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理想高中作文

追尋理想作文【一】

坐看夕陽,夕陽里有海鷗飛翔,水面上,有燃燒的波光。浪在礁石上開花,一朵又一朵,彼此起伏怒放,原來,石頭上也並非什麼都不能生長。有希望的胚芽,就一定能找到綻放的土壤,在人生途程中,有著等待自己去喚醒的最真最純的夢想。最初的夢,開始於童年時代,它使我哭泣,使我微笑,讓我夢想著用幽雅的琴音向世人展現我內心的世界。

與它相遇,是在荷花盛開的一個午後,我獨自漫步於清香沁人的荷花池畔。不覺中,遠處隱約傳來一縷縷古箏的琴韻,穿過一絲清涼的風,漫過一池漣漪的水,悄然游至我的面前,輕柔哀怨的縈繞在我的身邊。這種心弦的振動,不需要言語,不需刻意去描述,只要輕拔那包含一切的弦。

十二歲時,專注於《漁舟唱晚》,夢想做個漁家小女,頭戴尖斗笠,身披綠蓑衣,手持長青竿,看西塞山前的白鷺,嘗桃花流水中的鱖魚,竹杖芒鞋輕似馬,一蓑煙雨任平生,晨曦初露而出,殘陽斜照而歸。滿載一船星輝,向青草更青處漫溯,在繁忙的勞作之餘,體味艱辛與快樂,仿佛置身世外桃源,任己自在逍遙。

十四歲,偏愛於《笑傲江湖》,希望有天成為少年遊俠,身懷絕技胸懷宏大志向。手拔琴弦,暢彈“笑傲江湖”古曲,腰系三尺青鋒,盡誅忘恩負義之人。古道斜陽,天涯海角,鐵膽豪情,快意恩仇。聽滄海一聲嘯,滔滔兩岸潮,看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在嘶嘯的西風白馬上馱載不群的思緒,在悠揚的古樸琴弦上彈盡無盡豪情。

十六歲,鍾情於《湘妃淚》。似乎是在剎那間聽懂了那低吟的篇章,迴轉的樂曲,感受到什麼是柔情似水。想見遠古的娥皇,女英,身置洞庭碧波間,佇立於搖曳小船之上,遙望湘君,持守關愛,真情等待,不論風雨。最終那一腔的情思,化為淚雨,在青螺碧雲的君山,留下斑駁的淚影。這雖是令人心碎的悲情,卻成就了一曲千年的絕唱,一段萬古的傳奇。

十七歲時,沉醉在《高山流水》之間。不願如孟浩然一般“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覓”,而希望能遇到“明月清風酬雅韻,高山流水會知音”的情境。遙想當年伯牙在古琴台上撫奏心靈的樂章,彈至厚實凝重之處,子期便稱:“巍巍乎,高山”,彈至迴環婉轉之處,子期便道:“潺潺乎,流水。”這種心底深處的琴聲,世上共鳴之聲又有幾何?千金易得,知音難覓。以前總不明白,俞伯牙何以斷琴悲之友,而今才曉,這才是真正的心靈相通。於是才懂得什麼是可貴的,懂得了如何去珍惜。知曉即便是朋友遠行,也不必悲傷,因為在平原之處看山的體驗,比置身山腳之近的觀賞,來得更清晰、真切。

這些年來,每當無形的音符在冥冥之中翩翩起舞,動人的鏇律便匯集起來,將我籠罩,心從此多了一份純靜。那個夏日的午後,琴聲融入了我的生活,很喜“獨坐幽篁里”,雖有“深林人不知”的寂寞,卻更有“明月來相照”的酬情。

琴音早已消失在我身旁,然而對我而言,更多的是一份自我感受,一種心路歷程,一種無盡的追尋。

把自己當太陽舉起,才會有自己的天空;把自己當種子播種,才會有自己的原野;只有用心追尋那純真的夢想,才會見到斑斕的天空。

追尋理想作文【二】

理想是什麼?列夫托爾斯泰說:“理想是指路明燈,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沒有方向,就沒有生活。”我想說:“理想是人生從谷底爬到高峰的動力;理想是種子從石縫中長出來的信念;理想是一棵小苗把沙漠變成綠洲的力量 。”於是,我們在自己漫長的人生之路上,開始追尋自己的理想。

張海迪大姐姐正是因為懷著“活著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的理想,她以非凡的毅力學習和工作著,以滿腔的熱情為人民服務,譜寫了一曲生命的讚歌。身高僅150厘米的鄧亞萍,憑著苦練,以罕見的速度、頑強的拼搏精神和驕人的成績,改變了世界乒壇只在高個子中選拔運動員的傳統觀念,實踐了自己“小個子也有大作為”的諾言。鄧亞萍成功的經驗是:“我不比別人聰明,但我能管住自己。我一旦設定了目標。決不輕易放棄。”想到他們我感覺慚愧,我曾經想當老師,但看到老師因為我們不聽話而氣得聲嘶力竭,於是我放棄了;曾經我想當警察,但看到警察從事的職業會遇到危險,我退縮了;曾經想當醫生,但想到醫生要面臨血淋淋的手術,我害怕了……可現在,我要再次樹立理想,我要當一名優秀的主持人,像董卿阿姨一樣站在舞台上,用自己的主持征服、感染億萬觀眾。

為了自己的理想,我要從現在起,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打下牢固的文化根基,從現在起,我要認真去學習播音主持,今後不管再苦再累我都不會放棄。遇到困難,我會想一想何宇軒,一個身殘志堅的小鋼琴家,因為在小宇軒心中有一個“要當優秀鋼琴家”的理想,正是這個理想不斷地激勵宇軒戰勝自己的殘疾,克服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在音樂之路上不斷前行。我想:何宇軒可以,我也可以。

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樹立理想,追尋理想,也許在通往目標的路途中,我們會面臨風雨地阻撓。只要我們仰望理想之燈,腳踏實地,為實現理想努力奮鬥,堅持不懈,我們的人生一定會更加精彩。同學們大家一起努力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