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聯考滿分作文:留給明天1(2005年)

2005年天津聯考滿分作文:留給明天1

四樓考場的窗外以後幾棵樹,挺拔,郁郁青青。我不知道一棵樹長這么高要花多久。也許幾十年吧,幾十年前種了這棵棵樹苗的人,他們是誰?他們現在還活著嗎?不得而知,我只知道樹留了下來,留在今天,並將留給明天。

我一直近乎固執的相信,個人的某些東西,是可以留住很久,甚至達到永恆的,儘管我清楚千百年前就有一個叫范縝的寫下一本《神滅論》,他說人死後會形神俱滅,徹底消失,什麼也不會留下。

看一看歷史吧,秦始皇死了,但長城留了下來,兵馬俑留了下來;漢武帝死了,但輕徭薄賦,提倡節儉的思想留了下來。李白死了,但他的才華,那些瑰麗,雄奇,飄逸不羈的詩靈留了下來;蘇軾死了,但他的豪邁,那些大氣、磅礴又不失柔情的詞句留了下來。吉鴻昌死了,但“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的決絕留了下來;譚嗣同死了,但“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凜然氣節留了下來。

我們閱讀前人留下的痕跡,從發黃的枯葉上,從模糊了的畫面上,從雕像的眉目間,從父母師長的講授中,分明看到了那一張張鮮活而各具情態的面容,他們把輝煌留給了他們的明天,我們的今天。

寫至此處,我不禁心潮澎湃掌心浸汗了,我們,或者說得個人化一點,我,又該把什麼留給明天呢?

我希望自己有斐然無匹的文采,著書傳志,若干年後當有人倚窗讀完這本書,可以在憑窗遠跳時在天際雲間依稀看見我年輕的容顏;我希望自己有沛然無御的氣魄,立業造福,捍衛並發揚民族、社會甚至人類的高尚與智慧。這兩個願望似乎自私,頗有“雁過留聲,人過留名”的狹隘,但如果可以把自己的姓名與偉大的事業一起留給明天,又何嘗不將成為成功的輝煌?

聯考後一個月我將滿十九,人生最初的十八年是用尋找自己的位置的,現在,我已清楚地了解了自己,明了了前進的方向。我將立志提煉人生中的精華,歲月里的光輝,熔鑄一份貢獻,留給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