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青銅葵花》有感

讀《青銅葵花》有感

星甸中學初二(2)班董曉倩

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講的差不多是讀書能讓我們求得功名,能讓我們在戰爭上,生活上懂得許多事。而現在讀的書講究的是修身養性,陶冶情操。想起來他,它們之間的差距是非常大的。

我愛讀書,雖然讀的不是很多,但是我所讀的書中就數曹文軒寫的《青銅葵花》最讓我著迷了。雖然這本書的內容很平凡,不想別的名著經歷了那么多的災難與痛苦,但是他卻寫出了我內心的感覺。

這本書寫的是一個從小失去母親的小女孩因為爸爸工作的原因,一起來到鄉下勞動,卻因為一次意外爸爸離開了人世。這個小女孩葵花從此成為一個孤兒。葵花的遭遇很使人心疼。一個特別的機緣,讓城市女孩葵花和鄉村男孩青銅成了兄妹相稱的朋友。從此,它們一起長大,一起生活。12歲的時候,命運又將葵花召回城市,使兄妹倆分離。

這本書其實是一本很平凡的書,沒有多大趣味,可就在這種平凡的書中才體現出了偉大,讓我得到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很奇怪每次讀著書的時候,都會有一種很特別的感覺。總覺得書中描寫的葵花就是我的真實寫照。的確是這樣,我小的時候父母白天不在家,不知到哪去了,我就像葵花一樣在村子裡轉來轉去。就這樣稀里糊塗的過一天,甚至連飯在哪裡吃的都不知道。看見別的孩子,很想和它們玩,卻不敢,它們老是欺負我,我只能一個人玩,其實一個人玩也挺開心。

人們常說父愛深沉,讀了這本書才知道真的是這樣。從前小時候爸爸叫我背加減法口訣,每天晚上都抽查。只要指出幾個還不會背,就是一巴掌。上幼稚園時就要會自己寫自己名字,做手工、認字。所以那時候很討厭爸爸,現在後悔了,爸媽離我而去,我再也感覺不到父愛了。爸爸也有好的一面,他是既當爹又當媽,一直無微不至的照顧我,每天晚上爸爸都賠我睡覺。爸爸會給我講故事,但他從來講的都是同一個故事。我有時會調皮的撫著爸爸的鬍子,感覺很好玩。現在一切只能成為回憶了。

我很是欣賞書中的一句話: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一個時代的痛苦,痛苦絕不是今天才有的。少年時就有一種對痛苦的風度,長大時才能成為一個強者。其實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避免不了痛苦,最重要的是敢於只是痛苦,痛苦和快樂其實是同在的。要記住只有經歷過痛苦的人才可能成為一個強者。

讀了這本書讓我懂得許多,讀一本好書就像在與一個品德高尚,學識淵博的人談話。生活中許多道理都是從書中得到的。可以說書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個罪犯重讀一本好書就好像重新生活。所以讀書是我們快樂生活的一種方

式。

《青銅葵花》是作者曹文軒XX年激情奉獻,心愛備至的最新力作。作品寫苦難——大苦難,將苦難寫到深刻之處;作品寫美——將美寫到極致;作品寫愛——至愛,將愛寫得充滿生機與情意。

《青銅葵花》在享樂主義泛濫的今天,無疑是另一種聲音,它進行的是一種逆向的思考。它是對苦難與痛苦的確定,也是對苦難與痛苦的詮釋。

苦難幾乎是不可避免的。XX年5月12日汶川,XX年4月14日玉樹,以十分短暫的時間吞噬了那么多的生命,將一個個好端端的家園弄得面目全非。這時的人們不再認為這個世界還有幸福和歡樂。然而,我們卻要忘卻,要振作,要追求快樂。

苦難幾乎是永恆的。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苦難。苦難不是從今天才開始的,我們需要的是如何面對苦難,並戰勝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