的朋友圈,有能力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想法,有辦法去克服困難解決問題。如此,我這個家長還有什麼可擔心的呢。

她媽媽給女兒端去一杯水,笑眯眯地說“高考,甭緊張,就跟期末考試一個樣啊。”我沒敢這么說,不過仔細想來,她媽媽說的挺有道理嘛。

篇三

6月5日星期二晴

每一天都是一份禮物

北京二中教師朱亞華

今天一睜眼,不用向窗外望,就能感受到郭德綱相聲里那個經典的詞兒“響晴薄日”。昨日天氣預報說今天氣溫38度。其實那又怎樣?前兩天剛看到一個雞湯句子,“Everydayisagift.”所以只要開心的面對,每一天都會是一份禮物。

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還是得重視。為了避開驕陽,儘管9點才開始在學校答疑,我還是6點半就上路了。帶著墨鏡,聽著FM97.4的“千千闕歌”,感受著書包里上個月在書市里買的新書,心情大好。不用備課,不用判作文,還可以看閒書——這幸福似乎來得有些突然。

九點到了,我們幾個老師各占一張大桌,擺開架勢,準備答疑。可上午總共來了兩個學生。其中,有一個學生我們幾個人都教過,大家都搶著跟他搭訕,爭著給他答疑。弄得小伙子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問完了所有題,他謝了這群老師,怯怯地說:“英語140分沒奢望過,爭取135分吧。”

熱鬧之餘,大家會看看手機,和微信中問問題的學生對對話。微信是我們安靜的戰場,是我們24小時工作的標配。我們好像已經離不開它:傳送課件,批改作文,公布答案,推送文章……今天我也沒忍住,還是在班群里露了個臉,小聲問了問他們,“今天大家有沒有做考前終極訓練呢?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啊”。問完了有點兒小後悔,職業病啊,得戒!

更多的時間裡,我們則是一人捧一本書,享受著讀書時光:尹老師看著《一個人的朝聖》,張老師捧著英文的Iftomorrowcomes,付老師從閱覽室抽出一本TheHobbit,我打開包裝,翻開了我的《極簡海洋文明史》。我這個英文老師有點冒牌兒,因為我最愛看的都是中文書。回想這幾年,我們被裹挾在英語教學颳起的原文閱讀大風中,千辛萬苦地為學生們選擇書籍、編制導學案,雖然很累,但好像也蠻有成就感的:一起穿越沙漠,在《牧羊人的奇幻之旅》中求索愛的真諦;共同漂洋過海,在《老人與海》的故事中探討成功與失敗的界限……他們上了大學是否還記得中學曾經讀過的這些原文小說呢?真希望他們別忘了這段奇妙的閱讀之旅,將思考和閱讀當作生活中一個戒不掉的習慣。

說起書,忽然想起趙又廷在《為你讀詩》里朗讀過的一首關於書的詩歌,艾米莉·迪金森寫的。趕快找來,召喚我的女神!男神!

There is no Frigate like a Book

By Emily Dickinson

There is no Frigate like a Book

To take us Lands away

Nor any Coursers like a Page

Of prancing Poetry

This Traverse may the poorest take

Without oppress of Toll

How frugal is the Chariot

That bears the Human Soul

一本書

趙又廷譯

沒有一艘艦船能像一本書

帶我們遨遊遠方。

沒有一匹駿馬能像一頁詩行

如此歡躍飛揚。

即使一貧如洗,

它也可以帶你走上無須路費的旅程。

這輛戰車,樸素無華,

卻載著人類的靈魂。

得,該接孩子了。誰還有問題,咱們微信見吧。沒有喔。

篇四

20xx年6月4日星期一晴

我在未來的預告裡搖擺

北京五中許曈

北京三十多度的天,烤得我渾身的水汽都想從眼睛裡湧出來。從窗戶看出去,油亮亮的葉子反著光,華麗又招搖地跳著舞,但是就像朱自清寫的:“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未來還是不確定的茫茫一片,我在它即將到來的預告裡搖擺。

從離開學校的那一天起,心就沉下去了。想想也是,這么多年了,每天上學都是一個不得不進行的任務:睜眼、穿衣、去學校,認真或不認真地混那么十幾個小時,回家、睡覺,再醒來……好像人生固定的軌跡就是這樣了。突然間不用去學校了,也不用見老師了,本來應該是充滿原先期待過很多次的“解放”的快感,但事實上,卻有一點無處落腳的悵然若失。

