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湖南高考作文範文4篇

最新湖南高考作文範文一:智者若樹

春花的智慧在於燃盡生命的怒放,於是有了草長鶯飛,最美人間四月天。夏蟬的智慧在於蟄伏地底十七年,於是有了一朝破土,一鳴驚人。鳳凰的智慧在於烈火的淬鍊,於是有了脫胎換骨,涅槃重生……而樹的智慧,卻遠不止如此。智者,若“樹”。

“要有最樸素的生活和最崇高的理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凍、路遙馬亡。”樹的智慧在於志存高遠。正如高曉松所說:人生不應當只有苟且與當下,還應有詩和遠方。只有心存著“遠方”,我們才能勇往直前,不至於像失了羅盤的水手。有了目標與方向,我們才能更好地到達終點。“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立下了這樣志向的周恩來未曾彷徨,引領著中國走向富強。“如果再讓我做一次選擇,我仍選擇中國,選擇核事業”,鄧稼先堅定的志向使他在核領域一往無前……智慧的大樹向著遠方,於是它有了目標和動力。智者若樹,志存高遠。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要先“舍”而後“得”,樹的智慧在於捨得。如果大樹吝嗇自己甜美的果實,不肯分給鳥獸,那么它永遠不能到達遠方去看這世界。就像壁虎,如果在危急關頭它不捨得自己的尾巴,便無法得到自由與新生。而沙礫,因為懂得放棄自己的稜角、捨棄暫時的光明,才得以於蚌殼中蛻變為珍珠。智慧的大樹懂得捨棄,於是它的種子隨飛禽、走獸們來到了世界各地。智者若樹,懂得捨棄。

“呼山不來,我去就山”,樹的智慧在於變通。然而我們的生活中卻有許多人不知變通,只知愚蠢地一條胡同走到底。就像許多家長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變優秀,不顧孩子自己的實際情況,盲目地要求他們考好分數、讀好大學。於是易中天先生批評道:龍,怪獸也;器,器材也;材,木材也。現在的家長讓孩子成為怪獸、器材、木材,就是不成人。這么說也許過於絕對,但不可否認的是,只把“好分數好大學”作為評價孩子的唯一標準,確實有些病態了。正如奧斯卡·王爾德所說,成為你自己,因為別的都有人做了。我們不必將自己禁錮在一條模仿他人的路上,而應綻放自己的芬芳,成為最好的自己。智慧的樹雖然沒有翅膀飛翔,沒有腳奔跑,但它知道變通,同樣到達了世界每一個角落。智者若樹,知道變通。

就連三毛也曾說:“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一半在土裡安詳,一半在風裡張揚。”樹的智慧可讓我們仔細品,然後便有思維的禮花在腦海中綻放。

最新湖南高考作文範文二:心在哪裡,風景就在哪裡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俗話說得好,站得高,才能看得遠,視野才會變得更加廣闊。人生也是如此,只能經歷了他人所未曾有過的風雨磨礪,思想才能變得睿智而曠達。這其中體現著一種意志,更彰顯著一種智慧。

山頂有山頂的風景,沿途有沿途的美麗,風景不在別處,風景在路上。若只想著山頂的風光,忽略了沿途的風景,那么,換來的是一場辛苦和疲憊。若懂得欣賞沿途的風景,那么,收貨的是一路的愉悅和輕鬆。同一個風景,不同的角度,會看到不同的畫面,不同的眼光,看到的畫面會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人,看到的風景也各有千秋。

風景無處不在,風景到處都有。美麗的風景,盡收在會欣賞人的眼裡,潛在了會思考人的腦海里,藏在了有心人的心裡。旖旎的風光,愉悅著人們的心情,也調節著人們的生活情趣。

風景在路上,人生也是如此,人生短暫,是一趟沒有往復的旅行。從懵懂的童年到暮暮垂老,我們收穫的是什麼?不是名利的多寡,不是財富的積累,不是地位的高低,也不是你一生成就了多大的事業,是一路的成長,是一路上思想的錘鍊和提升,其中的經歷才是生命的價值所在。

人生是一場經歷,更是一場領悟。人生路上,既有春光明媚的日子,也有風雨兼程的艱辛,它不可能是筆直的坦途,難免會經歷曲折和坎坷。我們就在這坎坷和挫折中歷練,用一顆平靜的心去面對這一切,去品味人生。在這曲折磨礪中平淡,在那粗茶淡飯中生香,人生旅途,雖沒既定的路線,但有它特定的美麗,最美的不在終點,而在沿途的芬芳,學會欣賞這個世界,學會欣賞這一趟人生,無論順境還是逆境,都是歲月的一種饋贈。

有人說,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其實不然,不管你是熟悉還是陌生,風景,就在那裡,不離不棄,不動不搖。之所以看不到風景,是因為我們的心遠離了這片風景。只要心中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人生處處都是風景。在這個意義上說,風景既在山頂,也在路上,更在心中,心中的風景,千般嫵媚,萬千婀娜,旖旎怡人,沁人心扉。

人生處處有風景,人生處處是風景。每個人有每個人的人生經歷,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視覺與感悟。心存美好,用積極的心態去生活,原來生活中處處充滿著幸福,時時存在著快樂,在熱愛生活的人眼裡,生活無處不是美好,無處不是詩意人生。

生命就是這樣,它的綻放與凋零,不是我們所能控制的,幸福也好,不快樂也罷,日子都在繼續,只是我們要在這悲歡離合中,能夠順其自然地接受,坦然地面對,那些聚與散、來與去,既然揮之不去,不如去分享這一路的風景。

