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關於感恩的議論文【三篇】

為大家提供《高中生關於感恩的議論文【三篇】》,歡迎閱讀。

【篇一】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小時候背誦的這些詩句,講的就是感恩。

“滴水之恩,湧泉相報”,“銜環結草,以恩報德”,中國綿延多年的古老成語,告訴我們的也是感恩。

“感恩”之心,就是對世間所有人所有事物給予自己的幫助表示感激,銘記在心;“感恩”之心,就是我們每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陽光雨露,一刻也不能少。無論你是何等的尊貴,或是怎樣的看似卑微;無論你生活在何地何處,或是你有著怎樣特別的生活經歷,只要你胸中常常懷著一顆感恩的心,隨之而來的,就必然會不斷地涌動著諸如溫暖、自信、堅定、善良等等這些美好的處世品格。

感恩是每個人應有的基本道德準則,是做人的起碼修養。很多人、很多事,其咎蓋源於不會、不願感恩,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不懂感恩,就失去了愛的感情基礎。學會感恩,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感謝老師的教誨之恩,感激同學的幫助之恩,感恩一切善待幫助自己的人,甚至僅僅是對自己沒有敵意的人。

感恩,是人性善的反映;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與人之間缺乏感恩之心,必然會導致人際關係的冷漠,不懂得知恩圖報、反而忘恩負義之人,必是遭人唾罵的無恥之人,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學會感恩。

學會感恩,就是要學會懂得尊重他人,對他人的幫助時時懷有感激之心;學會感恩,就是讓你知道每個人都在享受著別人通過付出給自己帶來的快樂生活;學會感恩,首先要擁有一顆感恩的心,一個人只有懂得感恩,才會懂得付出,懂得付出後,才能獲得感恩;學會感恩,要培養謙虛的品德,對待比自己弱小的人,要知道躬身彎腰伸出援助之手;學會感恩,要有奉獻精神,無論做什麼事,應以“公”為先,做一個大公無私、樂於奉獻的人。

在我們身邊,每天都有感恩的故事發生,如果用心去體會,時時都會有終生難忘的溫馨。天天都有感恩之心,是多么幸福、清淨的境界,讓我們都做一個學會感恩的人吧!

愛,讓我懂得感恩

感恩父母,感恩他們用十月懷胎,給予了我生命;感恩父母,感恩他們用辛勤汗水,哺育了我成長;感恩父母,感恩他們用深切教誨,教會了我做人。父母給予了我們的太多太多,我們這些作子女的卻不知從何做起。也許,沒事時為父母分擔些家務,父母下班後為他們倒上一杯水,父母不舒服時為他們充一杯牛奶,父母勞累時為他們捶捶背,父母苦惱時為他們分憂解難,父母高興時與他們分享快樂。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但在父母眼中卻是十分自豪的。父母給我們的愛如此之多,而我們卻只給父母做了一點,父母都已感到知足,所以,我們要用一生來感恩父母。

我剛出生時,只有在媽媽的懷中才能睡著。每天晚上,媽媽抱著我一動也不敢動地坐著,生怕將我吵醒。經過無數個黑夜,媽媽就在這一動也不動的姿勢中扭傷了腰,落下了病根。如今,她只要彎腰時間一長,腰便疼痛萬分。有一次,媽媽腰疼的話都說不出來,我心裡特別難受,仿佛疼的不是媽媽,而是我。當我心痛得流下眼淚時,我想到了膏藥。對!用膏藥貼。我拿出自己平時捨不得用的零花錢,奔向了藥店。媽媽貼上我買的膏藥對我說:“真舒服呀!謝謝你,寶貝!”我的淚水再次奪眶而出。我明白,膏藥的效果不可能那么快,那么好。媽媽是為了讓我放心才這樣說的。這個“舒服”再一次讓我感受到了母愛。

小時,我們家是溫馨的,那時,我們的樓道沒有燈,而全家人又有個習慣,晚上吃完飯後去散步。幼小的我到家門口已經累的氣喘乎乎了,便大聲一叫:“不走了!累死我也。”爸爸皺了皺眉頭,突然把身子一蹲,我邊輕易的爬了上去“耶!走咯!”以後每天我都會爬到爸爸那寬大的肩膀上去,爸爸也不抱怨什麼,背起我爬上6樓。

我的爸爸媽媽不僅關心我還很勤勞,他們為了讓我多讀書,不管這么辛苦都不怕,我爸爸經常寫檔案,常加班、常開會,而且,有時在我們睡覺的時候還在寫檔案,讓他不能好好睡覺。我媽媽更辛苦了,每天早晨六點多鐘起床,又要賣菜、做早餐給我吃、然後煮好我午餐飯,她還要上班又不能遲到,晚上下班一回家就做飯給我們吃。

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與父母的距離也越來越近。茶餘飯後,總是喜歡與父母聊天,有時談我在學校的煩惱,有時談我的成長經歷,有時談父母的創業的艱辛。我漸漸地明白做父母的良苦用心,知道父母工作的不容易。

有一首歌叫《感恩的心》,歌中有一句詞是:“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是啊,父母給了我們寶貴的生命;老師給了我們無窮的知識;朋友給了我們克服困難的力量;我們身邊的一切給了我們和諧健康的成長空間。難道我們不該感謝這些嗎?我們需要的不正是那顆感恩的心、我們所缺少的不正是那一腔感激之情嗎?