脫離了層層保護和指令性計畫,真正以“赤裸”的姿態被推到自己的人生面前,其實是第一次。這一次,大把的時間都屬於自己。可為什麼原來期盼的自由終於來了,但並沒有讓人覺得快樂?也許這就是成長的負擔感,也可能是長大的時候到了;可我們還都是孩子,在面對這種“一等一”的大事上,大家好像都不約而同地缺少了一點勇氣。

短短這一年,做了成百上千道題,雪片一樣的卷子,摞起來比人高的練習冊,吃過很多苦,但是所經歷的一切積累,到最後似乎也並不能讓人感覺到踏實。那種坦蕩的境界,離我們還是太遠了。總覺得,闖過了那么多次考試,每次或多或少都會有一點兒熟悉的感覺;唯獨這一次分量格外重,把脖子都壓低了。老師可能也清楚,如果僅僅是安慰我們“要勇敢”、“要相信自己”,都是徒勞的;所以在最後的叮囑里,我們知道了,緊張和焦慮都是正常的。

長到十八歲了,誰還不得面對點棘手的難題呢,等來年的這個時候,可能就覺得一切都是小事了。現在我睡倒又醒來,有時候會想想馬上要放假的日子,當做給自己的消遣。

我去開窗,窗外是閃爍的綠浪。剛好吹來一陣風,熱浪席捲了我,那種近乎人體溫的溫度,不知道是誰給我的擁抱。

篇五

北京二中教師朱亞華

今天早上不到六點還是自然醒了,批改好學生最後幾篇作文,為那個總是含笑的溫婉小女生寫完了通訊錄,就牽起兒子衝進了灑滿陽光的嶄新一天。

對於還上國小的兒子來說,周一總是最難熬的,因為它離周末還有漫長的五天。對於我的學生們呢?他們是期待這周四快馬加鞭、瞬間即到呢?還是讓它踱起方步,走得慢些,再慢些呢?

來到學校,學生們今天被悉數召集到了會議廳參加考前動員大會。說是動員會,更像是親人最後的囑託:從這幾天吃什麼,做什麼,如何調整心態,怎樣安排複習節奏,直至考試那天幾點起床、睡覺,穿什麼衣服……校長、年級主任一件件細細叮嚀,孩子們不再像往日那樣歡脫、肆意,而是專注地坐在台下認真傾聽。那安靜的狀態使我回想起20xx年8月6日他們第一次齊聚校園、接受新生培訓時的情景。不同的是,這次的目光中少了些懵懂少年的青澀、單純、不知所措;而是增添了些青年才俊方能擁有的自信淡定、無懼無畏。

大會散場,學生們三三兩兩地魚貫而出,談笑風生,一副少年不識愁滋味的感覺。那是我喜歡的樣子:青春洋溢,無拘無束。我趕緊拿出手機,想留住他們在校園最後一天的樣子;而一轉瞬,他們就從我的窗前走過,消失在教學樓里。像泰戈爾詩中描繪的,“像夏天的飛鳥,飛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飛去了。”

還好,這些“小鳥”很快又飛回來了。領過准考證,同學們匆匆地趕到圖書館裡找我們答疑;其實主要還是來告別,加上求擁抱。一大群孩子圍在我身邊,本來是要面批作文找語法錯誤,但很快話題就轉向了給今年高考“押題”。有的說一定還會走傳統文化路線,海淀那個談生肖的題就出的挺好;有的說今年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咱們乾脆就去馬克思故鄉游一回吧……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有的乾脆在我的電腦上敲起題目來,“假如你是高三一班學生李華……”那興高采烈的勁頭,好像它們不是考生,而是命題組的專家。說實話,在距離考試還有四天的時間裡,看到親愛的學生們還能如此淡定從容,讓我倍感欣慰。

更讓我欣慰的是,在他們18歲的時候,很多人還依然保持著一顆單純善良的心:記得有一個男孩,上完電影課回去和媽媽說,他很喜歡我課上放的《偷書賊》,當猶太男孩為了保護那家人而不得不離開自己臨時的家時,他感動得哭了;還記得有一個女孩,在描述她未來職業時說到,“我希望未來能管理一個小鎮。那裡沒有醫院,患有阿爾默海茲症的人和醫生護士都擁有自己的家。大家不是醫生與病人的關係,而是互相尊重,彼此關愛的鄰居。”

慢慢地,我對高考似乎也淡定了起來。是啊,高考只是人生若干次考試中的一次,它的確非常重要,重要到甚至可以影響一些人的未來;但每個人最終是否會取得成功,會獲得幸福,還要靠我們心靈地圖的指引。

