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半命題作文:生命是一種____

1.生命是一種永恆高一(1)班 劉一琪  如經年不衰,滄海桑田都落寞於世人眼中;如百載千年,山河勝景的旖旎風姿都自漸形穢;如生生世世,無邊無際的黑暗都遮掩不住那灼熱與耀輝。生命的光芒莫過於此,即使生命終會遵循自然定律只剩一堆白骨等待著化為灰燼,但消失不等於滅亡,形形色色的生命曾與世界的聯繫從未沉寂,也從未斷開。這,便是奇蹟,便是永恆。  還記得當年一生風雨坎坷,一輩子開朗豁達的蘇東坡么?他遊歷於多少波瀾,多少在歷史之外無法想像的跌宕起伏。而“一蓑煙雨任平生”,卻道盡人生從不悔恨的抉擇。永恆,完全可以描繪蘇軾的偉大中最精髓的那部分。高峰之巔,山腳下江水滔滔不絕。自詡為東坡居士的男子始終一身抱負,本是“雄姿英發,羽扇綸巾”,卻屢次被貶,遭波折不公;他該應了小人之心就此頹廢不振,庸庸碌碌過完一生,卻登高闊望 “舉酒囑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娓娓道來這般閒適從容,“好風如水,清景無限”;鬢髮漸霜白,依然“聊發少年狂”,欲“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一顆赤心清澈豪邁,鮮艷不羈;思念淚成殤,念“流年暗中偷換,寂寞無人見”,十年弦斷,韶華去兮不復返,夢中對妻兒“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只追憶思念,情愁與仕途分隔兩岸,平和釋然。蘇軾,月下吟誦一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撫慰情意切的心聲,那如水般澄澈純粹的柔光仿佛從這裡為起點,在世人眼中開闢了一片空靈的境地——悲觀惆悵又何妨,耿耿於懷的傷痛和無奈才是最該捨棄,最該一揮而別的致傷。廣袤無垠是他筆下的樂趣無窮,將滄桑凌厲的模樣分毫不差地勾勒銘誓,見證靈魂的傲然與生命的灑脫。蘇軾在逆境之中超脫悲哀,印證了永恆。日落西山,薄暮暝暝,一個年邁的身影仿佛在那遙遠的古城門外久久佇立,看城樓一點點被昏黃的夕陽稀釋。他走向古道西頭,步履蹣跚地踏過滿地金黃,神情疲憊目光卻炯炯有神,飄拂在空氣中的是他早已花白凌亂的鬍鬚。蘇軾的雙眸中是一份悠遠的自信,它超越了時空,縱橫了千古,俯仰一世,在無垠的宇宙中,永垂不朽。

2.生命是一種奇蹟高一1班  曹禕萌孤單的夕陽有大雁作伴,平靜的湖水有群魚作伴,幽靜的叢林有鳥兒作伴,它們是多么的鮮活,多么的富有生命力。自由、歡樂、恬適,它們昭示著自己的生命與力量,但又恰好被不多不少地融合在了一起,毫不突兀,依舊和諧。生命是一種奇蹟。說起生命,只把它相等於人便是太為狹義的說法了,不過,這性情不羈而得罪權貴,屢試不第,一生坎坷,終身潦倒,最終困頓失意而死的溫庭筠卻因他的才華橫溢,書寫不朽詩篇,為後人廣為流傳,誰說這不是一種奇蹟呢?其實,許多當今被我們所熟知的詩人、詞人,在他們的時代都是飽受艱難與辛酸的,他們的仕途大多不盡如人意,生平遭遇也使人不忍開口陳述,他們偉大的詩詞作品都是被後人發現而蛻變為千古佳作的。所以,在那時的他們能突破重重阻礙,以頑強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來開創中華文明先河,在這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是十分值得我們敬佩的。他們的生命,是一種奇蹟!也許,對於廣義的生命,便是指一花一木皆為有生之物罷了。但美國小說家亨利·詹姆斯把生命的意義更為細化了,他說:“街上的每一塊石頭,陽光里的每一粒分子,都包含著歷史。”的確,我們所看到的事物,甚至是那些不起眼的、不易被人們察覺到的,都是在造物者的千挑萬選中脫穎而出的,他們經過風雨洗禮,跨過數道鴻溝,仍然挺拔著身姿,展現在我們的眼前,告訴我們,他是堅強的,他是勇敢的,他是獨一無二的。他們是沐浴在陽光下,獨自靜靜享受的美麗。這些生命,便是奇蹟。世上不可能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這是神奇的,但同時,也代表了你、我和所有的人,我們的生命只屬於我們自己,誰也無權操控,但誰也無須為你去做些什麼,所以,請好好把握自己的人生,我們自己的生活應由自己來做主,虛度年華的光陰不會為你留下一絲可貴的財富,只是在我們本該綻放光彩的神奇生命中的角落處無謂留白。若想把生命的奇妙分毫不落地體現,就要把生命變得充實而有意義,抓住生命,抓住奇蹟,並創造新的奇蹟!

