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納四海 胸懷天下高中生優秀作文

念及昨夜花敗,又觀今日花開,花敗花開,一歲一榮。這像極了佛家的“萬象之下,皆為眾生”,卻也不失一種貫古今風雲,攬九天氣象的磅礴大氣。

俗語有言:“放長線者釣大魚。”這不僅僅對愛垂釣碧溪的人是佳言,更是對事物的普遍真理的總結,那便是一種發展的眼光。眼光要放眺四海,胸懷要兼濟天下,這樣才能力人所不能力,容人所不能容。

荀子云:“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可見站得高確利於遠望,就如同一個人的身份和地位提高了,眼界開闊了,看待事件的角度和解決事情的方式也會隨之有所升華,孟嘗君田文便是如此,田文生在五月,父親田嬰想要殺了他以免亂了門第,但母親私下將他撫養成人,後田文即位,主持家政,廣納賓客,食客幾千人,待遇不分貴賤一律和自己相同,不挑揀,無親疏。就當孟嘗君被秦王懷疑,性命堪虞之時,正是在善雞鳴和狗盜的門人幫助下,才死裡逃生。

孟嘗君廣納能人,漢高祖劉邦也善識賢才,就拿陳平來說吧,他本是項羽麾下一謀士,只因作戰失利,怕被項羽遷怒,於是改投劉邦帳下,劉邦認為他是個不可多得人才,便委以重任,後劉邦被困滎陽,陳平向劉邦要了四萬金使反間計才使劉邦脫身。陳平不是小人,但也算不上君子,做官期間, 收受賄賂,還美其名曰:“為了生計”。古人云:“莫與君子斗名,無與小人斗利。”陳平是處在模糊線上的人,所以劉邦便把名和利全給他,以此來讓他為自己效力,而那四萬金並沒有全部用完,劉邦也沒有收回國庫,而是把錢全給了陳平,並重重的賞賜了他,從那以後陳平便更死心塌地的跟著劉邦打天下。劉邦的視界並沒有被那幾萬金所模糊,這為他換來了陳平的“六出奇計”和平定呂氏之亂,鞏固了漢家的基業。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牙!”這是管仲由衷的感嘆,在這背後是深切的知己情懷,二人起初各為其主,後齊桓公當權,鮑叔牙又推薦管仲做了相國。而管仲要幫助鮑叔牙卻往往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鮑叔牙卻沒有一絲抱怨,因為他看到管仲是個人才,是要成大事的,所以不僅不斷的支持他,鼓勵他,還逢人說項。有人會感嘆鮑叔牙這樣做也太默默無私了。我卻不這樣認為,我想鮑叔牙所追求的應是伯牙子期那高山流水般的知己之情,確實,他得到了。是他那獨到的眼光和寬仁的胸襟推動了這一切。

如果沒有孟嘗君的平易近人,何來雞鳴狗盜、狡兔三窟的傳世佳話;如果沒有劉邦的慧眼識珠,何來傳世四百餘年的大漢王朝;如果沒有鮑叔牙的寬己及人,又怎么會有管仲的一展宏圖。孟嘗君、劉邦、抑或是鮑叔牙,在我看來,他們便真是眼納四海,胸懷天下的人。

有人說:“我們是老百姓,沒有多大的改造力和影響力,所以我們也不必像大人物那樣事事做到高瞻遠矚。”一個人的力量也許是微不可言的,但億萬個人疊加起來呢,我想那應該不僅僅是氣貫長虹了。但是反過來想,如果這億萬人僅是簡單的加和起來,只重眼前的利益,不看長遠的發展,那么又會有多大的力量呢 ,正如近來網上不斷曝光的手錶事件,察其源頭是不知名的網友將其公布在網上,其實這便是一種統觀全局的眼光,這也可以算得上一種胸懷天下之人的策略,他挖掘出了社會大眾的好奇心,利用社會輿論,為反腐倡廉做出了貢獻。但如果他自以為自己力量弱小,而對此事置之不理,哪會有抽生般的香土氣息?

好比人與自然的相處,若是人們一味的注重經濟利益,而不關注生態利益,那么森林、濕地、草原會一步步的被侵蝕掉,變成那令人厭惡的垃圾集中地,甚至是令人驚悚的墳地。不過還好,可持續發展戰略正是扭轉乾坤利器,這就是一種發展的眼光,注重協調,才能更好的發展。

可見,凡事用一種統觀全局的眼光,不僅能達到目標,且容易把事情做到極致,也許在短時間內沒有什麼實際效益,但在不遠的將來成就卻不可限量,正如研製飛彈,研究生物的節律,看似對現在沒有沒什麼直接價值,但殊不知,研製飛彈是為了維護和平,保護主權,而對生物節律的研究,其價值更是不可估量,套用於工農業等的生產,必將造福於當世乃至後世子孫。

不論我們是什麼人,又身處何位,都應有眼納四海,胸懷天下的戰略眼光,這樣不僅利於自己的進步,更對社會的發展有著不容小覷的推動作用,正如韓信那樣,若就職於執戟郎中,治粟都尉之時,未能統觀天下局勢,預測戰場形勢,積極學習兵法戰略,又怎么能統率三軍,平定諸侯,垓下圍項羽,為劉邦打下那百年基業。

因此,我們應以發展的眼光看待這個發展中的社會,並使之不斷的發展。做到這樣,我們就要眼納四海,胸懷天下,即便我們還是那阡陌間的一粒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