【篇二】

在這個世界上,一切東西都應該而且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一切願望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得以實現,比如知識是可以學習,才能是可以培養的,財富是可以創造的。但是有一個東西是靠我們自己努力得不到的,這個東西就是機遇。

俗話說:“愚蠢的人錯失機遇,聰明的人抓住機遇”。

三國時期鼎鼎大名的蜀國丞相----諸葛亮,這位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草船借箭的故事想必大家耳熟能詳。相傳赤壁之戰時,東吳大將周瑜藉口軍中缺箭,要孔明十日內造十萬支箭,而孔明卻說:“直消三日便可”,並立下軍令狀。後來,在第三天借著大霧天氣,讓曹操心生疑慮,用草船從曹操那“借”得十萬支箭。細想這一切,如果在周瑜給的這十天裡都沒有大霧,諸葛亮再英明,也怕是沒有用了吧?所以說多虧這幾日裡有大霧這個機遇,救了他,而他也把握了這個機遇,草船借箭這一有名的歷史故事才得以流傳。

同樣是面對機遇,可西楚霸王項羽,上天給了他那么多的機遇,他都不好好珍惜,明明可以很輕而易舉的殺掉劉邦,可他都沒有接受這上天給予的恩賜,以至於烏江自刎的悲劇發生了。我想這一切都得歸咎於他的狂妄與自負,失去了的機遇,造成了自己的滅亡。

感恩機遇,因為機遇來之不易。俗話說:“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所以抓住機遇,也是一種能力,他會幫助你在苦苦探索中,點亮希望,照亮遠方的路,讓你在山窮水復中,找到了又一村。

感恩這來之不易的機遇,感恩這上天給予的恩惠。

【篇三】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是花兒的感恩。

烏鳥私情,願乞終養。這是鳥兒的感恩。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這是人類的感恩。

因為懂得感恩,他們擁有了一顆金子般的心;因為懂得感恩,他們創下了人世間溫馨的傳奇;因為懂得感恩,這世界才會如此美麗。幸福如花,在感恩的枝頭美麗綻放。

“忠則《出師表》,孝則《陳情表》”,這兩表道盡了人間感恩的真諦,演繹了人世間感恩的傳奇。為報劉備三顧茅廬之恩,諸葛亮七出祁山,巧計破敵軍,為劉備打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出師末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是後人為他寫下的詩篇,為報當年的知遇之恩,他用畢身的精力向後人詮釋了感恩的真諦。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卻用自己的溫暖讓這個可憐的孩子長大成人,且名揚四方,為官作宰是多少讀市人畢生的夢想,十年寒窗不正為一朝為官?然而當這個機會真正來臨,李密卻不曾忘記自己的祖母。他放棄了這個機會。因為他知道“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在為官和報恩之間他選擇了後者,向世人彰顯了一首偉大的詩篇--感恩。他們的感恩溫暖了自已,感動了後人。那一刻,幸福之花,在他們的感恩的枝頭灼灼其華。

感恩之心,是我們維繫這個世界的根本,擁有感恩的心,才能稱之為有靈性的人,然而一旦失去後果不堪構想。

雲南大學曾震驚一時的血案是多少人揮之不去的陰影。馬加爵一時的性起讓四個年輕的生命就此終結,我不想說他的殘忍。我只想說,他真的不懂感恩。雲南大學用知識培養他,而他卻使之蒙羞;他的父母用心血把他養大,他卻讓他們體會白髮人送黑髮人的苦楚;他與同學的同學情他不懂得珍惜。如果他有一顆感恩的心,也許這一切就不會發生。當感恩的心不在,那一刻,他的幸福之花開在哪裡?

數十年為戰友守墓,矢志不渝,是陳健對戰友的感恩;荊軻賭命,是為報太子知遇之恩的感恩;袁隆平數十年專注研究雜交水稻,是為祖國的感恩。

懷抱一顆感恩的心,讓我們將愛傳遞。將別人無私的幫助,深深銘記,並將之傳遞,這世界因感恩而美麗。人世間沒有不絕的風暴,感恩卻有其不老的風情。幸福之花,開在感恩枝頭,灼灼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