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與高徒,真理?

“名師出高徒”似乎是中國幾輩人所信奉的至理名言佳句。不知這句話出自哪位“智者”?

我不崇拜那些不知所謂的名家,當然也不會跟在尼采的身後高呼著“打倒偶像”。諷刺,竟會有如此多的人封自己為“xx家”,不知道連為人師的基本都不懂的人,是否可以告訴別人自己是名家。

知道有許多的人才,即所謂的是某為老師的高徒,如:陳景潤,張小嫻等等,但又有多少人知道他們的老師是誰,即使在不經意是提起他們的老師,也不過是為了襯托出人才不僅有出色的才智也具有優良的美德罷了。

高徒真的需要名師嗎?我想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真正的人才靠的是自己的努力,天賦,機遇……每個人想成為出類拔萃的人是不容易的。努力的過程的艱苦自然會被隱藏在成功的閃光後,但它卻是最要緊的,少了不行的。而努力只能靠自己。很推崇韓寒說過的一句話:人才,首先他是人。確實,人的成功的奠基石只會是努力。

當然,老師的作用也是不可忽略的,一次提醒,一下點撥,不可或缺。但我們說:事物的發展需要內因與外因的共同作用,而內因是決定發展的關鍵。

反過來說,名師真的需要高徒嗎?當然,答案同樣應為否定。名師自己在某一領域很有建樹,但並不能代表他這種建樹會觸類旁通到其他領域,如教育。舉一個例子:陳景潤當教師時,往往把簡單的事物複雜化,使學生不能理解,最後應家長要求而被換下。難道,我們能因陳景潤在教育方面沒有發展,而否定了他在數學上的成就?當然不能。

名師與高徒是兩個個體,並不存在任何因果關係。名師有高徒或高徒有名師,固然十分好,但並不是人人都能如願。如果,世上人人都能成為高徒,那名師便不是所謂的名師,高徒亦不是所謂的高徒了。

並不是人人要爭做名師,爭做高徒,有這樣的能力當然應當去做,但沒有這樣的能力,而盲目地跟風,那就只能是虛度光陰了。

光陰似箭,在歷史長河中,又有多少人被別人記得吟唱至今。“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人生短短數十載,每個人的人生軌跡都不同,即使有些回相交於一點,也不過是短短的一刻罷了。不要為別人而改變自己,即使是流星,也要做自己認為最閃耀的一顆。

名師與高徒,兩者本沒有關係,只是人們硬要說它是真理罷了。真理嗎跨前一步豈不成了謬誤。名師與高徒的聯結點,不過都是出類拔萃之人。聯結點就是因果關係嗎?不是。

名師與高徒有許多,卻都是把生命中的努力當成了可忽略的環節。

名師,高徒我們需要的不過是一些楷模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