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為鑑正視自我

以史為鑑正視自我

星甸中學二(2)單金剛

我喜歡鏡子。每天清晨,當我刷了牙 ,洗了臉,總是習慣地到鏡子前面,整整衣服,看看面容。可是,有關鏡子的“覆歷”我卻一無所知。我翻開【中國現代科學小評選】,一下子就被葉永烈伯伯寫的【鏡子小史】深深地吸引住了。想不到,鏡子還有那么一段漫長而有趣的歷史。

葉永烈伯伯告訴我們:最早的鏡子,自然就是水面了。在遠古時期。人們常常趴在河邊,對著水面,照照自己究竟長什麼樣子。人類製造的鏡子,最早的要數青銅鏡,在我們中國,已有1800多年歷史了。以後人們又製造了昂貴的銀鏡,結實的銅鏡,時髦的水銀鏡玻璃鏡。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鏡子的使用也越來越廣泛。理髮店裡,裝著一面面寬大的鏡子,讓人們欣賞自己滿意的髮型;汽車上有反光鏡,提醒司機注意人們的安全;舞蹈排練廳里有大鏡子,讓舞蹈演員選擇最美好的舞姿獻給人們;商店試衣間裡有穿衣鏡,讓人們把衣服穿得更漂亮,把生活打扮得更美好······

然而,在【鏡子小史】這篇文章中,我感受最深的還是這段話:“鏡子永遠是那樣忠實,毫不隱瞞地告訴你,你的臉上有沒有污斑。”在生活中,人們也不能沒有共產主義道德這面鏡子。沒有這面鏡子,人們的一言一行就沒有衡量的標準。葉永烈伯伯告訴我們,古代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曾說過:“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以古為鏡,可以見興亡。”我覺得雷鋒叔叔,海迪姐姐。一切品德高尚的人,都可以成為我們的 “鏡子”。如果經常照照這些忠實的“鏡子”,就會知道如何做人。

葉永烈伯伯告訴我們,生活中也有不忠實的鏡子。你看,鏡面不平的“哈哈鏡”,你看著他一照臉就變得歪歪扭扭的,一副怪模樣。這使我想起俄國文學家契訶夫的小說【不平的鏡子】。說的是,有位五官不正的夫人,而然得到一面不平的鏡子。這面鏡子找著 英俊的人,反而使她變得妖媚迷人。於是,這位夫人認為人們對她的容貌的如實評價是撒謊。她哪裡知道,這面不平的鏡子欺騙了她。她將這欺騙了她的鏡子視為忠實的朋友,如痴如醉地抱著不放,是多么可悲!

讀了【鏡子小史】,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應該和忠實的鏡子交朋友,用她照著我們的一言一行;那么恭維我們,欺騙我們的鏡子,絕對不是我們朋友。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多么需要一面忠實地反映我們真實面貌的鏡子啊!

鏡子,發展到如今已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家裡路上隨處可見,鏡子裡的你我他。鏡子裡所映照出的事物永遠都是最最真實的倒影,我十分贊同【鏡子小史】一文,所書——“鏡子永遠是那樣忠實,毫不隱瞞地告訴你你的臉上有沒有污斑”我個人覺得現在人們該多照照鏡子。多深刻的審思自己的一言一行,自己所作所為,往大了說是要嚴以律己,往小了說在日常的生活中將自己規範於道德倫理之中。我們要勇於照鏡子,做對比,及時發現自己的錯誤。改不足之處,這樣才能成為一個勇敢的人,勇敢的在於發現,並糾正自己的錯誤了,我身為那一類人所不齒。古人都知道以鏡子為鑑,唐太宗李世民曾說過,“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以古為鏡,可以見興亡。”連古人都懂的道理,現如今的我們也自當更加徹底的去理解其中的寓意,對鏡子整理衣冠是人得會,以人為鏡而得失,李世民就做的很好,唐朝的著名的魏徵。正是李世民勤政愛民的一面鏡子,以古為鏡而見興亡,我們這需要牢記。前世當為後世之師,我們需要多照鏡子,勇於照鏡子。勇於改正自己一言一行,時時不忘自我鞭策。做個有益於社會的好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