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文化的高一作文

關於中國文化的作文1:

在海灣戰爭中,美國每個官兵都在讀中國的《孫子兵法》。或許,有人疑惑,一個科技如此強大的軍隊,為何需要《孫子兵法》呢?其實不然,這正體現了《孫子兵法》的價值。美國人接受了《孫子兵法》的價值,並懂得引進和運用,而作為中國人自己是否更應該去了解中國優秀的文化遺產,接受古人的薰陶,傳承中國的優秀文化呢?

唐朝時期的中國可以稱得上是歷史的鼎盛時期,其中重要的便是中西文化的交流。而清朝時期中國閉關自守,使中國與西方先進社會的差距越來越大,並最終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令中國人引以為榮的四大發明中的指南針和火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只是用來測風水和做鞭炮、爆竹;而西方人卻用指南針確定航向週遊世界甚至侵略中國,用火藥做炮彈、子彈擊垮清朝政府自認為堅不可破的城牆,並盜取中國珍貴文化遺產。於是,變出現了現在,圓明園獸首在海外拍賣的事件。因此,對本國文化過分自信是不可取的。一個小偷,竟然可以這樣公開拍賣他曾犯下的罪行,這不得不讓我們深思。

現代的青年人對本國的傳統文化抱以鄙視的態度,很多人對外來文化盲目推崇,熱衷於美國大片,盲目追趕時髦,追求外國名牌,總認為外國的東西才是好的。也許外國的一些東西確實好,一些科技確實比我們先進,如果是好的東西,我們就應該學習,而不是盲目的追崇。俞敏洪說:“你是一隻豬,不要因為貼了一隻時髦的標籤就以為自己不是豬了”。因此,盲目的推崇外國文化也是不可取的。很多年輕人痴迷於日劇.韓劇,而韓國卻將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申請成他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連小學生都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中國的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難道說,以後我們吃粽子的時候,要告訴我們的後代,這是韓國的節日嗎?

中國的文化深邃而精深,源遠而流長。儒、道、墨、法、兵……雖然立場不同,卻不曾相互詆毀和排斥,每個學派各抒己見。《詩經》對美好愛情的嚮往: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論語》告訴我們如何待人處事: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中國的文化對世界有著深遠的影響,從鄭和七次下西洋到現在遍布世界各地的孔子學院,“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一個國家或者一個民族想要孤立的存在於這個世界,這將是不可能實現的。

作為中國文化的傳承者,有義務好好繼承和發揚本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對於那些並未了解的文化,應丟棄戒備之心,嘗試接納和吸收其中的精華,將中國文化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讓我們的子孫享受祖先留給他們的文化財富。

關於中國文化的作文2:中國文化將怎樣?

中國文化將走向何處?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璀璨文明的古國,幾千年的文明遺產是中國在世界文化之林占有一席之地,可是近幾年來,中國的文化卻屢遭偷竊,而兇手竟是同一個!

20xx年,一場持續了數年之久的中韓文化之爭終於一韓國的勝利而告終,所以外國人都知道了端午節起源於韓國而非中國,中國只是在過韓國的節日罷了。從這件事中,我終於感受到了我們中國國民的文化意識的下降,導致了我們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慘敗。此後韓國又搞出了所謂的“韓醫”漢字是韓國發明的,活字印刷術是韓國最先使用的,豆漿也起源於韓國等等。這么多殘酷的事實擺在了我們的眼前,我們應該醒悟了!這些!這些!全部是我們祖先發明的,是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怎么到了現在變成了別人的!我心有不甘,也是從這些事實中我堅定了自己的信念,我一定要學好歷史,我要中國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笑到最後!

我們這一代是新中國的接班人,我們就不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東西被別人拿走。在不尋常的20xx年,我看到了13億中國人民在冰凍雪災中的團結!我看到了13億中國人民在汶川地震中的堅強!我看到了13億中國人民在北京奧運會上的光榮!我看到了13億中國人民在“神七”升天時的自豪!我更看到了——我更看到了中國正在走向富強,走向世界強國!對於每箇中華兒女來說,這是一件值得興奮的事,可是正在中國走向國際化的道路中,我們得到了許多東西,也丟掉了許多東西,那就是我們的傳統文化。我個人認為,只有在接受好的外來文化的同時繼承並發揚自己的傳統文化,才能夠在世界文化之林站穩腳跟永遠也不會摔倒。說實話,我認為韓國人值得我們學習的就是有很強的文化意識,他們懂得保護並發揚自己民族的文化,這使得韓國文化始終在亞洲名列第一。