今天最後的時段是簽名環節。一個平時很愛跟我在課上“唱雙簧”的男生把一張紙遞到我的面前,說:“除了簽名,你就不打算再寫點祝福?”我看著始終微笑的他,在紙上鄭重地落下了四個字:“不忘初心”。雖然有些俗套,但卻是我最真切的祝福。

羅大佑曾寫過一首歌,感動了一代人,今天我想把它送給我的學生。

你的樣子

我聽到傳來的誰的聲音

像那夢裡嗚咽中的小河

我看到遠去的誰的步伐

遮住告別時哀傷的眼神

不明白的是為何你情願

讓風塵刻畫你的樣子

就像早已忘情的世界

曾經擁有你的名字我的聲音

那悲歌總會在夢中驚醒

訴說一點哀傷過的往事

那看似滿不在乎轉過身的

是風乾淚眼後蕭瑟的影子

不明白的是為何人世間

總不能溶解你的樣子

是否來遲了明日的淵源

早謝了你的笑容我的心情

不變的你

佇立在茫茫的塵世中

聰明的孩子

提著易碎的燈籠

瀟灑的你

將心事化進塵緣中

孤獨的孩子

你是造物的恩寵

篇一

今年天兒真熱,傍晚也不見涼快下來。孩子媽媽專注地看著天氣預報,輕輕叫了一聲,38度!女兒只是抬頭瞥了一眼電視螢幕,從飯桌前抬起身子,沒說什麼,回自己房間了。過一會兒,斷斷續續地傳來歌聲——一邊做題一邊哼歌,這是女兒好多年的習慣了。

電視螢幕早就關了聲音,窗外拖著長音的蟬鳴和著空調的嗚嗚作響,愈發顯得響亮。我和她媽媽對望了一眼,悄悄把手指按到嘴上,相視一笑。高考季,我們的聲音越少越好。

女兒是第一批“00後”,18年的成長,3天后即是大考。

我慢慢翻看著手機相冊,裡面是一家三口在潭柘寺“那棵樹”下的留影。還是女兒拍的好,會加“濾鏡”,讓我也變得細皮嫩肉。在那棵樹下合影,這是我們家裡一個特別的小習慣。在女兒還沒出生時,我每年都會拜訪京西的潭柘寺;我和她媽媽尤其喜歡古剎山門前那棵茂盛的柘樹。於是,十八年前,我們一商量,就把這個“柘”字給剛出生的女兒取到了名字里,希望孩子能茁壯地成長;女兒也覺得這裡與我們家頗有淵源。

每年,我都會和女兒在那棵樹下拍一張合影,十八年來從不間斷。從最早膠捲沖印出來的影像,到電腦、手機中的數碼照片,一張張都記錄著女兒的成長:第一張,孩子在小被子裡,只有我的小手臂那么長;第二張就胖乎乎地坐到了我的臂彎;第三張,自己爬上高高的階梯了……眼看著孩子越來越高,到第十八張,女兒已經超過媽媽半個頭了。從前是我彎下腰拉著孩子;現在,是女兒挽著我了。

蟬聲歇了一會兒,又長長地響起來。十八年前,我在產房外面,等了那么久,然後終於看到推出來一個小小的嬰兒。我迫不及待地跑過去,那第一眼啊,宛如昨日。那一眼,即是永恆。我還記得第一次輕輕地抱起那個小生命,嫩的呀,我連碰都不敢碰一下;護士一再鼓勵,我才輕輕地在她額頭上親了一下。孩子輕輕張開雙眼,我們今生的緣分由此而生。曾經面對那個襁褓中的小嬰兒,我還擔心什麼時候才能長大啊?結果那么一晃的時間,這個小嬰兒如今也能在家裡拿“大主意”了。

陪伴了十八載,這個裡程碑終於要來了。兩周前學校精心籌備了“畢業典禮暨成人儀式”。我和其他家長們一起激動地看著孩子們逐一從校長手裡鄭重地接過畢業證書,向辛勤的老師們施禮,一起面對國旗莊嚴宣誓,立志成為一個合格的共和國公民。青春飛揚、朝氣蓬勃,孩子們不僅僅在考場之上,在社會生活中也開始承擔一份責任。那一刻,我們一同熱淚盈眶,仿佛時光倒轉,我們同孩子們一起芳華不負、青春不老……

我和孩子媽媽商量過了,要實現孩子提過的一個願望。為此,我還得去做不少準備工作。等女兒考完,再告訴她吧。今天要催她早點兒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