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呼喚雷鋒精神作文

大家好,我是來自青五班的胡欣雨。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時代呼喚雷鋒精神。

有這樣一位老人,鄉親們都叫他“老邦”。他在村子旁的一條河上擺渡了49年,從未向過河者收過一分錢。一個月前,老邦去世了,十里八村的村民趕來為他送行。鄉親們抹著淚說:在這半個世紀裡,老邦不知划著船運送了多少過河者,不知奮不顧身地救起了多少落水人。他叫劉振邦,71歲的義務擺渡者。

有這樣一位網民,他引領中國走進了微慈善時代。2024年2月,他發起“微博打拐”社會活動,倡導“隨手拍照解救乞討兒童”,僅十餘天就使6個孩子回到了家。2024年4月,他在微博上發起“免費午餐”公益活動,幾個月內就籌集到了幾千萬元善款。他叫鄧飛,34歲的微博博主。

有這樣一位學生,他將雷鋒精神放在心中,並轉化為實際的行動。冬天的晚上很冷,他半夜醒來看到同學的被子掉了,連忙起身為他輕輕蓋上;教室的後面本來很髒,他便承擔起了倒垃圾的義務;考試之後有同學心情低落,他總是提出最真誠的建議,用微笑來溫暖人心。他叫劉錫隆,16歲的青五班學生。

我講這三個故事,其實是想說,時代呼喚雷鋒精神!雷鋒無須仰望,就在你我身旁!

有人調侃“雷鋒叔叔沒戶口,三月裡來四月走”。我們之所以把學雷鋒當做一種形式,是因為我們錯把雷鋒當作聖潔的道德偶像。但其實,如果我們抹去附著於雷鋒身上的種種榮譽,便會發現,那個身高只有1.54米的小個子男人,之所以能夠成為幾代人的榜樣,是因為他所代表的,不是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道德標準,而是“舉手之勞”“善小而為”的普通行動!

對於我們學生來說,雷鋒精神並不遙遠!我們捐款捐物,使侗寨的孩子們走進春天,這就是學雷鋒;大掃除的時候,去老師的辦公室幫幫忙,這也是學雷鋒。我們可以用微笑向他人傳遞溫暖,可以用行動為集體奉獻力量。我們並不需要做多少轟轟烈烈的事,因為真正的雷鋒並不只在於他對社會做了多大的貢獻,更重要的是,他們能用自己的行動激起人們心中向善的漣漪,使更多的人願意用真誠的心來溫暖世界!

雷鋒為人民服務的價值觀已成為人民永遠的呼聲,正義的呼聲,道德的呼聲!我們這個時代需要呼喚雷鋒精神,呼喚點滴之間的奉獻,呼喚持之以恆的堅守!我堅信,只要我們每個人心存善念,無私付出,雷鋒精神定會在我們這個時代發揚光大,放射出更加燦爛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