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優秀學生作文:己不器,方不器

子曰:“君子不器。”器即工具,可這“器”的對象究竟是誰?李澤厚認為是自己,安德烈。萊維則認為是別人。以我之拙見,一個人不使自己成為工具,別人就不會把你當做工具,而自己也一定不會“器人”。

人絕對不是工具。工具冰冷、機械、沒有情感,而人自誕生伊始便有一顆炙熱的跳動的心;自那一聲啼哭開始便有了情感。試想,人若為器,何來《楚辭》之悠揚,何來羅密歐與朱麗葉驚天地泣鬼神的愛情史詩,何來陶潛“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灑脫?

由此看來,人絕非器,因此人也絕不能把自己當做工具與器械,甚至使自己變成器具。

莫言曾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說:“文學無用,但或許文學最大的用處就是其沒有用處。”是啊,現在的工業社會,機器大行其道,人的價值觀也發生了改變,以為要能帶來實際可視利益的東西才有用,可什麼叫“有用”?在這種環境裡,人容易讓自己迷失,為了眼前的利益將自己打造成“利器”,可當器成之時,亦是人性消磨之日。古希臘的斯巴達人善戰,可他們為了培養驍勇的戰士無所不用其極——拋棄先天缺陷的嬰兒、血腥的格鬥。在鋒利的、銳不可當的戰鬥機器煅造好的時候,一群年輕人的情感也變得冷酷,甚至殘忍了。

相反,當一個人不把自己打造成工具時,別人自然也不會把你當器具來看待。

竹林七賢名傳後世即因“君子不器”,嵇康不仕,於竹林中打鐵;劉伶不俗,甘醉於酒窖之中。他們崇拜人之天性,絕不甘於淪為統治者的工具,因此時人與後人以神仙視之。而李斯通達於法,卻為了功名利祿狠心陷害同門師兄韓非。他成了器,秦始皇統一天下,以嚴刑峻法殘暴統治百姓的器,最終卻落得個腰斬的下場。為何?因為在趙高和胡亥眼裡,他李斯,器而已。

己不器,人方不器;己不器,方不器人。人不使自己成為工具方為君子,而君子才不器人。當一個人真正地堅守人性與情感到最後,他就會以平等的眼光去看眾生。盧梭堅信人生而平等,堅信人權至上,堅守著信仰與人性,他便以平等的眼光看眾人。

對於我們,“不器”也格外重要。在這個飛速發展的工業時代,我們要堅守那一條人格的底線,不因理科“有用”而廢文,不因思考“無用”而廢思。做到“不器”,方成真人。

人不器,方成君子,成君子,始不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