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滿分作文:學校,不該拒絕任何人

知識是平等的。但現實世界中,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教育的不平等卻讓獲取知識變得無法平等。小編收集了20xx年高考滿分作文:學校,不該拒絕任何人,歡迎閱讀。

學校,不該拒絕任何人

如果有天堂,那一定是圖書館的模樣。無論你是男是女,是美是醜;無論你貧窮還是富有,高貴還是低賤;無論是來自哪個國家,信仰什麼宗教,都可以坐在這裡,坐在彼此的身旁,靜靜的享受閱讀的快樂。

沒錯,知識是平等的。但現實世界中,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教育的不平等卻讓獲取知識變得無法平等。

曾幾何時,讀書是對一個中國家庭來說是奢侈品。父母砸鍋賣鐵、到處借錢只能讓家裡的一個孩子獲得教育的資格,或者家裡年齡大的哥哥或姐姐外出打工掙錢供弟弟妹妹上學,這種電視劇里常見的戲碼在生活也比比皆是。

伴隨著國家迅速發展,到了1986年我國開始實行9年義務教育。這大大解放了很多家庭的經濟負擔,但教育資源的缺乏還是讓許多生活在貧困地區的孩子對知識望而卻步。幾個縣城只有一所學校是常態,對很多孩子來說,只要能上學再苦再累也不怕,於是才會有電視節目上播出的那些背著小竹筐,凌晨4點從家出門,徒步2小時山路去上學的場景。

很多時候,坐在電視前面的我們看著這樣的場景會覺得矯情和做作,好似《感動中國》評選故意放出的催淚彈,卻忘記了這是現實的存在。實行9年義務教育的我國,對貧困地區的孩子來說教育仍然是不平等的。

大城市的教育也一樣不平等,這種不平等從嬰兒時期就已經開始。教育從娃娃抓起,這句話被現在家長演繹的淋漓盡致。

父母帶著1歲多的孩子在炎炎夏日裡東奔西走。英語、音樂,或者僅僅是簡單的父母與孩子間的互動,都讓各位父母熱血沸騰,仿佛看到了孩子未來出人頭地的成功景象。熬過了嬰兒時期,長大後的我們似乎面臨更多的選擇?

它們是國外的學校和國內的學校;它們是公立的學校和私立的學校;它們是重點大學升學率95%的學校和升學率50%的學校;它們是學費很貴的學校和學費一般的學校;它們是我坐在這裡考試的學校和他坐在那裡考試的學校。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大城市裡的教育已經演變成為了父母身家的大比拼,有錢才能上早教班,有錢才能上重點學校。更加中國特色的是,我們的教育與房子掛鈎,還記得前幾年風靡全國的“宇宙中心”五道口嗎?

但是教育不是這樣的,它應該是通向知識的康莊大道而不是路上阻攔你的絆腳石。作為一個有幸接受了9年教育的人,我希望有一天,所有的學校都能夠不拒絕任何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