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關於謙遜的作文議論文

【篇一】謙遜之道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道德經》

泱泱江河,自上古起就奔流不息,可曾見過它停滯下來誇耀自己的功績?夜空冰輪,盈滿虧損日日無休,可曾見過它沾沾自喜於自己的光輝?自然的謙遜使人從中領悟到了真諦,於是人類也開始培養謙遜之心。

謙遜為何物?謙遜是泰山壓頂卻仍寵辱不驚的泰然,是名利當道卻仍置之一笑的淡泊,是光環重重卻仍雲淡風輕的胸懷……謙遜蘊蓄了太多太多的意味,讓人迷惑,謙遜之道究竟是什麼?

陳省身,黃永玉,一位是建造數學堡壘的優秀工程師,一位是描摹光影油彩的傑出藝術家。這樣的兩位學之大家,竟可以淡然地講出自己“什麼也不會”的話。“什麼也不會”何嘗不是一種與世無爭的平和態度:我什麼也不會,只走我最擅長的那條路。“什麼也不會”的隱含意味也有“我什麼也不爭”,只求用心做好一件事。這種樸實而又寂靜的簡單是一種值得我們去崇拜去景仰去學習的高士之氣。謙遜之道是豁達,是看淡一切後寬廣的心懷。

藺相如為避廉頗繞道而行,看似軟弱的行為卻包含著巨大的智慧與氣度。藺相如是毫無血性的人嗎?不是,澠池一聚,藺相如敢以用性命維護趙國尊嚴,可見他也是一個飽含熱血的真英雄。可面對廉頗的咄咄逼人,他選擇了一種溫和得讓旁人不可理解的方式,因為他明白其中的利害,分得清公私,清醒地處理了這場無形的危機。他的謙遜折射出一種人生哲學:當柔則柔,以柔克剛。用謙遜和容忍戰勝莽撞與草率,這樣的人不得不說是一位聖者。

但謙遜並不等同於自慚形穢,而是在無形當中積蓄一股力量,隨時準備噴薄而出,凝成一道如虹長劍。還是那句話“什麼也不會”,其中除了謙和,還可以咀嚼出一種自信:正因為對其他的方面不擅長,所以才一心一意攻讀自己所擅長的方面,從而取得更高的成就。這樣不卑不亢,在言談舉止中處處顯露出內涵與性格的人,才是能讓人尊崇的人。

現實生活中卻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呢?心浮氣躁仿佛成為了人們之間的通病。有自視甚高,藐視一切的自負者,也有唯唯諾諾,膽戰心驚的自卑者。他們不會理解謙遜之道,沒有把自己擺在一個正確的位置上,怎么會不被陰霾遮住眼睛,認不清真實的自己呢?

中國擁有的內在性格是沉穩而謙遜的,這證明,經過歷史的考驗,謙遜這一品德確實是人所必需的。選擇謙遜之道待人接物,才會品嘗到生命中寧靜的幸福和簡單的快樂。

【篇二】成功來自謙遜

人們在實踐中得出了這么一個結論:成功來自謙遜。

為什麼成功來自謙遜呢?

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他很明確地指出了學無止境地道理。也就是說,假如你知道的是天上的“一顆星”,那么知識就是整個宇宙,遼闊無邊。一個人只有掌握了許多必要的,有用的知識,成功的大門才會向你打開。因此,我們要謙虛好學。

學者笛卡爾說過:“愈學習,愈發現自己的不足。”是啊,只有通過學習,不斷擴大知識領域,擴充知識面,儲蓄更多的信息,你才能真正領悟到“知也無涯”的深刻含義。這樣你既不會妄自菲薄,也不會妄自尊大,做到謙遜成熟,不斷進取,成功便不招自來。

那么,當我們在學習上或事業上有了一定作為的時候,還要不要謙遜呢?要!因為“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有些人往往就是由於驕傲自大而陷入泥坑。古人說得好:“謙受益,滿招損。”如果取得了一點點成績就沾沾自喜,被眼前的勝利沖昏頭腦,就會把辛辛苦苦得來的成績毀於一旦。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尤其不能驕傲,格言曰:“虛心的人十有九成,自滿的人十有九空。”我們在取得好成績時不自滿,才會更上一層樓。

從實際上說,謙遜是一種美德,一種修養。能否做到謙遜也是衡量一個人思想品德是否高尚的方法之一。忠於真理的人,虛懷若谷,為人民的事業鞠躬盡瘁的人,永不自滿。我們敬愛的周恩來總理就是這方面的傑出代表。他文能治國,武能安邦,文武兼備,但他又何等不謙虛謹慎,表現出比一般人更謙遜更成熟。我們要學習周恩來,那么謙遜這一高尚品德就是首先要學習的方面。

成熟的谷穗低著頭,成熟的蘋果紅著臉,它們啟示我們:成功來自謙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