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文化主題作文

從“蜀景風遲,浣花溪旁,誰種芬芳,天與薔薇,露華勻臉”到“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歷史的光影湮滅了“胡騎羌兵入巴蜀,前飛禿鶖後鴻鵠”的傷痛。

來自遠方的有人,如果你來看啊,定會瞧見那點點星光在夜幕下搖曳綻放,定會被秀美的山川,波漾的河流迷亂了雙眼。言及巴蜀,會憶起一排民屋籠在春日溫暖的光景里,兩旁蜿蜒屈曲的藤蔓垂在牆頭,串串花序迎風顫動,滑滑於街頭巷尾隱浮沉。那九寨的碧波微漾,五彩微光,仿佛滌盡世俗的塵埃,純淨得不受沾染,呷上一口,巴蜀的味道便在舌尖蕩漾。峨眉之巔,雲海翻卷,重重掩映,黃龍溪古鎮的古拙清幽小橋流水,九曲黃河彎彎繞繞,驚濤拍岸,又捲起多少兒女情長風花雪月。

可回首當年,當東坡的赤壁懷古,高誦“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時,又有何人去預知巴蜀正漸行漸近的血腥呢?

是蒙古的鐵騎,隆隆踏響,威震中外,那強壯而彪悍的草原雄鷹拖雷引兵,在1231年大肆屠殺攻略了“天府之國”。千年古城只落得個民無譙類。是命中注定還是無妄之災?巴蜀悄悄蟄伏在一隅,孤獨的舔舐自己的傷口。巴蜀人民的意氣風發仿佛已被扼殺在了刀光兵刃下,殘敗的院落,廢棄的作坊,在寂寞的夜空下低低的嗚咽。

等待,漫長的等待,巴蜀人民丟了性命卻護了信仰。殘酷的殺戮、如山屍骨並不能把巴蜀人民的精神埋葬。他們相信,千百年後,它依然會在中華大地褶褶發光。

你們又聽到地平線數陣微微跳動的脈搏了嗎?那是巴蜀人民對新生與希望的追求。可是又注定是無疾而終。1646年,張獻忠屠殺巴蜀。新生與希望自此近一百多年都再未掙脫掉黑暗與陰霾。我無法想像那僅僅“從此再無四川人”的概括背後是怎樣的人煙俱滅,莽林叢生,狼奔豕突。

而當我媽重新回過頭來審視這些事,恍如面對生命里無法言傳卻又復返的召喚。這是要用一顆赤子之心去感知的存在。是很難形容的一種疼痛,微微顫抖,澀如黃連,我為此心折不已。因為此時我才無意中觸碰到幾乎已經隱而不見的傷痛。歷史的紋路仍在蔓延,我卻站在最美的紋飾上憶起過往的崢嶸。

“杜鵑啼血猿哀鳴”。千年萬載,巴蜀一直在低嘯哀啼,又經理了萬載春秋,飽受了幾經滄桑,而我們只能擷取一縷裊裊來窺測它背後的無畏與堅強。

三千多年的巴蜀文化幾經飄零。如今,我們泛遊巴蜀總會嘆服江水壯闊,平野無邊,偉麗河川。那曾經的屍橫遍野造業遍尋不到痕跡。當年想要去緬懷這近一千多年的悲傷時,恐怕還找不到一隅“殘破舊址”去憑弔。啊,巴蜀人民從不哀嘆過往的繁華,從不沉浸於往日的悲傷,他們有的從來都是創造的力量,他們在等待地平線上的曙光。

所以你仍然可以瞥見道不盡的悠悠風情,硝煙已彌散。曾經染血的臉龐早已褪去了黯然和消沉,取而代之的是自信與樂觀。他們用慢慢世間路,消耗青春的美好,斗轉星移,百年更替,向滿目蒼翼的土地索取絕外逢生的機會。即便在往年巴蜀人民的文化曾一度消失在歷史舞台,但如今我們踩著新世紀的腳步正在迎來。

有時候,殘酷的傷痛,需要用時間去等待癒合,而我,則為我的家鄉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