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作文題目預測:獨是一種人生追求

導語:高考即將到來了,作文作為重要的得分點,在考核分數的比重尤為重要,作文也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重視,下面小編在高考臨近前為大家推薦一些今年高考作文的預測題目,歡迎大家進行觀看學習,祝大家能在考試中馬到成功,考出一個滿意的成績。

閱讀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獨”很常見,也很複雜。“一枝獨秀”固然動人,似乎不及萬紫千紅美麗;“獨當一面”誠然神勇,似乎不如眾志成城牢固。人們需要團結合作,但也離不開“獨處”;世界需要溝通交融,卻也少不得“特立獨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是寂寞,也是自在;“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堅守,又何嘗不是悲愴……

“獨”有時不太完美,有時又是應該追求的境界。你對“獨”有怎樣的體會或見解?

要求:自選角度,自擬標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議論文。

【構思導引】

(一)挖掘材料中的辯證點:

1.要辯證分析材料特點:從“材料+提示語+要求”看,具體辯證分析“獨”的類型,可分三種:①強調“獨與多”的數量辯證關係。②強調“特立獨行與團結合作”動作行為等方面的辯證關係。③強調“寂寞、自在與堅守、悲愴”等心態的辯證關係。

其次要深入挖掘材料中具有拓展性、辯證性的語言。如①“獨”很尋常,也很複雜。②“獨”有時不太完美,有時又是應該追求的境界。從不同角度深入挖掘材料核心“獨”各個思考點間的辯證關係。

2.關注提示語對辯證構思的暗示性特點:你對“獨”有怎樣的體會或見解?由此可知作文主題必須從不同角度圍繞“獨”展開,不能脫離“獨”這一範圍。脫離“獨”,談合作等,就是偏離題意。

3.自擬標題:標題是文章的眼睛,要體現思維的辯證性,要有吸引力。

(二)構思要體現辯證性:

1.辯證關係體現在題目上:如①孤獨,但不沉淪。②稱孤道寡的朕與眾志成城的民。③既獨善其身,又普渡眾生。④一枝獨秀與萬紫千紅。⑤獨當一面與眾志成城。⑥團結合作與獨自前行。⑦溝通交融與特立獨行。

2.構思辯證性體現在內容的辯證分析上:如果擬題“孤獨,但不沉淪”,可通過辯證性的正反對比進行論證:古今聖賢皆寂寞,是因為他們的人生理想得不到實現,於是,就採用另外一種方式來表達對社會的關注、對人生和世界的看法。這是一種孤獨,但更是精神上的升華,是境界。這是從言與行的矛盾對立到辯證統一,確立展開的方向和角度。

3.主體結構的辯證性體現在富有表現力的語言上:

①第一段是“鳳頭”,以馬克思關於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為切入點,闡述人需要溝通交流,但不是每個人都能為社會所接受。開門見山緊扣材料提出辯證觀點,百字左右即可。

②第二段是“過渡”,講究文采,要運用對比、襯托等多種修辭方法。

③主體是“豬肚”,可從三個方面展開:

(從言與行的辯證關係入手展開議論)眾星捧月、萬紫千紅是榮耀,但是特立獨行、篳路藍縷開創某種事業更需要執著的追求,是一種境界。(例證):王安石、鄧小平等——為國分憂,飽經磨難。

(正反對比)從正反角度進一步闡明“獨”的利弊,增強思辨性。

(辯證分析人生的得與失、團隊與個人的關係)人生需要奮鬥、創造,需要團隊精神,但是遇到困難挫折,不被他人理解時不氣餒,急流勇進,更是積極的人生態度。

④“鳳尾”,重申辯證性結論與本文立場。

【佳作展示】

獨是一種人生追求

“獨”字寥寥幾筆,卻有著豐富的內涵。是寂寥、是堅守、是境界,更是一種人生追求。

鄭板橋的竹子

竹是南方特產,叢叢簇簇,密密麻麻,常綠常青,“蜀南竹海”浩蕩大氣,令人嘆為觀止。

而鄭板橋的竹,獨特怪異,三兩根依偎在一起,個矮葉短,東倒西歪,粗看毫無美感,可細覽之下,卻像有生命一般,如橫刀立馬的將軍。

在那個秋葉衰而寒蟬噤的時代,鄭板橋以形象怪異卻堅貞不屈的竹子,展現了他為人剛正不阿,學有識、行有范的風骨。以竹的“堅韌、清純、獨立”宣告著他“傲岸不羈、遺世獨立”的精神品質。

鄭板橋的“獨”追求的是堅貞、清正的操守。

季羨林的“字”識

智者樂,仁者壽。昔日的紅衣少年,如今的白髮學者季羨林先生,一直孤獨地堅守著自己的人生追求。

在那學風浮躁的時代,季先生依舊保持獨特的風骨。他連辭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三項桂冠,回到當初簡易的小屋研究“字”識,成為當今世界能識“梵文”的三四人之一。在這般“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願”追名逐利的浮躁聲中,季先生一直獨守志向過著孤獨而單調的學者生活。願用獨處一世換中華文化的萬世傳承,斯人雖逝而“字”識長存。

季羨林的孤獨追求正是歷代學者孤獨而崇高的精神追求。