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廣東高考滿分作文:起伏的波浪才更具力量

起伏的波浪才更具力量

這一則漫畫是一組巧妙的、富有深意的對比。先拿滿分後拿98分的孩子先後收穫了香吻和一個耳光,而先拿55分後拿61分的孩子則先後得了一個耳光和一個香吻。從這兩個孩子的境遇上,我們看到了許多人有意無意抱有的一種心態:追求卓越、積極進取,否認失誤和退步,哪怕這個“失誤”僅僅兩分。

努力進步當然是一件好事。正如漫畫中的第二個孩子,他從不及格到達到及格,是一個值得肯定的質變和成就。攀登雖艱辛,而山頂上“一覽眾山小”的壯闊是徘徊在山腳下的人無法享受的。然而,從100分到98分就是應當受到指責的墮落嗎?並不是。98分依然是一個令人艷羨的好成績,98分和100分同屬於優秀水準。從100分到55分才是應當警醒的墮落。

依然優秀的第一個孩子被對待的態度落差如此之大,連我亦不禁感到委屈。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許多人奉行苛求完美的極端精英教育,嚮往著“高處不勝寒”。從“虎媽狼爸”,再到“提高一分,橫掃千人”的高考標語,人人的神經成了一張繃緊的弓,生怕遭受橫飛而來的一記耳光。

可是,有一句亘古樸實的真理是“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我們心心念念“直掛雲帆濟滄海”,卻忘了挫折與起伏才是人生的常態。“長江後浪推前浪”的力量,就在這起伏之間。寬大的大海永不會如一潭碧湖般文弱恬靜,清淺的水面可以保持平穩,但也失去了承載大舟的能量。

是的,起伏的波浪才是更具力量。沒有後退,沒有低谷,就沒有前進的動力和空間,也就沒有厚積薄發的震撼。就像生活在南極冰海的企鵝,想要躍到岸上,並不是在水面上拚命掙扎,而是猛地扎進深水,憑著一股衝勁兒再躍出水面,華麗地落在岸上。第二個孩子就像這隻企鵝,在不及格的深潛後獲得騰躍的力量。

而我們,當然應該給第一個孩子以鼓勵和支持,不是必須得到滿分才是優秀的孩子。他是潮起潮落的大海,是洶湧起伏能淹沒一切的波浪。我也相信,他可以在這兩分的差距中彌補自己的缺漏,下一次重得滿分。

起伏的波浪更具力量,我相信在不完美中,才能更好地突破自己,在退步中,重獲前行的勇氣和動力。

針對作文判卷的運作方式,我們可以有針對性地調整寫作策略,爭取在作文上多拿10-15分。

策略一:書寫認真、工整

判卷老師不會給一份閱讀都很困難的作文打高分的。

策略二:開篇入題,吸引眼球

判卷老師不可能仔細讀你的全文,如果開篇不能扣題而且無新意,那你的作文很容易被扔進40分的那一堆里。

策略三:語言生動,切忌囉唆

縱觀歷年滿分作文,沒有一篇充斥口水話的,洗鍊是高考作文必須具備的。

策略四:多準備素材

這不是寫作的好方法,高考拿分卻很有效。有專家也曾批評過現在的語文教師違心教學,稱他們鼓勵考生大量使用名人名言佳句,並用猜題的方式給學生指導作文。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么做很合多數閱卷老師的口味,至少現在如此。

策略五:不要寫得呆板、模式化

高考作文閱卷的問題不是標準問題,而是中學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求穩求保險”,造成學生作文不敢“出格”,文風普遍四平八穩,八股味濃厚。這就導致了高考作文要么文藝腔十足,要么憂國憂民,顯出一種和考生年齡不相符的文風。雖然這種文章前些年被大量當做示範文,但近年來明顯風頭已變。

策略六:用樸實的語句搭文章框架

文章脈絡必須清晰,主架構不要太多修飾。別指望判卷老師有心情仔細揣摩大段拗口的“文學作品”。我們可以就一篇文章作這樣的構思:

第1段150字左右:寫出中心論點,首選單句形式,且是判斷句或肯定句,絕對不用複句(複句容易走題,影響得分);點出寫作的由頭,作文題中含有的提示性文字材料,一定要有所涉及。

第2段200字左右:段首講述分論點一,如第一節的內容是幾個分論點的簡單組合,則“分論點一”適宜放在段尾。這樣和分論點二、分論點三的位置區別開來,使行文有變化。“分論點一”論證不許舉例,採用純分析的說理論據展開。

第3段200字左右:段首講述分論點二,採用舉例論證,首選作文題提示中的例子來分析論證,同時也可輔助一個自己舉的例子,自己舉的例子要比前例文字少。如沒有作文題提示中的例子,則自己舉個典型的例子來分析論證,同樣要求敘寫例子的文字一定要比分析論證的文字少。否則對文體特徵會產生重創,影響得分。

第4段200字左右:段首講述分論點三,採用聯繫實際舉例,這是寫作本文的時代意義所在。聯繫的實際可以是學習、生活、社會任何一個方面,目的是或提高思想認識,或明確是非正邪,或提出解決的方法途徑,或揭示某種疑難迷惑,總之要給人以啟發。

第5段150字左右:要再現中心論點,扣住中心論點寫出作用、意義、號召、展望等。

策略七:學會把窄題變成寬題

作文教學研究專家王大績先生更是認為“熟悉的生活的確可以適應所有命題”。他曾經舉過這樣一個例子:一位著名歌手,最擅長演唱《我的中國心》。我們當然可以為主持人設計一段串接台詞,把他請上各種晚會的舞台上。

1.中華民族從來就不缺乏凝聚力,越是危急時刻,我們胸中那顆中國心跳動的節奏就越加鏗鏘有力。下面請聽《我的中國心》。

2.佳節倍思家,天涯共此時。此時此地,我們的心跳動著同樣的節拍,讓我們同唱這一首心中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