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天津高考優秀作文:有句話常掛嘴邊

有句話常掛嘴邊:天津考生

中國人見面打招呼,常說的一句就是:“您吃了嗎?”看似平平常常的一句話,其實裡面大有講究。 

民以食為天,填飽肚子在幾千年內成了大多數國人最基本的人生追求。從堯舜禹湯開始,歷經秦漢唐宋,再到明清民國,直至三十年前,能吃飽歷來就是一小部分高貴之人的專利。生產力低下,靠天吃飯,趕上老天爺不高興,或者有個兵災匪患什麼的,小小百姓就都得勒緊腰帶過日子,能活下去不被餓死就是最大的幸運了。所以,見面問一聲“您吃了嗎”就沒有絲毫的虛套在裡面,而是發自內心的關照與呵護。我們可以想見,其時其地的人們在說這普普通通的四個字時語氣的真誠與虔誠,裡面又飽含著多少無奈與渴盼啊。“您吃了嗎”,其實也是在問自己,我今天吃了嗎?我今天的肚子充實了嗎?明天的早餐我準備好了嗎? 

( m.diyifanwen.com整理)

也有過所謂的“太平盛世”,風調雨順,倉廩豐實,這時的大部分百姓應該是能吃飽飯的,但見面的第一句台詞仍是“您吃了嗎”。這時的四個字我想應該懷著一份對上天的感激,一份對皇恩浩蕩的涕零。畢竟能吃飽飯了!這四個字還應有一份提醒,好好珍惜吧,千萬別浪費糧食,千萬別糟蹋飯菜。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手中有饅頭,莫忘饑饉時。這四個字可能還有一層憧憬,今天能吃飽了肚子,希望明天能吃得上些檔次。吃飽,更要吃好。“您吃了嗎”實際蘊含著國人生活的現在時與將來時。 

古老的中國在走過了幾千年的風風雨雨,才終於在30年前的一聲春雷響後,真正實現了祈望了幾千年的夢。“您吃了嗎”裡面不再有挨餓的擔憂,不再有十之八九要落空的渴盼,豐衣足食的中國人在說這四個字的時候真真的是“底氣十足”。再也不用擔心明天無米下鍋,再也不用擔心老天發怒,再也不用擔心夢會破滅。人們“擔心”的是怎樣吃得才能更好,怎樣讓生活比蜜還甜。於是,“您吃了嗎”也就愈來愈加大了其單純“打招呼”的比重——但我明白,人們是滿心歡喜這樣的的“虛套”與“客氣”的。 

( m.diyifanwen.com整理)

我相信,“您吃了嗎”可能隨著生活的豐富多彩與高質量而逐漸退卻,不再常掛在人們的嘴邊。這是進步,但無論何時,我們都要在心底給“您吃了嗎”留個位置,為了不忘過去,為了珍視眼前,更為了追求無比絢麗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