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黃山宏村的900字作文

根據計畫,我們首先來到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皖南古村落——宏村,而宏村則坐落於中國徽州文化的長廊——黟縣。黃山古代時被稱為“黟山”,黟縣因為在“黟山”南麓,所以因此得名。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描寫黃山宏村的900字作文,希望你們喜歡。

描寫黃山宏村的900字作文篇1

宏村風情

昨天下午,順著山路開車蜿蜒了70多公里後,我們來到了黃山之行的第二站——宏村。

我們把車停在停車場,然後走向售票處。因為我們訂的客棧就在景區裡面,所以我們等客棧老闆來了才買門票。

進了景區,一眼看到的就是一池滿滿的湖水,一座小小的石橋,一片高矮參差的青瓦白牆,兩相輝映,真是好看。我們入住的客棧就隱藏在這一汪清澈寧靜的湖水後面。走到門口,我覺得這客棧太小了,大門的寬度都不過2米。約10平方大的前廳,頓時令人感覺到居住空間很狹小。可是,穿過前廳的月門,這種感覺立刻消失的無影無蹤。展現在眼前的是大片大片的荷葉和許多青綠色的蓮蓬。在這些綠得發亮的蓮蓬與荷葉間,無序地隱藏著粉紅色的荷花。它們有的開得正盛,有的已經凋謝,有的還是一個嬌小玲瓏的花苞。在這荷池的中間,是一座不寬的小木橋,有兩邊的荷葉荷花夾著,漂亮極了!空氣里還流動著隱隱的荷香,真是美妙極了!

放下背包,走出客棧,一眼便見到了湖邊一角的荷花開得正盛。荷花上空,一大群蜻蜓正在飛舞。它們時不時點一下水面,產下一枚卵,然後以比直升機快好多倍的速度升上天空。

在湖中心,有一座小石橋,窄窄的長堤連線著南北兩岸,同時也把湖分成了兩半。橋上的台階,越靠頂部就越陡,越靠底部越緩。橋的兩邊,各有一群鴨子在水裡自由地游著。它們有時也會爬上岸來。有一次,它們爬上了岸,眼看就要走進一座房子了,我急忙跑過去,擋在鴨子面前。鴨子見我就跑,我拔腿就追,把一隻鴨子嚇得飛了起來,直衝進水中。

馬上就到傍晚了,家家戶戶的屋頂上飄起了炊煙,小巷兩旁飄來的香味也漸漸濃烈起來。我們吃完晚飯,看了會電視,就在一片荷香蟲鳴聲中睡著了。

第二天黎明,我和老爸一起去拍照片。這時看到的景色與昨天下午所見截然不同。看近處,行人稀少,顯現出村莊早晨特有的安靜,青瓦白牆倒映水中顯得格外的美;看遠處,山上霧氣繚繞,綠色若隱若現,漸升漸高的太陽慢慢也變成了金色。我拿起老爸的手機,跑到橋上,“嚓嚓嚓”連拍了好幾張照片。

拍了近百張照片後,太陽升到了高空,湖水村莊變得明亮起來,我們也去吃早飯了。

宏村的景色實在太美了!能住在這么美麗的景色里,這是我有生以來絕無僅有的一次。

描寫黃山宏村的900字作文篇2

走進宏村

10月3日,秋高氣爽。天空,萬里無雲;空氣,清新鮮活。這可是個旅遊的好時節。我跟著爸爸來到了一個著名的旅遊勝地——安徽宏村。

宏村位於安徽省黟縣東北部,始建於南宋紹熙年間(公元1131年),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了,比南京的明城牆還要古老呢。它背倚黃山余脈。其先人在建村之時先建水系後依水系而建村,使其依山伴水充滿靈性。宏村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一體,被譽為“中國畫裡的鄉村”。描寫黃山宏村的900字作文年11月,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走進宏村的確像走入畫冊中。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幅熟悉的畫面—小橋流水人家。一條荷葉搖曳、波光粼粼的小河上,坐落著一座小巧玲瓏的玉白色的弓形小石橋。小河兩岸是青石板鋪就的小路,路邊青灰色高大民居鱗次櫛比,好像只有在電影裡才似曾相識過。導遊說這些民居都是明清時候的建築,現在在宏村完好保存的就有140餘幢。電影《臥虎藏龍》中有不少鏡頭就取自這裡。喔,難怪呢。沿著小河左拐,走過一條窄小的巷子後,眼前突然豁然開朗。一條半月形的池塘呈現在我們眼前。導遊說這就是宏村重要景點之一“月沼”,當地老百姓稱之為月塘。只見塘水清澈如月,兩邊的青磚小瓦馬頭牆倒映水中,微風吹過,水面泛起一圈圈漣漪,恰似一幅美麗而朦朧的國畫,美不勝收。繼續往前走約100米,有兩棵參天古木,一棵叫“紅羊樹”,一棵叫“百果樹”都有五百多歲了。據說當地人結婚時都要繞“紅羊樹”三圈,以祈福百年好合。死去的老人下葬前也要繞“百果樹”三圈,以祈盼子孫萬福。