新時代的中國是一個各方面都要強大的中國,連文明也要強大,所以,我們這一代人要為此不懈的努力!為新中國的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關於中國文化的作文3:被歷史流放的中國文化

有人說,中國古代的物理是陰陽,中國古代的哲學是五行,中國古代的數學是八卦,那么中國的文化呢?——是流放。

說起流放,似乎人們大都會想起大漠,的確這個詞在某種程度上是對大漠的詮釋,但是中國的流放文化並不是都於大漠,比如說,柳宗元捕蛇者的千年等待,再比如說,蘇東坡對於大宋王朝的文化輓歌。

蘇東坡確實是大宋王朝中一名不可缺少的文人,可以這么說,歷史可以沒有大宋王朝,但是中國文化卻離不開蘇東坡!蘇東坡本名原是蘇軾,但後人卻固執而堅決的叫他蘇東坡,因為他從蘇軾到蘇東坡吃了太多的苦,笑了太多的不合時宜。他的大笑讓自己開懷,卻讓中國文人內心中有了一聲哭。

我們喜歡蘇東坡總是沒有理由,可能是因為他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貧民乞丐,眼前所見天下沒有一個不是好人。其實那些彪炳史冊的人物,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並不總是在聖殿里,呆在祭壇上,賓士在戰場上,翻滾在硝煙里……他們也並不總是在舞台上領取榮譽和獎盃,就像今天人們供奉而成的那樣,他們耕作早田野,他們工作在窗前,他們生活在鄰家,他們抽菸,喝酒,煮肉,寫作,閒話,頭頂一個大西瓜……

忽然想起了一個關於蘇東坡的小故事:東坡被貶與儋州,一個邊走路邊唱歌的老婆婆忽然問他:大人,您以前在朝中做官,是否像一場夢?東坡答道:是像一場夢似的。對與蘇東坡來說他一生被流放至死未歸,對於中國文化來說是一件好事,如果沒有他的流放會有那名傳千古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前後《赤壁賦》,《水調歌頭》和《記承天寺夜遊》嗎?歷史根本不是什麼編年史,斷代史,而是一代一代鮮活的存在,撓了會癢,傷了會疼。在一次又一次的改朝換代中,中國歷史總是用竹簡抑或紙張記錄下來,於是在那幽靜優美的後院中,總會燃燒起一把熊熊火焰……

蘇東坡比中國其他的詩人更具有心靈的天真,可如今,越來越豪華的裝飾,使人們不再關注問題的實質,仿佛一個個買櫝還珠的鄭人…蘇東坡在流放的途中進行了一場心靈的調整,他通過這場洗禮走向了自己人生的真理,他對與自己人生的思考越來越多,人一生活著究竟是為什麼,東坡窮盡了一生告訴了後世的人們,人活著是為了真實而自由的活著,只有這樣才能擁有一個完整而幸福的人生。現在,物慾橫流的社會使孩子們還未長大就成熟了,那一雙雙天真的眼早已變的污濁,我們能做什麼呢?

朝野何常不是這樣的,能夠記住自己的夢想,並堅持到最後的有幾個,恐怕屈指可數。蘇東坡由朝到野,朝朝野野,他真正領悟到了: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看天空雲捲雲舒。只有做到了寵辱不驚、去留無意方能心態平和,恬然自得,方能達觀進取,笑看人生。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傑出的愛國宗教領袖趙朴初同志遺作中寫道:生亦欣然、死亦無憾。花落還開,水流不斷。我兮何有,誰歟安息。明月清風,不勞牽掛。

對於中國文人來說,最寶貴的就是這份氣節了,徐悲鴻先生說:“人不可無傲氣,但不可無傲骨。”傳說李白腰間一根傲骨,以至於他晚年不能彎腰。提起李白,不得不提他的豪放,那一字上九天的風發意氣,漢儒怎能敵?李白和蘇東坡可以算得上是中國的兩個代表人物,其中兩人的優勢劣勢就不在此一一評論了,但是兩人卻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那一份壯志豪情可以相媲美。

流放的中國文化在歷史的上空翻飛盤鏇,吟唱著一首又一首的玉樹後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