最新湖南高考作文範文三:惟願此心無怨尤

總有些生命,酣暢淋漓地恣意揮灑,哪怕遍體鱗傷。亦有些生命,寧靜淡泊地安於一隅,哪怕無波無瀾。

無論如何抉擇,只要心中無怨無尤,一句輕描淡寫的“我願意”便有了九鼎千鈞之力,不容他人置喙。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惟願本心充實滿足,無悔自己的決定,便是無憾。

托山為缽,剪水為衣,渺渺若垂天之雲,悠悠自來去。這便是莊子。他是如此飄忽不定琢磨不透,他穿行於山林間,沉浮於雲氣中,縱使生活貧困潦倒亦不移本心。他垂釣於濮水之濱,楚王派人尋他入朝為相,“願以江山累矣!”話說得如此懇切竭誠,而莊子卻吝於回頭。他凝視著水底匍匐的一隻龜,笑言:“龜是願意被人供養在廟堂里還是願意自由地爬行在泥地里呢?”對曰:“後者。”莊子笑了:“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或許有人為他放棄高官厚祿而安於貧窮感到不解甚至不值。然我卻為他拍手稱快,他遵循了心的召喚,不被浮雲遮蔽了雙眼,堅持自我。孤寂卻不孤獨地看守著他心靈的月亮樹——詭譎難測,卻自有一番風骨。

與莊子同樣隨心所欲的還有那輕裘緩帶,不鞋而屐的魏晉名士。在那愁雲慘澹的天幕下,他們不願循規蹈矩明哲保身,而是縱情狂歌,捨生忘死,他們白眼向權貴,折枝為美人,生命隨心綻放得如此絢爛,光耀千古。當洛陽東市刑場上奏起那廣陵散之絕響,那亦是嵇康內心的絕唱:“此身雖隕,此心無怨尤!”真名士,自有一派清峻超絕的風流。

於此番熾烈壯闊的生命相反的是另一種安然,二者的共同之處就在於內心的答案:“我願意。”

李叔同舍下塵緣,斬盡俗絲,遁入空門成為弘一法師。此舉令多少仰慕其才華的人唏噓不已。然他卻是無怨無悔地從心而行。“明鏡止水以定身,青天白日以成事,光風霽月以待人”,這般偈語便是他心靈的寫照。倘若他不割捨紅塵紛繁事,或許會為後人留下更多璀璨的繪畫與篆刻作品,但又何來他圓寂前發自肺腑的“華枝春滿,天心月圓”?

陶淵明“誤落塵網中”,終是抵抗不了心底聲聲“歸去來兮”!而後“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林逋厭倦污濁官場,終是隱於西湖之畔,梅妻鶴子,飄然不群。沈復沒有“人間百姓仰頭看”的鴻鵠之志,只是隨心生活,記錄日常的一次出行或僅僅是一塊石頭,便成了《浮生六記》……

這般安然的心底的細小滿足,實在不足為外人道矣。

生命僅有一次,但求隨心,勿忘本心。惟願此心無怨尤,惟願你能坦然一笑,道一聲“我願意”。

最新湖南高考作文範文四:所向,所愛,所願

種子嚮往光與熱,所以願意奮力掙扎,衝破黑暗的桎梏;新芽愛戀雨與露,所以願意經受風塵侵擾,舒展葉片;綠葉眷戀於樹木,所以願意陪伴其度過一載春夏秋冬,一輪雨晴雪霧,當它們被問為何如此,不過說一句,“我嚮往,我愛,所以我願意。”

西邊山腳的鳥兒嚮往東邊天際的彩雲,所以不顧饑寒風雨,毅然而上。縱使受傷,縱使落淚,在蒼穹之下也無怨無悔。

他便是那樣的鳥兒,費盡一生飛往高處。談遷自幼家境貧寒,但其人窮志不窮。及近而立之年,他展開了國史的修訂工作。探民間,訪古蹟,查典籍。前進之路風雨兼程。二十七輪四季鐫刻了白紙黑字,也染白了鬢角的霜花。他以為他已經看到了璀璨的彩雲,卻又有狂風驟雨將其拉下——巨著被偷走了。多年心血付諸東流水,命運的折磨讓其快要倒下,但他還嚮往著那一天啊。於是又是八年,從頭再來,終成《國榷》。

因為嚮往,所以願意忍受劫難,惟心中之志引導人生之路。而這之中的苦難,便也甘之如飴。

兒子深愛著父親,縱是無言也能靜靜陪伴,不需言語與呼號,物質與欣喜,便也有幸福。

雅士林逋時常執一雙木槳,乘一葉扁舟游於西湖之上。隔絕了金錢與物慾,喧鬧與繁華,惟有注月光為酒,化綠水為詩句,以梅為妻,以鶴為子。世人當然不解,遠離舒適的日子,來這裡過清貧的日子圖什麼?而他卻說:“吾志之所適也,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貴也。只覺青山綠水與我情相宜。”他愛這空山新雨,愛這碧波淺盪,便願意拋棄世俗與浮塵,放浪形骸於天地間。

因為熱愛,所以願意趨於寧靜,即使沒有戲台上的一顰一笑,沒有炊煙之下的歡聲笑語,自然也能給其慰藉。

反觀如今社會,所願真源於所向、所愛嗎?利慾薰心、銅臭擾人,人們多已忘了為何在這世上;競爭激烈,身不由己,還有誰能不顧他人言語憑內心做出選擇?嚮往便攀登吧,無畏險阻;愛便追求吧,不需證明。

那么,“向心之所向,愛心之所愛,所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