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下冊第一單元作文:學好語文要下苦功夫

文壇在人類文化百花園中占據最燦爛的一席。任何一位從事文學創作的人都有深深的體會:學好語文要下苦功夫,這是多么地不容易。

我們現在所學的語文包括文言文和現代文兩大部分。如果說學習語文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套用,有些同學就會發出疑問:那我們就沒必要學習文言文了。為什麼要學習文言文呢?其中之一就是要學習古人的知識和欣賞美。中國泱泱的文化造就了五千年的文明,屈原、司馬遷、杜甫、陸游等一系列明星璀璨奪目。有人說,“逆境可以使人成才”,卻不知逆境成才需要下多少苦功夫。不管是“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還是“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都說明了這一點。

我們沒必要象古人那樣苦於錘鍊字句,但是學好語文要下苦功夫卻是千真萬確的。偉大的文學家魯迅說:“我是把別人喝茶的時間用於寫作了。”少浪費時間,沒有恆心、不下苦功夫能做得到嗎?海明威喜歡用一條腿站著創作,這有利於思考,儘管很累。我們現在有些同學想學好語文,卻又害怕受累。學語文不象學數理,學好教材就可以了。學好語文的功夫在課外。

要學好語文,首先要多讀。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胸中自有百萬兵,方能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否則,就是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我們還要多觀察。多讀、多觀察就是向書本、向生活獲取知識、取材的過程。

要學好語文,還要多練。沒有文字功底,肚子裡有貨也寫不出來。要口頭練、筆頭練。練貴在堅持,練忌驕躁。學好語文,既要練習,又要鍊字。大家熟知的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反覆修改數次,方才定稿。煉是語文水平提高的過程。

學好語文,要有多方面的造詣。一篇文章,要談古論今、包羅萬象,沒有廣泛的興趣、多方面的才能,是難以寫出的。一代文豪郭沫若,對詩歌、小說、歷史、翻譯、甲骨文都有深刻的研究,這對他的作品風格和內容有很大影響。

並非每個人以後都會從事文學創作。即便如此,在文學的花園裡,觀賞或採摘幾朵絢麗的小花,也是十分快樂的。趁我們年輕,應多下功夫學好語文,我們會終生受益。學好語文是件苦差事,不過,“梅花香自苦寒來”。我們會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語文的美,享受成功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