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高三聯考材料作文:唯義理是從

一、 材料作文

子曰:“君子之於天下,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請根據你對這句話的理解,自選角度,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這是XX屆第二次聯考作文,求最佳立意。

二、審題立意

1、 “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

就是天下沒有不適合君子的生存環境,沒有不適合君子所做的事情,這就是證明了君子生存在這個社會上,其適應能力是很強的,能東能西,能南能北,能寒能熱,能暑能濕,能苦能甜,能悲能樂,能富能貧,能貴能賤,能高能低,能上能下,能伸能屈,能文能武……總之,在君子的心目中,沒有不適合的環境,沒有不能做的事情,當然,“無適也,無莫也”,這也是做君子的必須具備的素質和標準。一句話,為了他人的利益,可以四海為家,可以不計較任何的名與利、貴與賤,這樣的人就是君子,這樣的君子就一定能夠立足於天下。

“義之與比”這四個字十分的重要——

這不但說明了君子的處世待人接物是以道義為準則,更重要的是體現出了君子的人格與人品。這個“義”,決定不是江湖義氣的義,因為江湖義氣沒有作人的原理原則,沒有道義、沒有正義。“義”是“孝弟忠信禮義廉恥”這“八德”之一,也是儒家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中庸》說:“義者宜也”;《孟子·告子上》說:“捨生而取義者也。” 故符合自然道德規範的人事物曰義,義者,道義也,正義也。所以,處世待人接物,一定要心存正義感,才能推動社會上的正氣壓倒邪氣。

2、最佳立意

【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孔子說:君子對於天下的事情沒有一定的主張非要怎樣不可,也沒有一定反對的事情,一切行事只求合於義。君子處世待人接物不是以人為標準,也不是以事為標準,而是以義理為準則。

(1)義是君子對於天下事物的行事衡量標準,而且這個標準並非一成不變而是會改變的。(2).須由知來得到義,且因為知有所增加改變,義也會隨之改變。

(3).合於義的利一定當取,但不合於義的利雖貧不取。

(4).義和利之間並不是誰輕誰重的問題。義乃是君子對於一切天下事物的行事衡量標準。義對利而言,是衡量在這個時間點上,應不應該取這樣的利的標準。二者是根本無法比較的。

三、佳作推薦:

唯義理是從

高三(1)班  黃福建

韓愈曾說:“道之所存,師之所從也”。而我今天要說:“義理之所存,我們行為之所存也”。

子曾曰:“君子之於天下,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這句話就告訴我們,做一切事的最近本法則就是要服從義理,義理要求怎樣去做就怎樣去做。試想,連這樣偉大的聖人都說要服從義理,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去服從呢?

翻開中國那厚重的歷史,你會看到一個叫做包拯的人。被後人所銘記的,恐怕是他的鐵面無私。在他面前,不管是誰,只要你違法了,就必須受到制裁,在義理面前不容狡辯,正應了那句“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也因此後人以“青天”來形容他,“青天”啊,那份量可著實不輕。從他身上,我們看到了“義理”二字。

再看看那“不願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的陶潛。“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他的願望;“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是他對自己的反省;“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是他對自然的嚮往。他本就是熱愛山水之人,卻“誤落塵網中”,而且還是“三十年”!這是何其的悲哀,然而當要向上級卑躬屈膝時,他毅然決然取下烏紗,褪下官服,回到那個讓他熱愛的自然中去。這就是他的處事原則, “折腰向鄉里小兒”有違他心中的“義理”!陶潛的歸隱方式使他成為游離於時代的偉人,成為歷代士大夫的精神壁壘!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是李白遵循的義理;“風雨不動安如山,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是杜甫遵循的義理;“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是辛棄疾的義理…..這些仁人志士,這些人流傳千古,或許是“義”,或許是“理”,讓他們的心獨留一份美好,一份高潔,讓他們在中國歷史上添上厚重的一筆。與他們相比,生活中那些貪官污吏就遺臭萬年了。他們違心做人,違規做事,視“義理”於不顧,在他們心中,個人利益高於一切,失去“義理”的束縛,導致在毀滅自己的路上越走越遠,最終令人唾棄….

“ 義理”,就是規範我們生活中一言一行的準繩,它讓我們不會“背繩墨以追曲兮”,它讓我們為心中追求的“義理”“雖九死其猶未悔”。讓義理“來吾導夫先路”,從而人人為時代竭忠盡智,正道直行,成就永遠的美名!

因此,我們就應該做到——唯義理是從!

跟著義理走

高三(1)班 廖明超

當你翻開幾米的繪本,或許你會感到一個充滿情感的人正在認真的創作。但曾做了十幾年廣告人的幾米一無所獲時,他回歸生活,將情感釋放於繪本之中,循著內心的方向,卻獲得了極大的成就。

藝術創作是這樣,人生也是如此。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君子之所以能夠立足於天下,就是因為天下沒有不適合君子的生存環境,沒有君子所不能做的事情,君子處世待人接物不是以人為標準,也不是以事為標準,而是以心中所想為標尺,或遵循道義、或遵循俠義,或遵循忠義、或遵循正義,道義為準則。

人活在世,只要循著內心的義理而行,便如一條透明的絲線縱貫歷史的長空,我們璀璨的銀河,只帶驀然回首,驗證曾忠於心聲的無悔。

遵循義理,無所畏懼。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在西風古道上,早已黃沙瀰漫,而荊軻的傳奇已經成為不朽的篇章。英雄荊軻,踏舟而去,面虎狼之國,他心中無懼;臨萬丈寒江,他義無反顧。為阻止秦王對百姓的虐殺,為報太子丹的知遇之恩,明知此行兇險,還義無反顧。面對荊軻,我們至今敬仰,不光是為那份勇氣,更為那份決然地飄蕩在章台的“義”。煙籠寒水月籠沙,易水壯士雖一去兮不復還,但那忠義的情操,箕距蔑視秦王的無悔的浩然正氣至今還在天地間迴蕩。

“義理”雖沉重,但是遵循“義理”而創造的生命意義則感天動地。將身體站在嗚咽的風裡,將生命處於人間的曠野。既然事情已不可以改變,為什麼不張開雙臂將生命的別樣恩賜擁入懷中。想必大家都讀過《花田半畝》吧,田維——這個疼痛的女孩,勤勞的守園人,即使茂盛的部落格半荒,生命化蝶而去,但她孝敬師長尊倫理,刻苦學習尊制度,笑對生活敬重生命,------正如她所說:“青春如一張白紙,她像新生的嬰兒一般用最鮮艷的方式,鐫刻住了美麗,鐫住了生命的厚重,鐫刻住了“義理” !

遵循義理,義不容辭。那氣勢蕩蕩的《少年中國說》始終縈繞耳畔:“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雄於歐洲則國雄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少年的我們面對民族、國家、世界的責任,惶恐難語,但是建設富強的祖國,我們義不容辭!少年的我們要智,要強,要富,要獨立,要雄起,便要從學習文化開始,以責任為重,以已為憂,擔負國家興亡之重任,跟著沉重的“義理”走,伴著少年中國之責任,攜未來中國之龍力,以吾之姿,耀我中華。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下不老,壯哉我少年中國,與國無疆。

孟子曰:“捨生取義”;

孟子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跟著“義理”走,像荊軻,如田維,似梁啓超,他們像波瀾不驚的湖面上滑落的一顆石子,掀起的漣漪,可以永恆地驗證心中鏇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