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廣東省優秀作文賞析:月河鎮的一天

五月的月河鎮已進入暖春,依舊是白牆青瓦老房子在晨光中透露著歲月抹不去的韻味,石板橋下的小河向東流去,像一條絲帶環繞著月河鎮。

市集上傳來的叫賣聲,聲聲入耳,各類早餐的香味牽動著早起趕集者那疲憊的胃。“滋滋”,食物在油鍋里翻身,發出陣陣聲響,那是雜菜香煎包,早餐的必備。“咕嚕咕嚕”,文火上的瓷煲里是滾著新鮮魚片的白粥。加入幾撮薑絲,灑上幾粒細鹽,入口滿滿是魚香味。

鎮上的人誰都認識誰,生得俊秀的小孩兒總被相識的阿姨們塞給各類早餐,“拿著吧,小心別餓著。”這是月河鎮日常的交流,人情在早上的晨光中盡情地表現出和諧友愛。

中午,太陽漸漸高升。每家每戶的廚房都準備了各式各樣的食材,自家後院種的各種蔬菜都會在這裡變樣。切片,切絲,醃製,下鍋,翻炒,調味,收汁,上盤。

每到這時候,香氣又再一次散滿整個小鎮。門前的大黃狗都張開了口,饞得深深吸一口。嗯,有宮保雞丁,清蒸鱸魚,魚香茄子,啊,還有那甜酸豬蹄。

家裡的小孩這時都會幫忙擺碗筷,等著菜餚上桌,迫不及待地對家裡的長輩說一句“起筷吧”,便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吃著碗裡的還望者鍋里的,滿腦子都在想怎樣吃得最多最好吃的。

下午,烈日當空。鎮裡的人們躲在家裡涼快。有些老人坐在樹下的藤椅上,聽著那收音機里咿呀咿呀的京劇,不成調地跟著哼唱,不時點點頭,揮揮手,想像自己便是那劇中的人物,收復江山,氣若江河。小孫子尚不懂事,搖著老人的手臂問道:“姥爺,這是什麼調子?”老人笑嘻嘻地道:“小滑頭,這是京劇,咱們國家的國粹。”小孫子又問:“什麼是國粹,可以吃嗎?”天真爛漫的樣子引得老人大笑,“國粹是國家的寶貝,不能吃。”“但能聽對不對?那我以後去學,學了唱給姥爺聽好不好?”小孫子的一番話讓老人十分暖心,抱在懷裡連聲稱好。

晚飯後,作為娛樂活動的廣場舞在小鎮的中心廣場開展了起來。相識的人們聚成一片跟著節拍舞動了起來。無論男女老少,都在展示著自己的舞姿,引得他人喝彩。

剛好是十五,天空中掛著一輪滿月,有人家在院子裡擺上一張桌子,拿出自家釀的米酒,扇著蒲扇,賞著月色。有文化的人脫口而出一句詩,十分應景。

夜色漸深,小鎮又將恢復寧靜,月河鎮的人們在睡夢中等待著新的一天。

親愛的外國朋友,你願意來月河鎮一游嗎?它,一定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感受。

【點評】

這是考場中一篇較有特色的議論性散文

大多數考生選擇議論性文體,而本文作者以小鄉鎮呈現大中國,以小場景折射大背景,選材新穎,構思巧妙。文章通過描述月河鎮的風貌人情,巧妙地串聯起三個關鍵字“美食”“京劇”和“廣場舞”,準確充實地反映了人民生活的富裕幸福和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友愛,筆端飽含深情。

本文開頭以簡潔的景物描寫呈現月河鎮的概貌,總領全文。主體部分以時間為線索,依次描述了月河鎮人民一天中不同的生活場景,結構清晰,過渡自然;每個場景的描述都特別注重細節,具有很強的畫面感,如對早餐的描寫,小孫子和姥爺的對話等,真實細膩,體現了作者細緻觀察生活的能力。結尾點出寫作對象,雖略顯突兀,但屬於回應寫作要求之筆,不可缺少。

文章語言流暢,平實中不乏文采,短句的運用很有特色,如“切片,切絲,醃製,下鍋,翻炒,調味,收汁,上盤”一句,準確描繪了美食的烹調過程,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和濃郁的生活氣息。

文章欠缺之處在於有些語句不夠簡潔,如“早上的晨光”“咱們國家的國粹”等,如果稍加斟酌,無疑更為出色。

(廣州市第二中學語文正高級教師 邱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