看過風景,導遊又帶我們觀看民宅。我們先來到了一個古代清官的家。這家的主人原本是當時的五品官,相當於現在南京市的副市長。他為官清正,看不慣當時官場的貪污腐敗及對百姓的苛捐雜稅,最後辭官回鄉,歸隱宏村。他的住宅很簡陋,陳設也很簡單,面積不過一百平米。還不如當時的普通農家。清官家的門框上刻著兩個字,一個是“卒”字,一個是“仕”字。意思是以民為貴,以官為輕。接著我們又去了當地最富有的豪紳家。真不愧是豪門啊,連丫鬟的房間也比清官家大而且豪華,真是一個天一個地。

告別宏村已是日暮時分,回頭遠望,好一幅古樸秀美的山水長卷啊!我似乎是剛從畫中走出來。

描寫黃山宏村的900字作文篇3

黃山遊記——話說宏村

剛放寒假,我和家人、親戚一同來到黃山市湯口縣,準備開始這次黃山之旅!

根據計畫,我們首先來到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皖南古村落——宏村,而宏村則坐落於中國徽州文化的長廊——黟縣。黃山古代時被稱為“黟山”,黟縣因為在“黟山”南麓,所以因此得名。黟縣從公元前220xx年開始建造,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了!儘管經受過了20描寫黃山宏村的900字作文多年的風吹雨打,但是黟縣依然是風景秀麗,連綿起伏的峰巒與黃山連為一體,如果將高聳入雲的黃山比成一部氣勢雄偉的交響樂,那么黟縣則是這部交響樂中一節動人心弦的樂章!

既然黟縣如此美麗,那么宏村就更是青出於藍!

先說宏村的建築。由於宏村始建於南宋,所以宏村的建築全部都是粉牆青瓦,遠遠望去,連綿起伏的峰巒之間是灰白色的天地。可是,宏村當時居住這腰纏萬貫的土豪、富商,可他們為什麼不把錢花在房屋的外牆色彩上呢?在中國封建社會裡對於色彩的運用,有著十分嚴格的等級區分,一般的平民百姓的住宅外牆上是絕對不能使用金碧輝煌的色彩與裝飾的,尤其是金色。金色是皇家、貴族專用的。因此,在建造時,聰明的建造師們設計了這種灰白色的顏色,在青山綠水的映襯下,產生了一種寧靜與祥和。然而,經過幾千年的日曬雨淋,牆面上的白粉早已斑斑駁駁的脫落,儘管它失去了白色的明朗、單調甚至單純,卻又因此而增添了一種濃厚的歷史感。

看完宏村的建築,再讓我們來看看宏村的大體樣貌。由於古代的人都比較講風水,所以宏村的規劃很有講究。在風水學中有大量的對山形的評判,如:“山厚人肥,山瘦人飢,山清人秀,山濁人迷”等。而宏村背有雷崗山雄聳,且有碣溪環帶,形勢較勝,所以山勢方面不必過多操心。然而宏村的兩條溪流不匯於西而繞南而過是一大缺陷。所以,在明水永樂年間,宏村76世祖汪辛夫婦,三次聘請了號稱為“國師”的風水先生——何可達察形望勢,按照牛形改造村落。於是村民們鑿水數百丈,作為牛腸;開採了天然泉水,作為牛胃;架四座木橋,當做牛腳;栽了兩顆參天大樹成為牛角;而山則作為牛頭,屋子則作為牛身。

了解了這些我不禁感嘆: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博大精深!絕不能丟!無論是從建築的顏色,建築的構造,建築大體的布局以及關於風水的認知,還是古人的賞識,似乎我們現代人都較為遜色!中華民族還有許多文化期待我們去了解,這些文化充滿了知識與真理,讓我們進一步的了解它們,對它們進行深入的探討,進行“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