3.生命是一種過程高一二班 王曉凡從新生的第一聲啼哭,到永久的沉睡前的最後一聲哀嘆,我們終於完成了所謂的旅程,用盡一聲時間,完成了這本故事,充滿了過程。春風拂過,你聽到荷花蓮藕間傳來的聲聲笑聲了嘛?你又聽見?那個曾經如花笑顏的女子晚年的哀嘆了嘛?你聽見宮廷中的嬉笑玩鬧聲了嘛?你又聽見那個風流皇帝站在西樓上,因為亡國而發出的一聲輕輕嘆息了嘛?千古第一才女,出身書香門第,自幼耳濡目染,聰慧穎悟,才華過人,詞壇初露頭角,作一曲《如夢令》,轟動京師;讀《讀中興頌碑》,作《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 兩首,雖為女子,巾帛不讓鬚眉,初涉世事,敢借諷唐明皇,告宋朝統治者,前車之鑑,令人欽佩;夫家被貶,隨之回籍,屏居鄉里,取義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命其室歸來堂,自號 易安居士;宋代衰落,國破家亡,“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思鄉心切;一曲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悽慘慘戚戚”,最終抑鬱而終。千古詞帝,生在帝王家,志在山水,曾自號“蓮峰居士”,無意儲位之爭,無奈兄長皆暴斃,即位後志不在此,初作《浣溪沙》,意在向周后示愛;周后病逝,親撰誄文,作《昭惠周后誄》,深表懷念;無奈亡國,被囚數年,一句“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令宋太宗記恨,食牽機藥,命喪黃泉。無論是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還是千古詞帝李煜,他們的人生經歷都是顛簸坎坷,且前後期有巨大差距的。他們都經歷了亡國、經歷了最愛的人從身邊離去,經歷孤單的痛苦,在一次次失去希望中,寫下了一首又一首動人的詞曲。他們的生命不短暫,不長久。卻是一段難以磨滅的過程。他們用自己的經曆書寫了自己的故事,也擁有了獨一無二的過程。我們不也該如此么?無論前方面對的是逆境還是順境,我們都應該堅持走下去,用自己的故事,書寫自己的過程。

4.生命是一種光芒奔馬在廣闊的原野上飛奔,揮灑汗水,那是生命的光芒。群狼在月夜高鳴,尋覓獵物,灰黑的皮毛閃著耀眼的光芒,那是生命之光。竹林在風雨中屹立,竹葉上露珠布滿,映照著生命的光芒。一顆露珠從天上落下,將陽光從天上接下,縷縷散落,珍珠般悅耳。發奮雖晚,但才華仍難以遮掩,桃李年華中進士,可謂大才子。受歐陽修之賞識,賞其豪邁氣概,大讚,名聲遍京師。反變法,受排擠,自請出京,任知州,除弊革新,政績顯著。不惑之年受貶謫,眾友鼎力相助,得以免于歸西。獄門之外,降職黃州,著“赤壁”留“懷古”,得“東坡居士”一號。暮年之時,歷諸多坎坷,化為黑暗中一縷明光。蘇軾,從晨風中走來,等了一個又一個早晚,注視了一個又一個百年,終於守望到了那個身影,那一束耀眼的光芒。“少年進士”之天才,少時環遊四海,結識詩聖。後仕途坎坷,雖身懷大志,才華秉異,卻考不逢時,屢次遇林甫,均不中。戰亂流離不忘撒愛國熱淚,書“關安二首”。北上為官,心情悲涼,寫”三吏”震千古。大曆三年,漂泊南下,無奈惆悵,終仙逝小舟上。杜甫,從山中走來,蓋其出處勞佚,喜樂悲憤,好賢惡惡,一見之於詩。思其豪氣背影,念其詩意光芒。

5.生命是一種態度張雨涵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懷才不遇是人一生中遇見過的在正常不過的事情了。然而有的人會選擇就此自暴自棄,但也有人會義無反顧地堅持自己著夢想。這也是對生命的一種態度,而生命就是這么一種態度。 梁啓超曾這么評價過一個人,“舉國方沉酣太平,而彼輩若不勝其憂危,恆相與指天畫地,規天下大計。”然而,擁有此番抱負之心的便是開段《已亥雜詩》的作者——龔自珍。38歲的他經過第六次會試,才終於考中了進士。在歷任京官的20年中,龔自珍雖困阨閒曹,仍屢屢上書,指斥時弊卻都未被採納,甚至被同僚視為“痼疾”!後來由於龔自珍屢屢揭露時弊,觸動時忌,不斷遭到權貴的排擠和打擊,又忤其長官,最終決計辭官南歸,父親去世後,龔自珍又兼任了原由其父主持的杭州紫陽書院講席。後來又發生了外國侵略,他又打算準備辭去教職,赴上海參加反抗外國侵略的戰鬥。結果沒有實現他的抱負突患急病暴卒于丹陽,年僅50歲。他的一生可謂跌宕起伏,但他從未停止他的抱負,始終對生活有著積極樂觀向上的態度。同為詩人的屈原生平經歷與龔自珍也很相似。他為實現振興楚國的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由於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於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後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被免去左徒之職後,轉任三閭大夫,後來又發生了一些國家間的糾紛使屈原被逐。在屈原多年流亡的同時,楚國的形勢愈益危急。屈原眼看自己一度興旺的國家已經無望,也曾考慮過出走他國,但最終還是愛戀故土,卻又感到懷才不遇於悲憤交加之中,自沉於汨羅江,殉了自己的理想。同是懷才不遇的人,但屈原選擇了投河龔自珍卻選擇了為自己的抱負與理想做自己最大的努力。這就是對生活不同的態度。而生活就是一種態度,需要你有一顆堅忍不拔的心,無論前面的路有多困難多艱險也要堅持自己的理想與抱負,為之努力。因為,生命就是一種態度。

6.生命是一種境界劉熙生命,對於每一個人的意義都是不同的。對於有的人,生命是一種責任,或是一種緣分,又或是一種修行。但是對於蘇軾,生命是一種境界。有人說,千年出一個蘇東坡。正是這樣,縱觀古今,有誰能像蘇軾那樣有著博學的頭腦,寬廣的胸襟,豁達的胸懷呢?蘇軾,不論遇到什麼樣的逆境都可以笑著面對。這天夜裡,三十九歲的蘇軾坐在窗前,望著窗外的一切,開口吟到:“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是他著名的《江城子》,寫給他的亡妻,王弗。他長情,十年前,結髮之妻突然離去,他悲痛。十年後,他依舊記得她的音容笑貌,不時地回想起她的點點滴滴,是那樣真切,是那樣痛心。如此長情的蘇軾,若是他只寫這些詞作,怎么能登得上大雅之堂?怎么能得到如此高的聲譽呢?站在船上,週遊赤壁,蘇軾的口中出現了這樣的句子:“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詞作大氣,豪情壯志,就是蘇軾,就是這首詞,改變了詞在文壇上的地位。蘇軾博學卻不驕傲,他還自謙不比周郎。這等謙虛又有幾人能比。策馬奔騰,雄姿英發,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這時的蘇軾為報國家,老年出戰。他意氣風發,雄姿不減年少。但是如果你覺得,蘇軾只得寫出這等粗狂之詞,那就是你的錯了。“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這首《水調歌頭》被世世代代的人傳頌,詞風清新,內涵深刻。賞月的詩詞往往清逸孤寒,蘇軾的這首詞,猶如在飄渺的雲端,掩映於清輝之間。抒酒問月,頗有李白之風範。明月皎皎照徹天上人間,天上是孤寒一片,人間是相思無眠。“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圓缺,此事古難全”,已是豁達,但“但願人長久,千里其嬋娟”更至樂觀誠摯,種種感情交融於月光之下,頓成千古絕唱。胡仔評道:“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出,余詞盡廢。”在《記承天寺夜遊》中,蘇軾正值被貶,心情惆悵,但卻在賞月後釋然,最後寫到“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這不是一種豁達的心胸嘛?即使政治不順,蘇軾還是開朗樂觀的生活著。這就是蘇軾,可以柔情似水,可以豪情萬丈。不論遇到什麼事情都會從悲傷中走出來,正如他說的:“君臣一夢,今古空名。”人生如夢,沒有什麼事是過不去的,沒有什麼事是你的牽絆。這種灑脫的境界使人生得到最大的釋懷。做一個蘇軾這樣的人,把生命當做一種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